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学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編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学案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5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6 08:3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核心目标
课标要求 核心提要
1.了解“一五计划” 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思维导学
自主学习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________________。
(2)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________。
(3)我国的工业水平________,基础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________。
3.基本任务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____________、轻工业、农业和________。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开始时间:________年。
5.主要成就
(1)工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____________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交通:新建________、________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________大桥建成。
6.结果:到________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7.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________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________年________月、北京。
2.内容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宪法。
(2)选举_______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________为副主席,____________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________为国务院总理。
3.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课堂突破
合作探究
1.新中国建立后,强国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我国“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
材料二 “一五”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其他
部门 重工业 农林
水利 交通
运输 文化
教育
投资 比例 58.2% 7.6% 19.5% 7.2% 7.5%
(2)材料二表明“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请你列举“一五计划”中该部门取得的成就一例。
材料三 到1957年底,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3)材料三反映我国“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4)“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这两则材料共同来自于什么文件?
(2)这个文件颁布的时间和会议是什么?
(3)这个文件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
(4)材料二中,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即时训练
1.下表是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和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它说明(   )
人均产量(1950年)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千克 538.3千克 4千克
发电量 2.76度 2 949度 10.9度
A.我国工业门类不齐全 B.我国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
2.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
一梦想,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我国实施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   )
A.1949—1953年 B.1952—1956年 C.1953—1957年 D.1950—1954年
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   )
A.西藏和平解放 B.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
C.建成青藏铁路 D.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
5.制定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课后作业
基础过关
1.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全体职工送给朱德一段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根无缝钢管(右图所示),时值(   )
A.改革开放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土地改革时期
2.2017年4月20日《盐城港“十三五”发展规划》正式印发,描绘了盐城港建设的宏伟蓝图……到2020年,盐城港货物总通过能力突破亿吨。回顾历史,我国在哪个五年计划之后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第二个五年计划 C.“九五计划” D.“十二五规划”
3.右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4.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场纪念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图片展,下列不适合出现在此展览中的是(   )

5.右图为“1953—1957年国家某重点工业基地示意图”。观察地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①我国由农业弱国发展为工业强国 ②该工业基地位于我国东北 ③该基地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④“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⑤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
6.“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   )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保障了土地改革的完成
C.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
7.山西省平顺县的申纪兰,是全国唯一连任十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当记者问及她五十年来当代表的感受时,她深有感触地说:“1954年上北京的时候,我感到光荣。今天我上北京时,想到更多的是责任。”作为人大代表的她,1954年来北京的任务是(   )
A.讨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问题 B.参与制定“一五计划”
C.参加开国大典 D.参与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下图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文件,该法律文件(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9.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1954年,《人民日报》特意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是“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
你认为这个“新阶段”指的是(   )
A.《共同纲领》的制订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实施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
能力提升
11.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产业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
总计 上海 武汉 天津 广州 杭州 无锡 其他
厂矿数 549 83 28 17 16 13 12 380
资本额(千元) 120 288 23 879 17 240 4 219 5 791 1 552 1 422 66 185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七七”事变后,政府即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归纳1895年至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原因并分析其意义。
(3)观察材料三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呈现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上所述,你从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中能获得哪些启示?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哪一年制定的?它由谁颁布?其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的?该宪法的性质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这部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答案
【自主学习】
一、1.濒于崩溃 农业国 很低 薄弱 门类不全 2.社会主义建设 3.重工业 
交通运输业 商业
4.1953 5.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沈阳机床厂 宝成 鹰厦 武汉长江 6.1957 7.社会主义工业化
二、1.1954 9 2.社会主义 真正反映人民利益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周恩来
【课堂突破】
合作探究
1.(1)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
(2)重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沈阳机床厂建成投产等。(一例即可)
(3)新中国的成立为“一五计划”奠定了政治基础;土地改革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创造了安定的建设环境。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即时训练
1.D 解析:表格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钢产量、发电量与美国、印度相比差距很大,这说明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
2.B 3.C 4.B 5.B
【课后作业】
基础过关
1.C 2.A 
3.B 解析:1953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C、D理解错误。图表数据不能体现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故A不符合题意。图表数据反映出重工业发展迅速,故B符合题意。
4.A 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兴建的是武汉长江大桥,而不是南京长江大桥。故选A。
5.B 6.C
7.D 解析:由题干中“1954年”“全国人大代表”可判断,她去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此排除A、B、C。
8.C 9.B 10.B
能力提升
11.(1)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尤其是长江流域。由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这些城市较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自然经济瓦解较早,交通便利。
(2)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政府为保存经济力量。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基础,也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
(3)沿海工业发展远远领先于内地,重工业发展迅速。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但造成了工业结构的相对不平衡。
(4)沿海与内地工业要协调发展。
12.(1)1912年。孙中山。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