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爱丁堡监狱(节选)学案(鲁人版选修《十九世纪欧美经典小说选读》)
学习目标
1、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
2、感体感知文本内容,把握主要的矛盾冲突。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文本导学
1.作者简介:瓦尔特·司各特(1771~1832),19世纪上年叶英国浪漫主义著名诗人和小说家,也是近代欧洲文学历史小说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有“历史小说之父”之称,主要作品有《威斯利》、《艾凡赫》、《爱丁堡监狱》等。
2.小说梗概:苏格兰农民丁斯的次女艾菲侠盗罗伯特逊暗恋怀孕,分娩时接生的巫婆趁艾菲昏迷把孩子转移。因婴儿不知去向,艾菲以虐杀罪被拘入狱,按律应判死刑,但若有人证明犯人曾将怀孕一事透漏过的话,谋杀罪名便不成立。最有条件作证的是她的姐姐珍妮。在法庭上,公诉人和辩护律师针锋相对,艾菲的生死取决于姐姐珍妮的证词。在法官问珍妮当初艾菲是否把自己怀孕的事情告诉她时,珍妮毫不犹豫地回答:“关于她的身体,她对我什么也没说过”。艾菲的一切希望都落空了。艾菲被判刑后,珍妮历尽千辛万苦,不远千里徒步去伦敦为妹妹请命,她的热诚感动了王后,使艾菲得到恩赦。
梳理整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1世纪教育网
(1)掺入( ) (2)啜泣( ) (3)畏葸( )
(4)喁喁低语( ) (5)以迦博( ) (6)揣测( )
(7)杜撰( ) (8)震骇( ) (9)僻静( )
(10)渊薮( ) (11)沉湎( ) (12)虔诚( )
(13)告诫( ) (14)搪塞( ) (15)揩眼泪( )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荆棘 啜泣 嚎啕大哭 凄婉柔和
B、缀绵 惨忍 臭名昭著 风度翩翩
C、震颤 熏陶 由衷高兴 骇人听闻
D、禀赋 轻蔑 光明垒落 诚慌诚恐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杜撰:
(2)渊薮:21世纪教育网
(3)禀赋:
(4)畏葸:
4、填空:19世纪初期的西方文学以 为主流,浪漫派作家善于表现激情,强调 因素,偏好强烈的艺术效果。喜欢布局异乎寻常的 ,指导异乎寻常的 。刻画异乎寻常的 ,用 手法营造气氛紧张、色彩浓烈的场面。主要作品有俄国作家普希金的《 》,美国作家 的《红字》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探究与发展
5、珍妮作证前后,人们的态度和反应如何?
6、如何理解公诉人和辩护律师在法庭上的针锋相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费尔布拉泽显得十分扫兴。不过他马上恢复了冷静:这是无论在战场上或在法庭中都十分需要的情绪。“没有回答什么?对,你的意思是说开头没有回答什么。但是当你又一次问她的时候,她没有告诉你她为什么不舒服吗?”
提这个问题使用了那样的语调,意思是要她明白——如果她还不明白的话——它的回答是事关重大的。然而她打破了拘束的局面,不再犹豫地回答:
“唉!唉!关于她的身体,她对我什么也没有说过。”
法庭中发出一片深沉的叹息声,接着是不幸的父亲的父亲发出了更加深沉痛苦的呻吟。他下意识中怀着的希望破灭了,可敬的老人一下子失去知觉朝前扑倒在地上,它的头恰恰就靠近被吓坏了的女儿脚边。
“放开我!我要到父亲身边!我要到他那儿去!他死了!他被杀死了1是我把他杀死的呀!”他在痛苦中不断狂乱的叫嚷着。她的叫声使听见的人后来有好长时间还感觉着在耳边回响。
即使在如此痛苦并且充满混乱的时刻,珍妮仍然没有丧失自己的理智——这是只有那些不管处境多么艰险还继续保持果敢坚定精神的人才具有的非凡禀赋。
“他是我的父亲,他是我的父亲。”他一再温和的对那些想吧她和父亲分开的人说。她俯下身子,把他的白发掠到后面,专心一意地用双手揉着他的太阳穴。
审判长一直在揩着眼泪。后来他吩咐将他们带到另一间屋里给以好好照料。犯人目送父亲被抬出去,姐姐在后面慢慢跟着;她看着父亲和姐姐退去时的热切的目光,仿佛眼珠就要从眼窝里飞走了。可是等到看不见他们、觉得自己的处境变得十分孤单凄凉因而产生绝望的时候,她似乎表现出一种始终隐藏在内心里的勇气。
“现在痛苦终于过去了,”她说,接着勇敢的面向法官席讲道,“大人们,如果你们高兴继续审讯的话,我的苦难也不可以了结了。”21世纪教育网
7、“唉!唉!关于她的身体,她对我什么也没有说过”。中珍妮的两声“唉!唉!”表露出珍妮怎样的思想感情?
8、法庭中为何发出“一片深沉的叹息声”?
9、父亲晕倒后珍妮的语言,行为描写表现了珍妮什么性格特点?
10、“审判长一直在揩着眼泪”,设想审判长此时的心理活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有一些夜晚仅仅属于自己
曾文广
诗人纪伯伦曾借先知之口说:“你的朋友是你的有回应的需求。他是你用爱播种,用感谢收获的土地。他是你的饮食,也是你的火炉。你饥渴时来到他身边,向他寻求平安。”这话的意思说得很明白,朋友是一种“有回应的需求”,包括物质上的和心灵上的。但如若仅仅如此,这种只索不予的友谊注定是残缺不全与极其自私的,不能算作真正的友谊。因而他又假先知之口告诫世人:“奉献你最好的,给你的朋友。”奉献在这里也许理解为分享比较合适——能够与朋友分享自己所拥有的,部分或者全部,无论是否是“最好的”,都是人生一大快事,因为“分享”的本身就是一种足以令双方身心俱悦的事。
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更是把这种“分享”的作用神奇化了。他认为“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友谊原来有如此奇特的作用,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对“乐于孤独的人”和“没有朋友的人”缺少好感了。他认为前者“其性格不是属于人而是属于兽的”,后者干脆就是“啃啮自己心灵的人”。
实际情况却是——包括弗兰西斯·培根在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拿出来与朋友们分享,有一些东西,它们仅仅属于每个人自己。这些东西既不能索取也不能给予,无论你和你的朋友在彼此心头是多么重要,双方又是如何慷慨。巴尔扎克在对“友谊”二字的诠释中就很明白地提到了这一点:“友谊是联结两颗同类心灵的纽带,它们既被双方的力量联结在一起,又是独立的。”唯其如此,我们就不应像培根那样简单地认为“朋友是另外一个自己”,毕竟在客观上“两颗同类心灵”各自是“独立的”,两颗心灵是两个不同的享有完全主权的王国。两个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距离。这也就注定了有一些东西仅仅属于自己。
朋友一千个还太少,敌人一个也嫌多。在今天,承认自己是个“乐于孤独”和“没有朋友”的人恐怕不多。但是,不管你是“相识满天下”交游甚广之辈,抑或信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人,你是否曾经在某个夜晚想找人倾诉却发现无人可找,而几个堪称知己的电话号码就烂熟在心里 你们交往多年,经常保持着联系,在一起时无话不谈,你们都相信你们的友谊永远不会生分到必须匆匆忙忙去整补的那一天。然而就在那样一个晚上,你最终没有拨通他们中任何一个人的电话,而是甘愿独自一人面对着洁白的墙壁,把楼下的喧嚣声戛然关在门外,像那些“乐于孤独”和“没有朋友”的人一样,陷入无边孤寂的沉思中“啃啮”着自己的心灵。
这样的夜晚,灵魂在独自行走;这样的夜晚,惟你一人独享。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在你的一生中,必须不间断地拥有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时刻——深入内心,释放自我,让灵魂得以保持属于它的纯净。这样的夜晚,朋友不能分享,也无从去分享,即使他恰好就在家里做客,正睡在隔壁的房间里。他毋须分享,他也拥有属于他的这样的夜晚。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有一些东西不能与朋友甚至亲人分享,譬如你想一个人呆着的某些夜晚,譬如你必须独自面对的人生的风风雨雨,也譬如今夜——2003年11月9日凌晨2点52分,我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在独自啃啮自己心灵的时候,这个夜晚仅仅属于我!
(选自《散文》2004年第3期)
11.本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思路非常清晰。请用简要的语言叙述全文的主要思路。
答:本文先写 ;
后写 。
12.这篇文章的题目可不可以改成“有一些白天仅仅属于自己”?为什么?
答:
13.全文多次出现“啃啮自己心灵”,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14.本文作者的观点和纪伯伦、培根的观点是矛盾的吗?试简要分析。
答:
体验与反思
读读背背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 归思欲沾襟。
【简析】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中间二联即写“惊新”。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与首联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贯,同时也自然地转到末联。
“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
参考答案:
1、掺chān 啜chuò葸xǐ 喁yóng 迦jiā 揣chuǎi撰zhuàn 骇hài 僻pì 薮sǒu 湎miǎn 虔qián 诫jiè 塞sè 揩kāi
2、答案:C ( A中、棘—棘 B中、绵—锦 惨—残 D中、垒—磊 慌—惶)
3、(1)没有根据的编造虚构。
(2)比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
(3)人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
(4)畏惧。
4、浪漫主义、对比、情节、事件、性格、夸张,上尉的女儿,霍桑。
5、 作证前:(1)律师提醒和鼓励她说了艾菲给自己说过怀孕的事情。(2)法庭上的人都期律着珍妮能够作证说出妹妹艾菲跟自己说过怀孕的事情。(3)艾菲:热切地渴盼姐姐能够救她。(4)法官:希望她能说出事实真相。
作证后:(1)父亲:因承受不经打击而晕倒。(2)艾菲:绝望而勇敢。(3)法庭上的人:失望而敬佩。(4)法官:感动、同情。
6、公诉人、辩护律师和法官是为司法工作服务的人,代表着法律的公正和严肃。当公诉人站在法律的立场上严格按照法律条文起诉艾菲的时候,严肃而冷漠就代表着他对法律的忠诚。辩护律师是被告利益的委托者,帮助被告打赢官司是其根本职责和所追求的荣誉目标,他代表被告利益与法律打文作战,也代表自身利益与法律条文作战。他对艾菲充满同情,机智、巧妙地抓住任何机会运用鼓动性的话语激发旁听的观众和法官的同情。他的杀手锏是珍妮的证言,在他即将大功告成的时候,他无可奈何地失败了。
7、面对法官,面对辩护律师,面对同情艾菲的听众,珍妮说:“唉!唉!关于她的身体,她对我什么也没有说过。”两声“唉!唉!”是珍妮无可奈何的叹息声,她多么同情艾菲的遭遇,她多么希望艾菲曾经说过自己怀孕的事情,她多么希望艾菲能在自己的作证下无罪释放,但是,她接受的教育,她在法庭上面对法官的宣誓不允许她说假话作伪证,所以她内心极度矛盾,但又无可奈何,只有叹息。
8、法庭上的人对艾菲充满了同情和惋惜,都期待着珍妮能够说出妹妹艾菲跟自己说过怀孕的事情,珍妮的回答,打碎了人们的梦想,面对法律无可奈何,因而一片深沉的息声。
9、弱小无助而又以刚毅、紧强
10、(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1.本文先写人生需要分享(1-2段),后写人生还需要独享(3-6段)。(意思对即可)
12.不可以。相对于白天而言,“夜晚”象征一种独立的精神生活时空(这里的“夜晚”实际上也包括具有独立精神生活的白天),或良心的自我对话、或独立思考、或张扬个性的时空。(意思接近即可)
13. 这句话指灵魂的自我拷问,或反省自己,剖析自己,修炼自己。也可以联系原文“深入内心,释放自我,让灵魂得以保持属于它的纯净”一句来回答。(意思接近即可)
14. 不矛盾。 “与朋友共(分)享”和“个人独享(独立思考)”是人生的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在人生的过程中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意思接近即可;也可参照原文回答)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