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对外开放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 、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2.政策: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3.成效:取得明显成就。 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4.作用: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 、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知识点2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5.扩大过程
(1)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 个沿海城市。?
(2)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中国又把 、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年, 被划为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 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3)内地开放城市: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 武汉 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 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6.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形成了“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知识点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7.时间: 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8.影响:为我国参与 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经济特区的建立
1.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我国创设的首批经济特区分布于( )
A.广东、海南 B.广东、福建
C.福建、海南 D.上海、广东
2.( 江西中考改编 )从1980年至1985年的5年里,深圳实际利用外资12.8亿元,初步形成了9个工业区,香港和国外商人纷纷涌进深圳办厂、开公司。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推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知识点2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3.1992年,呼和浩特市成为对外开放城市。这件事属于下面对外开放进程图中的( )
有重点由点到线点线面结合全方位
A.全方位开放阶段
B.由点到线阶段
C.点线面结合阶段
D.有重点开放阶段
4.某同学绘制了“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在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成立环渤海经济区
C.进行三大改造
D.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知识点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英国《金融时报》称: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催生中国企业第三次创业高潮点的原因是( )
A.开放沿海城市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设立经济特区
D.中共八大的召开
课后巩固提升
1.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相比,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了独特作用。其“独特作用”在于( )
A.推进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B.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C.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D.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2.( 泰州中考改编 )下图是海南1987—1989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数据。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海南( )
A.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成为经济特区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加入世贸组织
3.( 广元中考 )阅读下面“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对此图理解错误的是( )
A.对外开放率先从东南沿海4个经济特区起步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
C.开放沿江、内陆省会( 首府 )城市和沿边城市标志着开放深入内地
D.形成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4.( 益阳中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浦东从一张普通的上海面孔跃升为闪亮的国家名片。两者的发展变化都得益于( )
A.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5.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WTO;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B.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C.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初十年( 1949—1959年 )……中国与美国之间没有任何商务往来……1972年,中美之间开始有一些有限的贸易,中美贸易额9200万美元,但1978年猛增至11.89亿美元,1981年达到54.78亿美元,1986年增至80亿美元,1988年135亿美元,接近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
——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变化与我国哪一政策密切相关。
材料二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摘编自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
( 1982年 )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主张。
材料三 下边是2012—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表( 单位:亿美元 )。
(3)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转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说近代以来我们确曾有过机遇的话,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同光中兴”( 同治到光绪年间 )大概可算一次……1949年,中国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本应赢得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
材料二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就突出表现在中国经济的“三维深化”,即国际化、市场化和法治化。这三方面相互关联、深层互动。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少在两方面重塑了世界经济体系。一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角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另一方面,中国的高速发展最有力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结构性转型。长期以来,世界经济由发达国家所主导乃至垄断。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近30年特别是近15年的异军突起,使得这一局面产生了重大变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机遇期,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未能抓住“崭新的历史机遇期”,走了弯路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第9课 对外开放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 广东 、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2.政策: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3.成效:取得明显成就。 深圳 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4.作用: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 外资 、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知识点2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5.扩大过程
(1)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 14 个沿海城市。?
(2)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中国又把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年, 海南岛 被划为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 浦东 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3)内地开放城市: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 武汉 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 陆地边境城市 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6.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形成了“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知识点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7.时间: 2001 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8.影响:为我国参与 经济全球化 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经济特区的建立
1.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我国创设的首批经济特区分布于( B )
A.广东、海南 B.广东、福建
C.福建、海南 D.上海、广东
2.( 江西中考改编 )从1980年至1985年的5年里,深圳实际利用外资12.8亿元,初步形成了9个工业区,香港和国外商人纷纷涌进深圳办厂、开公司。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C )
A.“一五”计划的推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知识点2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3.1992年,呼和浩特市成为对外开放城市。这件事属于下面对外开放进程图中的( A )
有重点由点到线点线面结合全方位
A.全方位开放阶段
B.由点到线阶段
C.点线面结合阶段
D.有重点开放阶段
4.某同学绘制了“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在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D )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成立环渤海经济区
C.进行三大改造
D.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知识点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英国《金融时报》称: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催生中国企业第三次创业高潮点的原因是( B )
A.开放沿海城市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设立经济特区
D.中共八大的召开
课后巩固提升
1.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相比,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了独特作用。其“独特作用”在于( B )
A.推进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B.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C.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D.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2.( 泰州中考改编 )下图是海南1987—1989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数据。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海南( B )
A.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成为经济特区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加入世贸组织
3.( 广元中考 )阅读下面“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对此图理解错误的是( D )
A.对外开放率先从东南沿海4个经济特区起步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
C.开放沿江、内陆省会( 首府 )城市和沿边城市标志着开放深入内地
D.形成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4.( 益阳中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浦东从一张普通的上海面孔跃升为闪亮的国家名片。两者的发展变化都得益于( C )
A.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解析】深圳和浦东的发展,都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
5.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WTO;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A )
A.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B.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C.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初十年( 1949—1959年 )……中国与美国之间没有任何商务往来……1972年,中美之间开始有一些有限的贸易,中美贸易额9200万美元,但1978年猛增至11.89亿美元,1981年达到54.78亿美元,1986年增至80亿美元,1988年135亿美元,接近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
——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变化与我国哪一政策密切相关。
变化:由20世纪70年代初有限的贸易到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贸易额猛增。政策:对外开放。
材料二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摘编自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
( 1982年 )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主张。
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材料三 下边是2012—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表( 单位:亿美元 )。
(3)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转变。
由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说近代以来我们确曾有过机遇的话,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同光中兴”( 同治到光绪年间 )大概可算一次……1949年,中国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本应赢得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
材料二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就突出表现在中国经济的“三维深化”,即国际化、市场化和法治化。这三方面相互关联、深层互动。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少在两方面重塑了世界经济体系。一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角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另一方面,中国的高速发展最有力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结构性转型。长期以来,世界经济由发达国家所主导乃至垄断。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近30年特别是近15年的异军突起,使得这一局面产生了重大变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机遇期,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未能抓住“崭新的历史机遇期”,走了弯路的原因是什么?
措施:开展洋务运动。原因:对国情认识的偏差,指导思想上犯了“左”的错误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改变了中国,取得了中国经济的“三维深化”;重塑了世界经济体系。(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