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目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进程
(1)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 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 ,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
(2)推广: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 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作用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 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 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知识点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5.依据: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
以 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6.内容
所有制形式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管理体制 对国有企业实行 ,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分配方式 实行以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7.中心环节:增强 活力。?
8.作用: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 的崭新局面。?
知识点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提出: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 体制。?
10.定义: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 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1.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个地方考察时曾感慨地说:“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这个地方是( )
A.华西村 B.大邱庄
C.小岗村 D.中关村
2.( 河南中考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面对联的横批应为( )
A.翻身解放 B.合作社好
C.多快好省 D.联产承包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9年春天,当人们还在为能不能实行包产到组争论不休时……由于社员们的坚持,也由于县委的默许,小岗的包干到户在那一年终于“不合法”地实行了。
——摘编自陈锡文、马苏元《巨大的变化 深刻的
启示——安徽省凤阳县小岗、雁塘头生产队包干
到户的典型调查》
材料二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关键是发展生产力。
——摘编自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 1980年5月31日 )
材料三 1983年,在全国风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深圳南岭村却将4个生产队合并在一起,利用集体力量,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业、商贸业,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到2004年,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3亿元,人均纯收入14万元,集体固定资产10亿元,实现了全村人的共同富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包干到户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持的态度。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深圳南岭村农村改革的特点,据此你认为我国农村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知识点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20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厅”在北京西绒线胡同正式挂牌开张后,西方国家驻京记者闻讯而至,美联社记者采访后,发出电讯稿将之比喻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次进行”。“又一次进行”的含义是指(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进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知识点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的是( )
A.政企职责不分
B.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C.企业没有自主权
D.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相联系
课后巩固提升
1.( 黔东南中考改编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下表中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其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 )
时间 粮食产量
1980年 5.02亿千克
1981年 6.76亿千克
1982年 7.15亿千克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D.完成土地改革运动
2.“值得品味的是,小岗村农民的‘秘密协议’正好签订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这不是巧合,而是说明了当时的‘天下大势’,同时也说明了小岗村‘包干到户’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包干到户”能够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适应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坚持土地的集体公有
C.邓小平的锐意改革
D.小岗村农民的创新精神
3.图1到图2所示政府机构名称的变化反映了( )
A.“一五”计划基本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展开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开
D.社会主义制度开始建立
4.“个体户”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在人们脑海里扎根的。下面两张图片是个体户经营的情景,这反映出中国(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D.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5.1992年初,邓小平说:“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说明( )
A.改革在经验总结中不断前行
B.政府措施得到人民支持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大事表。
时间 大事
1950年6月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1—1952年 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进行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09%
1953年12月 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决议指明引导个体农民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 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的合作化发展道路
1956年12月 全国96.3%农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国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8年8—10月 农村人民公社化的高潮在全国迅速掀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人民公社化的高潮迅速掀起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1979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随后在其他省份推广开来。……20世纪80年代初,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甘蔗、肉类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产量高速增长,中国农业生产的增长率年均高于9%。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也能翻上一番。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产责任制”的实行有何意义。概括中国农村改革进程的特点。
(3)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目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农村 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进程
(1)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 小岗村 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 生产自主权 ,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
(2)推广: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作用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 生产力 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 乡镇企业 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知识点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5.依据: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城市 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6.内容
所有制形式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 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管理体制 对国有企业实行 政企分开 ,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分配方式 实行以 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7.中心环节:增强 企业 活力。?
8.作用: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 经济大发展 的崭新局面。?
知识点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提出: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体制。?
10.定义: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 宏观调控 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1.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个地方考察时曾感慨地说:“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这个地方是( C )
A.华西村 B.大邱庄
C.小岗村 D.中关村
2.( 河南中考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面对联的横批应为( D )
A.翻身解放 B.合作社好
C.多快好省 D.联产承包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9年春天,当人们还在为能不能实行包产到组争论不休时……由于社员们的坚持,也由于县委的默许,小岗的包干到户在那一年终于“不合法”地实行了。
——摘编自陈锡文、马苏元《巨大的变化 深刻的
启示——安徽省凤阳县小岗、雁塘头生产队包干
到户的典型调查》
材料二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关键是发展生产力。
——摘编自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 1980年5月31日 )
材料三 1983年,在全国风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深圳南岭村却将4个生产队合并在一起,利用集体力量,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业、商贸业,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到2004年,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3亿元,人均纯收入14万元,集体固定资产10亿元,实现了全村人的共同富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包干到户出现的原因。
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温饱问题没有解决。
(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持的态度。为什么?
态度:肯定。原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人民得到了实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深圳南岭村农村改革的特点,据此你认为我国农村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特点:发展集体经济。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知识点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20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厅”在北京西绒线胡同正式挂牌开张后,西方国家驻京记者闻讯而至,美联社记者采访后,发出电讯稿将之比喻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次进行”。“又一次进行”的含义是指( A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进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知识点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的是( D )
A.政企职责不分
B.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C.企业没有自主权
D.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相联系
课后巩固提升
1.( 黔东南中考改编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下表中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其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 B )
时间 粮食产量
1980年 5.02亿千克
1981年 6.76亿千克
1982年 7.15亿千克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D.完成土地改革运动
2.“值得品味的是,小岗村农民的‘秘密协议’正好签订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这不是巧合,而是说明了当时的‘天下大势’,同时也说明了小岗村‘包干到户’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包干到户”能够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 )
A.适应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坚持土地的集体公有
C.邓小平的锐意改革
D.小岗村农民的创新精神
3.图1到图2所示政府机构名称的变化反映了( C )
A.“一五”计划基本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展开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开
D.社会主义制度开始建立
4.“个体户”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在人们脑海里扎根的。下面两张图片是个体户经营的情景,这反映出中国( D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D.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5.1992年初,邓小平说:“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说明( A )
A.改革在经验总结中不断前行
B.政府措施得到人民支持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解析】根据材料“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可知,邓小平强调改革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前行,使制度逐渐完善,A项正确。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大事表。
时间 大事
1950年6月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1—1952年 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进行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09%
1953年12月 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决议指明引导个体农民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 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的合作化发展道路
1956年12月 全国96.3%农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国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8年8—10月 农村人民公社化的高潮在全国迅速掀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人民公社化的高潮迅速掀起的主要原因。
背景: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农村出现土地买卖现象;分散的个体农业经营影响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原因: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等。
材料二 1979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随后在其他省份推广开来。……20世纪80年代初,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甘蔗、肉类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产量高速增长,中国农业生产的增长率年均高于9%。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也能翻上一番。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产责任制”的实行有何意义。概括中国农村改革进程的特点。
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促进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特点:先行尝试,然后推广。
(3)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改革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