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红与黑 学案(鲁人版选修《十九世纪欧美经典小说选读》)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斯丹达尔。
2.了解小说《红与黑》的故事梗概及时代背景。
3.体会通过心理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4.交流评价人物形象。
文本导学
1.作者简介:斯丹达尔(1783~1842),原名享利 贝尔,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始人。1783年1月23日出生于法国东部格勒诺布尔一个律师家庭,一生经历坎坷:从炮火连天的战场到呕心沥血的写作间;从拿破仑手下的军官到法国政府的驻外领事;从莫斯科到意大利海滨。丰富的经历带给他无尽的感受,也为他的个性和创作带来独特的魅力。他的主要作品有:《阿芒斯》、《红与黑》、《巴马修道院》《意大利遗事》及未完成的《吕西安.娄凡》。
他的文风简明、严谨,不带任何修饰,作品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情节集中,善于捕捉人物的思想感情并塑造富有个性、充满矛盾的人物,对后代作家产生了深刻影响。高尔基曾经指出:“斯丹达尔是在资产阶级胜利之后,立即就开始敏锐而明确地表现它的特征的第一个文学家,他揭示出资产阶级社会内部腐化的不可避免和它的愚蠢的短见。” 斯丹达尔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社会内容。进步的文学观点和创作实践奠定了他在法国以至欧洲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小说梗概:朱利安(今多译为于连)出生于一个名叫韦利埃的小城,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人小受父兄虐待,因而形成多疑、沉思、顽强、反抗的复杂性格。他年轻英俊、喜爱读书,狂热崇拜拿破仑,希望出人头地。拿破仑倒台,从军的希望破灭,他决定当一名牧师。依靠聪明才智,朱利安很快学会了拉丁文并熟背《新约全书》,还因此当上了市长家的家庭教师。不久,他与市长夫人发生了暖昧关系。事情败露后,他逃到法国东部,进入神学院学习。聪明的朱利安很快得到院长的赏识,得以成为拉木尔侯爵的私人秘书。经过努力,他不仅获得了信任,而且得到了侯爵女儿玛特尔的爱情。朱利安终于出人头地了:有一大笔钱、一个贵族称号和一个骑兵中尉的军职。然而,德.瑞娜夫人的揭发信,打破了朱利安所有的美梦。一怒之下,朱利安开枪打伤了自己的旧情人,被送上了法庭。他主动承认自己的罪行,不祈求恩典并拒绝上诉,被判极刑。受刑后,玛特尔亲手埋葬了朱利安的头颅,而德.瑞那夫人也于三天后抱吻着儿子离开了人间。
《红与黑》是斯丹达尔的代表作,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为谋划个人幸福生活冲锋陷阵的“英雄”:朱利安。作者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入手来塑造人物。如“静夜花园”一章,充分表现了朱利安凭借敢于冒险的精神得了第一次胜利:握住了德.瑞那夫人的手,得到了她的心。又如朱利安把玛特尔写给他的每封情书都抄下来,把原稿寄给朋友保存,这又表现出朱利安既自信自己的成功又自卑害怕贵族陷害的复杂性格。而“法庭受审”这一章则通过朱利安的发言表现他高傲不桀、震撼人心的气质,并道出全书的主题:“我是一个反抗自己卑贱命运的农民。”司汤达敏锐地捕捉住了人物的内心,而且以鲜明、强烈、富有挑战意味的姿态点明主题,又以成熟的思想和艺术塑造了一个勇于实现自我价值的个人奋斗者的典型,并通过这一典型来反映当时法国风起云涌的时代状况。《红与黑》发表之初并不受重视,然而,时间既是无情的,也是公正的,它终于成为举世公认的最富魅力的传世之作之一。
梳理整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反复朗读。
懦夫( )膳食( )悭吝( )玷污( )深邃( )21世纪教育网
轻蔑( )颠簸( )巢穴( )蜉蝣( )( )
2.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理解其意义。
①不( )余力 ②夸大( )词 ③众所( )知
④兴( )勃勃 ⑤无( )之谈 ⑥包( )万象
3. 斯丹达尔(1783——1842),原名享利 贝尔, 世纪法国 主义文学的创始人。他的主要作品有:《阿芒斯》、《 》《 》《 》。
4. 《红与黑》是斯丹达尔的代表作,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为谋划 生活中冲锋陷阵的“英雄”: 。作者从刻画 入手来塑造人物。全书的主题:“我是一个反抗自己卑贱命运的农民。” 斯丹达尔敏锐地捕捉住了人物的内心,而且以鲜明、强烈、富有挑战意味的姿态点明主题,又以成熟的思想和艺术塑造了一个勇于实现自我价值的 的典型,并通过这一典型来反映当时法国风起云涌的时代状况。
探究与发展
5.阅读文本,寻找其中描写主人公心理变化的内容,细加揣摩这些描写所揭示的深刻内涵。
6.阅读全文,仔细体会文中的对话描写,体会这些对话所展现的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傍晚时分,有一个想法使他得到安慰。
“如果今天早上,当死亡在我看来是那样丑恶的时候,有人通知我要执行死刑,观众的眼睛会像无数闪亮的刺针,也许我的姿态有点不自然,像个胆小的狂妄之徒初进入客厅一样。要是在这些外省人中有几个头脑清醒的话,他们会猜出我的软弱……但不会有人看出我的软弱。”21世纪教育网
他感到他的不幸已经减轻了许多。“我此刻是个懦夫,”他唱歌似的说道,“可是不会有人知道。”
第二天,有一件更不愉快的事等待着他。很久以来,他父亲便说来看他,不料这一天,朱利安还未醒来,那位满头白发的老木匠已经在地牢里了。
朱利安觉得自己很软弱,他期待着最不愉快的斥责。好像为了加重他的痛苦的感觉 那天早上,他竟然对他不爱他的父亲感到非常懊悔。
“命运使我们在这世界上处在一起,”在管钥匙的人稍微打扫一下地牢时,朱利安暗想道,“我们彼此差不多都是不遗余力地互相损害。他在我死亡的时候还要给我一次最后的打击。”
等到没有别人在场时,这位老人 ①的斥责就开始了。
朱利安忍不住哭出来了。“多么不恰当的软弱呵!”他愤怒地自言自语道,“他将到处向人夸大我的缺乏勇气,这对瓦勒诺之流和所有统治韦里埃的最 ② 的伪善者来说,又将是多么大的胜利呵!他们这种人在法国地位很高,他么拥有社会上的一切利益。到现在为止,至少我可以对我自己说:他们的钱已经拿到手了,一切的荣誉也都堆在他们身上,而我呢,我有的却是心灵的高贵。”
“这里就是一位将来大家都相信的见证人,他将夸大其词地韦里埃的居民证明,我在死亡面前表现的多么软弱!我将在这次众所周知的考验中成为一个懦夫了!”
朱利安快要陷入绝望的境地。他不知道怎样才能遣走他的父亲。要做到装假而能骗过这个 ③ 的老头儿,那在当时是超出他的能力的。
他迅速的考虑到一切可能的办法。
“我有积蓄!”他忽然叫了出来。
这句天才的话立刻改变了老人的神色和朱利安的地位。
“我应该怎样处理呢?”朱利安比较平静的继续说道。这句话的效果使他完全摆脱了自卑感。
老木匠希望拿到这笔钱,而朱利安则想留一部分给他的哥哥们。他兴致勃勃地谈了很久。朱利安现在可以嘲弄他了。
“好吧!关于我的遗嘱,天主已经给了我启示。我给我的哥哥每人一千法郎,其余的都归您。”
“好得很,”老人说道,“其余的钱应当归我;既然天主赐恩感动了您的心,如果您愿像一个好的信徒那样死去,您就应当偿清您的债务。还有我替您垫付的膳食费和教育费,您还没想想到呢……”
“这就是所谓的父爱!”当朱利安最后只是一个人的时候,他伤心地说道。一会儿,看监狱的人进来了。
7.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
①不遗余力:
②夸大其词:
③众所周知: 21世纪教育网
④兴致勃勃:
8.文中空出应填入的词语是( )
A.①严厉②平凡③精明B. ①严厉②平庸③精明
C.①严肃②平庸③聪明D. ①严肃②平凡③聪明 21世纪教育网
9.“有一个想法使他得到安慰”,这种想法是指什么?
10.怎样理解朱利安的心理变化?
11.这一部分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论偏见
千百年来,“偏见”一词一直是带贬义的。在人们心目中,偏见就意味着错误,是思想认识的大敌,因此,人人都不应当有偏见。偏见是如此不受欢迎,以至于各个领域的思想家无不以扫除偏见为己任,以便达到无偏见的认识。在人们心中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偏见是应当消除而且是可以消除的。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和各种相关理论特别是哲学真理观的发展,传统的偏见观开始动摇,人们日益意识到偏见是普遍存在的。美国科学家萨顿经过一番考察后指出:“即使是掌握最伟大真理的英雄,也不能完全摆脱偏见的束缚。”美国哲学家桑塔亚那则指出:人的见解是受利益驱动的,而利益上的差异必然要导致偏见的产生,因此,“理智是充满偏见的”。对传统偏见观抨击得最激烈的,当推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在伽达默尔看来,偏见不同于错误,“偏见”不应当是贬义词,然而,历史上人们总是对偏见口诛笔伐,使偏见蒙受了千百年不白之冤怨,伽达默尔明确指出:现在该是为偏见平反昭雪的时候了。
现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对偏见根源的探讨。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理解是有条件的,人对事物的理解要受“理解的前结构”的制约,如社会文化背景、传统观念、风俗习惯和他所从属的民族心理结构等等,这些因素在理解活动中起着先入为主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偏见的产生是在所难免的。
伽达默尔认为,偏见是人的历史存在状态,是一切理解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偏见是人的视界,真正的理解过程是视界融合的过程,即解释者的偏见与被解释者的内容相融合并产生意义的过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伽达默尔将偏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合理的偏见”,另一类是“盲目的偏见”。合理的偏见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它是由历史传统造成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传统中,传统是无法超越的东西,而接受了传统也就意味着看问题有了自身的视角,意味着看问题的偏见性,因此合理的偏见是无法避免也不应该避免的。而盲目的偏见则是由于认识上的主观性错误,如盲目崇拜权威,轻率下结论等原因造成的,这种偏见是应当克服而且是可以克服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许多思想家都十分强调语言在偏见形成中的作用。因为语言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接受的东西,而语言又带有民族性。语言中的一些成语本身就是浓缩的价值判断,例如我们汉语中所说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等,都体现了民族的价值取向,接受了这些东西,自己的思想也就有了偏见。
现代人的偏见观与真理观的演变是一致的。现代真理观是建立在对传统的绝对真理观进行冲击的基础上的。以前人们总以为,有些理论,特别是有些自然科学理论是可以绝对正确即无条件正确的。在不少人心目中,数学就是这种绝对正确的理论,然而这种绝对化的观念在许多哲学家的冲击下一步步瓦解了。许多科学界人士,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任何科学理论都无法达到绝对的全面性,也就是说,任何科学理论也都是带有片面性或偏见性的。正如西方著名科学家社会学家李克特指出的那样:“作为科学的参与者,科学家们在描述科学时会有偏见,其方式就如同其他人在描述他们参与其中的现象时通常会有偏见一样。”
总之,在偏见问题上,现代思想家要求人们树立新观念。实际上,这种偏见观也是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社会的多元化必然要产生思想的多元化和对权威的反抗,而对权威思想的反叛使人们对所谓绝对的全面性不再抱有幻想,这就必然导致将偏见普遍化、合法化的现代偏见观。
12.第五段谈到语言在偏见形成中的作用,请简要概括该作用。 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3.第六段为什么援引西方著名科学家社会学家李克特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4.结合全文意思,说说为什么“该是为偏见平反昭雪的时候了”?
15.伽达默尔将偏见分成“合理的偏见”与“盲目的偏见”两大类,对此你如何评价?
读读背背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①。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②。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③。
[注释]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三人:指作者自己、明月、身影。
②将:偕,和。
③无情:忘情,尽情。相期:指相约。邈:遥远。云汉:天河,此处指天上。21世纪教育网
【赏析】我歌唱时月亮徘徊,我起舞时影子零乱。清醒之时一起欢聚,酒醉以后各自分散。李白描写了一个以月影为伴的人酣饮歌舞的奇特场面。诗人化无生命的自然物为有生命有情的人,和它们一同饮酒、唱歌、起舞,并且还要和月亮结成亲密无间的好友,由于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越发显出了诗人的孤独。也抒发了作者清高、狂放不羁的情怀。这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不能施展才能,终生不得志的痛苦心情的流露。全诗以动写静,以热闹写孤独,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1.nuò shàn qiān diàn suì miè bǒ xué fú yóu
2.①遗②其③周④致⑤稽⑥罗
3.十九 批判现实 红与黑 巴马修道院 意大利遗事
4.个人幸福 朱利安 人物内心世界 个人奋斗者
5.重点集中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描写朱利安临行前的心理活动,即独自反思的内容。它从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从而可以对社会进行冷静而深入的思考:上海的罪恶、法律的虚伪、宗教的欺骗、正人君子的卑鄙等等。
6.(略)
7.①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例:委员和事,调停惟赖孔方;绅士责言,控诉~。
②把事情说得超过原有的程度。例: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不可~。
③大家普遍知道的。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例:全班同学早就集合好,~地向野游地进发了。
8.B
9.朱利安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和因此而产生的软弱虽然可能被察觉,但不会有人看出的侥幸的想法。
10.朱利安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而又自卑、怯懦、虚伪,是法国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人奋斗的典型,是有理想、有才华、不满现状、要求民主、富有反抗精神的青年。他高傲的外表下掩藏了一颗懦弱的心灵,所以当幻想“我此刻是个懦夫”,“可是不会有人知道”的时候“他得到安慰”。面对父亲的斥责,他想到的是用积蓄来赢得自尊,尽管他对父亲爱恨交加,他还是把自己的尊严放在了第一位。
11.在朱利安临刑前,本应是最令人伤心的时刻,但朱利安父子却都在为各自的利益而勾心斗角,亲情已经淡化为冷冰冰金钱与毫无情感可言的法律关系,这一部分较典型的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小资产阶级市民的金钱观念,是那个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缩影。
12.人的生活离不开语言,不同民族的语言有着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判断,使用怎样的语言决定了你的理解视界,也决定了偏见形成的必然。
13.证明科学理论也是带有片面性和偏见性的,引用权威人士的话增加论证的说服力。
14. (1)偏见是普遍存在的;(2)偏见是不可避免的; (3)社会多元化产生思想多元化,使偏见普遍化、合法化。
15.客观辩证。既肯定偏见存在的必然,又不全盘否定传统的偏见观,是多元化思想下的现代偏见观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