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检测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检测卷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8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6 11:3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历史(RJ)
第三单元检测卷
(70分 6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1.1978年下半年,全国各省级以上刊物纷纷发表讨论性文章多达650篇,形成以理论界为核心、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人人关注的场面。当时讨论的核心话题应该是
A.真理标准 B.土地改革
C.公私合营 D.平反冤假错案
2.如果请你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配上主题词,你应该选择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革命圣地,延安精神 D.改革开放,春雷响起
3.“为了吃饱肚皮,冒上杀头的风险,这是时代的荒谬,却是普通人跃上历史浪尖的荣光。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上述文字描述的对象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大众 B.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C.艰苦创业年代的大庆石油工人 D.凤阳小岗村包干到户的农民
4.1980年12月11日,温州市鼓楼工商所向章华妹颁发了由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盖章的营业执照。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国有企业改革起步
C.个体经济取得合法地位 D.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5.下图说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①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 ②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 ③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转变 ④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1978年春天,安徽省不少生产队实行了分田包干到户,四川六家地方国营企业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都收到很好效果。而且,早在1976年10月,已经有很多国家级和地方级的代表团先后出国考察,认识到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这说明
A.改革开放最早从安徽、四川开始 B.四川、安徽做法得到中央大力支持
C.改革开放决策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D.改革开放决策有着一定的实践基础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追溯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迈出对外开放第一步的措施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开放沿江、边境城市
8.1992年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能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1992 年被称为中国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作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
C.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D.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9.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材料中主张的经济体制是
A.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过去上海市民口头的俗语,现在早已成为上海人茶余饭后的笑谈了。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 B.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结果
C.在沿海地区创办经济特区的结果 D.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城市的结果
11.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回顾所学知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A.计划经济的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2.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A.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D.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3.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如果再加上“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是
A.科学发展观 B.邓小平理论
C.新发展理念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4.近年来,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其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梦已实现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C.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D.综合国力的增强
15.从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到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先后发生了四次变化,但其内容的一脉相承性从根本上反映了
A.指导思想就是各阶段领导人的思想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C.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成不变的 D.中国逐渐转向资本主义道路
二、辨析改错(8分)
16.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党的领导。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改正:
【】(2)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建立了上海浦东开发区。
改正:
【】(3)2013年,习近平主席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
改正:
【】(4)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部分历史时期。
(1)时代是出卷人,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历史任务,请分别写出年代尺中A、B时期的主要任务。(4分)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党和国家面临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
——摘编自欧阳淞《肩负着人民的希望——关于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2)材料二所述的两个“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请分别运用史实加以说明。(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党的奋斗历程对实现中国梦有哪些启迪?(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农村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农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人民币134元提高到1983年的310元和1987年的4633元。
——摘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材料一中我国的“农村改革”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其作用。(4分)
材料二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简表
年份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1978年 56.2% 42.9% 0.9%
1997年 41.9% 33.9% 24.2%
2005年 31.0% 8.0% 61.0%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经济领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壮美篇章】
(1)写出上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经济特区的名称:A    (2分);B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设立经济特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4分)
【辉煌成就】
邓小平同志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响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领导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取得了辉煌成就,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
八年级下册·历史(RJ)
第三单元检测卷
(70分 6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A D D C B D A D D B D A C D B
1.1978年下半年,全国各省级以上刊物纷纷发表讨论性文章多达650篇,形成以理论界为核心、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人人关注的场面。当时讨论的核心话题应该是
A.真理标准 B.土地改革
C.公私合营 D.平反冤假错案
2.如果请你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配上主题词,你应该选择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革命圣地,延安精神 D.改革开放,春雷响起
3.“为了吃饱肚皮,冒上杀头的风险,这是时代的荒谬,却是普通人跃上历史浪尖的荣光。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上述文字描述的对象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大众 B.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C.艰苦创业年代的大庆石油工人 D.凤阳小岗村包干到户的农民
4.1980年12月11日,温州市鼓楼工商所向章华妹颁发了由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盖章的营业执照。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国有企业改革起步
C.个体经济取得合法地位 D.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5.下图说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①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 ②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 ③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转变 ④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1978年春天,安徽省不少生产队实行了分田包干到户,四川六家地方国营企业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都收到很好效果。而且,早在1976年10月,已经有很多国家级和地方级的代表团先后出国考察,认识到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这说明
A.改革开放最早从安徽、四川开始 B.四川、安徽做法得到中央大力支持
C.改革开放决策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D.改革开放决策有着一定的实践基础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追溯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迈出对外开放第一步的措施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开放沿江、边境城市
8.1992年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能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1992 年被称为中国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作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
C.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D.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9.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材料中主张的经济体制是
A.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过去上海市民口头的俗语,现在早已成为上海人茶余饭后的笑谈了。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 B.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结果
C.在沿海地区创办经济特区的结果 D.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城市的结果
11.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回顾所学知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A.计划经济的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2.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A.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D.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3.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如果再加上“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是
A.科学发展观 B.邓小平理论
C.新发展理念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4.近年来,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其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梦已实现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C.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D.综合国力的增强
15.从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到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先后发生了四次变化,但其内容的一脉相承性从根本上反映了
A.指导思想就是各阶段领导人的思想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C.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成不变的 D.中国逐渐转向资本主义道路
二、辨析改错(8分)
16.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党的领导。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改正:“毛泽东”改为“邓小平”(2分)
【√】(2)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建立了上海浦东开发区。
改正:
【×】(3)2013年,习近平主席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
改正:“民族独立”改为“民族振兴”(2分)
【×】(4)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改正:“科学发展观”改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分)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部分历史时期。
(1)时代是出卷人,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历史任务,请分别写出年代尺中A、B时期的主要任务。(4分)
A: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2分)B:巩固新生政权。(2分)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党和国家面临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
——摘编自欧阳淞《肩负着人民的希望——关于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2)材料二所述的两个“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请分别运用史实加以说明。(4分)
①第一个重大历史关头: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2分)②第二个重大历史关头:1992年,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的改革开放迈上了新征程。(2分)
(3)综合以上材料,党的奋斗历程对实现中国梦有哪些启迪?(2分)
要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要遵循发展规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等。(2分,答出两点即可)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农村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农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人民币134元提高到1983年的310元和1987年的4633元。
——摘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材料一中我国的“农村改革”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其作用。(4分)
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2分)作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迅速增加。(2分)
材料二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简表
年份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1978年 56.2% 42.9% 0.9%
1997年 41.9% 33.9% 24.2%
2005年 31.0% 8.0% 61.0%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经济领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变化: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2分)原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2分)
经济体制改革要以适应和推动生产力发展为目标;针对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要敢于突破体制束缚,开拓创新等。(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壮美篇章】
(1)写出上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经济特区的名称:A 汕头经济特区 (2分);B 深圳经济特区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设立经济特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4分)
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4分)
【辉煌成就】
邓小平同志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响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领导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取得了辉煌成就,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
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腾飞,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4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