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复 活(节选) 学案(鲁人版选修《十九世纪欧美经典小说选读》)
学习目标
1.诵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
2.对文本的主题和艺术风格进行分析评价。
3.全面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
本文导学
1.作者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2.作品简介:小说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八年之久。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 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小说揭露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触及了旧法律的本质。
梳理与整合
1.给加点字注音,从文中找出自己读不准的字,注上拼音。
奶酪( ) 女红( ) 阔绰( ) 玷污( ) 嗜好( )
2.填字。
lián mǐn fǘ yán liǎo shì ào huǐ láo bìng wěi wěi qū qū ài mèi
( ) ( ) ( ) ( ) ( ) ( )
3.文学常识填空。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世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代表作有 等。
探究与发展
4.小说题目与节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5.作者借这部小说寄寓了什么样的政治理想?
6.玛丝洛娃的不幸告诉我们什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1题。
玛丝洛娃早就养成抽烟的嗜好,在她和店员同居的最后时间以及在他丢开她以后,她才渐渐喝酒。酒是能够使人畅快的,不但因为酒好喝,而且因为酒让她忘记了自己的种种经历。酒赐给她放纵和自尊,有时她相信自己是有德行的人,除了在酒的影响下以外,平时她是从来没有这种信心的。她平素的心境是忧郁而惭愧的。
那个领家先请姨妈吃喝一通,然后也请玛丝洛娃吃喝一通,等她喝醉,就提议把她介绍到本城顶上等的妓院去,高声述说这类生活的种种好处,卡秋霞眼前要在两条路当中选择一条。要么是委委屈屈地安于奴婢的地位,准保会受到男人的纠缠,随时会发生暧昧的事;要么是法律所鼓励的、被人看作金钱交易的、合法卖淫的地位。她挑中了后面那条路。此外,她还有这样的想法:她接受这个职业,对于最初诱奸她的人,对于负情的店员对于一切欺侮她的人,也要算是一种报复呢。不过,顶顶引诱她的一点,使她下最后决心的主要因素,却是那女人的诺言,那女人答应她说可以随她的意思订做她所喜欢的任何样式的衣服——丝绒长衫啦,绸长衫啦,短袖矮领的舞衫啦。她一想到自己穿一身浅黄色的绸衫,滚着黑丝绒的边,裸露脖子和胳臂,就降服了,交出了她的护照。就在当天傍晚,那领家雇了一辆马车,把她送进著名的基达叶娃太太的妓院。21世纪教育网
从那天起,玛丝洛娃就开始了违犯人类和上帝的法律的长期罪恶生活:这是成千成万的妇女不但得到政府许可,而且得到政府奖励,纯粹为了促进国民幸福而过着的生活;这是十个妇女当中倒有九个会以痛苦的疾病、早衰、死亡作为结局的生活。
7. 请概括玛丝洛娃喜欢喝酒的原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8.那个领家是害人者还是受害者?请作简要分析。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9.请说说文中划线句的言外之意。
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父亲的新年
傅东华
①中学生杂志社邀我谈话的那天晚上,母亲从故乡到上海。女儿娟,儿子浩,都特地向学校告了假,和我一起到车站迎接。
②母亲接到了,在别后的琐屑家庭谈话中,提到明年是父亲的七十阴寿。那是我心里正被《中学生》编辑出给我的题目“新年”占据着,及至提到父亲,这才像通了电似的突然把新年的观念的和父亲的影像融合了起来。
③是的,自从我能记忆的时候起直到我童年的终了,每个新年的回忆里总是父亲的影像居于最前列。一到腊月初头,父亲的面容就变严肃了,账目要清理,年事要备办,一切都得父亲独个人担当。有时候,父亲紧皱着眉头,双手互相笼在袖筒里,默不作声地在房里整日地往来踱着,我们都知道他正过着难关,于是新年将到的喜望就不觉被给父亲的同情所销克。
④但是到了新年的晚上,年夜饭照例是十大碗,照例一到上灯就开始。那时街上讨债人的行灯还正往来如鲫,我们却已安然团坐吃喝了。因为这,父亲总是很郑重的对我们说:“我们能够这样也就不容易啦。”
⑤元日早起,父亲就穿着廪生的衣冠开始请神供祖。正厅中心的方桌上这时挂上红桌帏,朝南一张椅子上披上红椅罩,上面竖着一个纸神马,桌上供着神果盒:这就是过新年的主要背景了。在这背景上演着过新年的节目的就只父亲一个人。我们都是看客。我们看过他必恭必敬的跪拜祖先容,看着他送往迎来地招待贺年客。这些,在我们都是过新年的有趣的节目,在父亲却是严肃的义务。啊,我是直到现在才了解这种义务的意义的。
⑥到了灯节,每夜,父亲总先领我们到别处看过一遍,这才回家等着,等到灯行过我家门口,我们全家人就都让在门口看。行列的末节是关圣帝君的香亭,前面有个灯伞仪仗,伴有细乐,后面四面尖角旗,一面大帅旗,都挂着灯笼,也有一副锣鼓伴着,总是冬仓冬仓地敲得那么单调。我们听见这声音,总感着一种兴会完尽的不快,而父亲每夜又必加一上句结束词:“好啦好啦,明天再看啦!”这使我们愈加觉得难过。最后一夜他只换了一个字,音调却悲怆得多:“好啦好啦,明年再看啦!”我们听见这话时的感触是难以形容的,但也直到现在,我才十分了解这话的意义。
⑦父亲去世已经27年了,故乡废止行灯也已有了好几年,即使他活到现在,也已不复得“明年再看啦”。
⑧娟和浩都不曾见过祖父,不知祖父怎么个样子。他们自己的父亲不会像祖父那样过新年给他们看,这是他们的不幸。但是每年新年终了时的那种悲怆情调他们却也尝不着,又何尝不是他们的幸福?而且当他们的父亲过着这样的新年的时候,他还没有做中学生哩。
10.文中先后出现“明年再看啦”这句话。
(1)在第⑥段中,“我们”和“父亲”对这句话的感触是什么?
答:“我们”:
“父亲”:
(2)联系全文,第⑦段中的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受?
11.请归纳出“父亲”这形象的特点。
(1) (2) (3) 21世纪教育网
(4) (5)
12.作品将“父亲”放在“新年”中描写,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
13.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篇首《中学生》约稿的叙述并非闲笔,它与篇末“他还没有做中学生哩”等文字遥相呼应,传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B.第③段“是的,自从我能记忆起……居于最前列”一句,有承接过渡的作用,从而使文章的时空转换严谨自然。21世纪教育网
C.第④段“那时街上讨债人的行灯还正在往来如鲫”的描写,其最主要的作用是突出“我家”怡然自乐的生活景况。21世纪教育网
D.父亲紧皱眉头踱步与必恭必敬跪拜祖先容,灯节的热闹气氛与父亲的悲怆音调等对比描写,使“父亲”形象更加鲜明。
E.作者的文笔十分朴实,而“父亲”的形象极其鲜明,作品的思想感情与非常深沉真挚,足见作者文字功底十分深厚。
体验与反思
读读背背
清平调·其二21世纪教育网
[唐]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简析】
这首诗写贵妃受宠幸。21世纪教育网
巫山的神女和汉宫的飞燕均是绝色美女,但她们和国色天香的贵妃比较起来,仍稍显逊色。诗人借古喻今,以赞杨妃。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参考答案:
1.lào gōng chuò diàn shì
2.怜悯 敷衍了事 懊悔 痨病 委委屈屈 暧昧21世纪教育网
3. 19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4. 小说通过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节选部分简述了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的关系以及玛丝洛娃从一位普通人沦为妓女的过程,主要表现她精神上堕落的过程,为表现他们最后的复活做好了准备。
5.作者通过极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强烈控诉从外省到首都,从地方到中央,整个俄罗斯帝国,包括它的国家机器、官方教会、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和伦理道德,已经成了囚禁和戕害人民的监狱。只有打破这一切,国家和人民才能“复活”。选文通过对玛丝洛娃堕落的过程的描写表现了这一政治理想。
6.在那样一个国度里,为了“促进国民幸福”,为了“得到政府奖励”,像玛丝洛娃这样的普通人只好去欣然接受“痛苦的疾病、早衰、死亡”。21世纪教育网
7.①酒能使她忘记自己的不幸经历。②酒能给她放纵和自尊。
8.既是受害者,也是害人者。因为她同样处在社会的下层,干的是于人于己都有“好处”的事,她的罪恶自己都意识不到,这是最大的悲哀,是社会的悲剧。她把玛丝洛娃介绍到妓院去,自己从中得到好处,显然干的是损人利己的事,是她直接促进了玛丝洛娃的堕落,故而她又是害人者。
9.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政府许可并奖励像玛丝洛娃这样的公民走向堕落,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政府的不满和批判。告诉人们政府已经成了囚禁和戕害人民的监狱。
10.(1)(“我们”)难过(或:不快;或:兴会完尽的不快) (“父亲”)悲怆(或:艰难度日悲怆)
(2)(庆幸)不再如父亲般艰难度日。(这道题只要细读上下文就能回答)
11.答案要点:①很有责任心;②很有能力;③能独立承担家庭责任;④安分守己,安于现状;⑤艰难地独立维持生计。(请注意,本题只要求归纳“父亲”这一形象的特点,没有要求简要分析)
12.①文中的“新年”犹如一道难关,将父亲置于“新年”这一环境中,更能表现人物人性格特点;②通过父亲如何艰难地度过年关的描写,更真切形象地表达了“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一主题。(请特别留心第③⑧两段)
13.C、D(C项突出父亲的能干;D项“踱步”与“跪拜”不构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