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1题
发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政权的农民领袖是(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李鸿章 D.洪仁玕
第2题
1851年1月11日,拜上帝会众首领为洪秀全38岁的生日祝寿。这一天,在广西金田村的地主韦昌辉的家里,洪秀全宣称当日为“太平天国元年”。洪秀全发布檄文,要求拜上帝会的所有成员蓄发易服,头裹红巾,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史称□□□□。空格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封王 C.定都天京 D.推翻帝制
第3题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1853 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 )
A.西安 B.天京 C.永安 D.安庆
第4题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的标志是( )
A.北伐胜利 B.西征胜利 C.占领南京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第5题
1856年夏,太平军取得了攻破江北、江南大营的胜利,杨秀清更加居功自傲,他伪托“天父下凡”,逼天王洪秀全封他为“万岁”(原为“九千岁”),……“天京内讧”爆发。在这场斗争中,“威风张扬,不知自忌”的杨秀清遭到了杀身之祸。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衰败的原因是( )
A.清政府力量强大 B.外国武装支援 C.缺乏优秀将领 D.内部权力斗争
第6题
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被看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它( )
A.是旧式的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D.规模大,时间长,建立了革命政权
第7题
近代史上有首《卖布谣》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首歌谣反映了( )
A.外商企业发展艰难 B.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官僚资本极度膨胀
第8题
洪秀全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其目的在于( )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理想国度
B.打击西方列强,进行反帝斗争
C.进行改朝换代,完成民主革命
D.传播西方宗教,取代儒家学说
第9题
1853年太平天国进行北伐和西征,主要是为了( )
A.打击列强侵略势力 B.充实太平天国经济力量 C.断绝清政府财源 D.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第10题
在江苏省南京市的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你可以看到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 )
①洪秀全②关天培
③李秀成④陈化成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第11题
以下内容同下图相符的是( )
A.这是洪秀全在金田起义时提出的起义目标
B.这是永安建制的主要内容
C.内容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目标
D.内容的提出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第12题
中华民族具有反抗侵略的优秀传统。以下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关天培领导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B.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C.林则徐领导太平军在青浦大战中战胜洋枪队
D.反帝反封建的义和团运动迫使帝国主义投降
第13题
太平天国面对的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是指( )
A.尖锐的阶级矛盾
B.满汉地主武装的共同镇压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
D.内讧导致力量削弱
第14题
近代浙江慈溪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洋人怕的红头军。”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第15题
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实际上是我们今天的( )
A.北京 B.南京 C.东京 D.开封
第16题
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在1862年慈溪战役中击毙的“洋枪队”头目是( )
戈登 B.西摩尔 C.华尔 D.瓦德西
第17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材料二 “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洪秀全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
材料三 “兹本大臣恭奉王命,莅临斯土,催办钱漕,兼取贡税。田赋虽未奉其定制,尔粮户等,亦宜谨遵天定,暂依旧例章程。扫数如期完纳。”
——太平天国1855年告示
上述三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是基于什么出发点,实行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的?
这种变化,从所有制方面来看,其实质是什么?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第18题
阅读材料,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情景。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二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 1846—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四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要建立“天下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的大同社会。
结合上述材料,请将以下内容进行正确的连线。
根本原因 A.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侵略,民族矛盾尖锐
重要原因 B.两广地区自然灾害严重,人民生活困苦
直接原因 C.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作舆论准备
主观原因 D.清政府吏治腐败,剥削沉重,阶级矛盾尖锐
答案
1-5 B A B B D
6-10 C B A D B
11-16 C B C A B C
17(1)材料一:有田同耕,平均分配土地;材料二、材料三:照旧交粮纳税;
(2)平均分配土地,是为了满足农民阶级要求土地的强烈愿望;照旧交粮纳税,是据国家财政和米粮现实需要;
(3)由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为承认地主占有土地的合法性;
(4)绝对的平均主义,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农民阶级因阶级局限性,不可能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决定了其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18 根本原因---D
重要原因---A
直接原因----B
主观原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