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下生物 22.1生物的遗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下生物 22.1生物的遗传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06 16:3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生物的遗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遗传
2.阐明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3、染色体的传递
4、基因对性状控制
能力目标
通过对控制生物性状物质的分析,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中国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材料,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重点难点
重点:(1)染色体、遗传物质和基因的概念;(2)染色体遗传物质、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难点:染色体、遗传物质、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难点突破:引导学生多讨论发言,通过相互补充和评价
  1.遗传的现象:
  对于“遗传”这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同学们可以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许多遗传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儿子的长相像爸爸,等等。我们知道,不同种类的生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就是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这些方面也会有所不同。这些特征,也就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称为性状。
  在课下,同学们对人的一些性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看到了这些性状在上下代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是否也是遗传现象?这些性状在上下代的传递过程中有没有规津?我们先来分析这些性状。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每小组选择一项特征,分析该特征在上下代传递中有几种方式,比如某同学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他的爸爸、妈妈也是双眼皮,这是一种传递方式。会不会还有其他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据本小组的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2)全班讨论。各小组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所分析的性状有几种传递的方式;各种性状在上下代的传递中是否有共同点;将讨论的结果以列表的方式做出小结。
  性状与父母相同,或者与父母之一相同,这种现象就是遗传。用生物学的术语叙述遗传这一概念,遗传是指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若性状与父母不同,叫做什么?子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于父母的性状?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讨论。
  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同学们在自己身边到处可以遇到。但是我们应该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如为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是怎样把自己的性状传给下一代的?或者生物通过什么途径把自己的性状传给下一代?
  提出问题,讨论:父母能否直接将具体的性状传给孩子?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什么?
  我们在了解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时已经知道,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而每个受精卵又是由卵细胞和精子融合而成的。即
  从生殖发育的过程看,联系父母与子女的结构是生殖细胞。所以,我们可以说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传给后代的。同样,各种生物也是通过生殖细胞把性状传给后代的。
  提出问题:一个小小的生殖细胞为什么可以决定后代具有什么性状?
  我们必须研究细胞内部的结构和细胞所含有的物质。
  2.染色体和基因:
  (1)染色体:
  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时发现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就将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科学家还发现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展示人的染色体和果蝇(雌)染色体图:不同生物染色体形态不同。
  展示几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不同生物染色体数目不同。
  提问:从以上四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各种不同物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同一物种又是相对稳定的。
  ——体细胞染色体数是生殖细胞染色体数2倍,或者说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1/2。
  进一步研究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现体细胞中总有每两条形态大小相同,可以配成对,所以人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46条,配成23对,玉米体细胞中有染色体10对。
  提出问题,讨论:在生殖发育过程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怎样变化的?
  这样,孩子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与父母的相同了。就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来说,其中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
  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这样重视染色体的变比?
  ——这是由于染色体数目规律的变化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知道,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又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由受精卵经过发育形成的孩子的细胞中就具有了父母双亲的染色体或者说父母双亲的遗传物质了。父母的遗传物质就是这样传给了子女。
  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叫做核酸。同学们在广播、电视和报刊上听到看到的DNA就是核酸的一种。
  提出问题:每种生物都有许多性状,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怎样控制这些不同的性状?
  (2)基因:
  “基因”这一名词,同学们也不陌生。但是它到底是什么?它与生物性状有什么关系?
  科学研究发现,生物的不同性状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我们常说的基因是指位于染色体上的分成若干小单位的遗传物质,这些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小单位叫做基因。如:豌豆的花有红色、白色,茎有高、矮,人的上眼睑有双眼皮、单眼皮,等等,是由不同基因决定的。
  基因是染色体上遗传物质的小片段,所以基因也与染色体相同,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只有其中的一个。它们的关系可以这样表示: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基因中的两个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小结】
  这节课,我们讨论分析了什么是遗传,知道了生物性状的遗传是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后代的,最终决定性状的遗传的是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具体到某一性状,遗传是由基因决定的。不同的基因会有不同的性状。在了解了这些知识后,有些同学会提出新的问题,这一对基因怎样决定性状?同样是一对基因,为什么有的人是双眼皮,有的人是单眼皮?为什么会出现子女与父母不同性状的现象?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课讨论。
  【板书设计】
  第五部分生物的遗传、进化和生态
  第一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生物的遗传
  1.遗传的现象: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称为性状。
  遗传: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各种生物通过生殖细胞把性状传给后代的。
  2.染色体和基因:
  (1)染色体:
  (2)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