课题:5.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姓名 班级 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2.知道唐朝及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学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28分钟)
1、认真朗读课本P23-26页的内容,边读边思考下面思考题并做好标记。(9分钟)
完成自学思考题。(8分钟)
(1)安史之乱的原因:①②③;过程;影响:①②③分别是什么?
(2)黄巢起义原因、结果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3)五代、十国包括哪些政权?分别有何特点?其实质是什么?有何影响?
3、检查自学效果,读背知识。(9分钟)
三、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5分钟)
1. “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大规模的动乱”主要是指( )
A.黄巢起义 B.安史之乱 C.杨国忠当权 D.朱温建立后梁
2.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中央权力开始衰微,逐渐形成( )
A.政治稳定局面 B.藩镇割据局面 C.文化繁荣局面 D.“开元盛世”局面
3.历史兴趣小组要排演《安史之乱》的短剧。剧中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有( )
①安禄山 ②隋炀帝 ③唐高祖 ④唐玄宗
A.②③ B. ①④ C.①③ D.②④
4.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这段材料中归纳的起义原因不包括( )
A.政治腐败 B.赋税沉重 C.民不聊生 D.自然灾害
5.“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出自哪位农民起义领袖的诗作( )
A.黄巢 B.张角 C.陈胜 D.吴广
6.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加之连年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这场起义( )
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7.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 大破坏的时期。这一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但这又是个走向统一和安定的时期,为北宋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五代十国分割并存局面形成的历史根源是( )
A.安史之乱 B.藩镇 割 据 C.宦官专权 D.唐末农民战争
8.唐朝灭亡后,“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该材料描述的是( )
A.藩镇割据 B.安史之乱 C.五代十国的更迭 D.黄巢起义
9.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代十国是唐朝藩镇割据状态的继续和发展
B.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社会经济遭到 严重破坏
C.部分统治者注意保境安民,社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D.隋朝最后终结了这一分裂局面,中国重新统一
10.(2019?江苏常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文帝杨坚以其雄才大略,披坚执锐,打破了南北朝的对峙局面,统一了全国。他在做皇帝的24年间,又宵衣旰食,勤于政务,使隋朝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他是一位勤勉精明、励精图治的开国之君。而他的继承人炀帝杨广,则 是一个根本谈不上“守成”的暴君。
——王定璋《宿命错位:隋炀帝、李后主与宋徽宗放谈》
材料二 开元盛世的形成,是明君和贤臣共同努力造就出来的。但是随着国泰民安日久,玄宗开始自我陶醉于暂时的升平景象,开始贪 图安逸,对许多隐患开始视而不见,反而怠于政事。在一班奸相的包围下,终于堕落成荒唐误国的昏君,最后死于孤寂,其实是咎由自取,只是苦了天下万民百姓而已。
——陈丽萍《巅峰下的暗流:隋唐帝国》
(1)据材料一,概括“开皇之治”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开元盛世”后期的“隐患”。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 隋唐两朝盛极而衰给我们的教训。
1-5:BBBDA 6-9:BBCD
10.(1) 结束了南北朝的对峙局面,统一了全国;锐意改革,勤于政务;重视人才,发展农业。
(2) 唐玄宗开始自我陶醉于暂时的升平景象,贪图安逸,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3) 重视人才,任用贤才;大胆改革,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