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慈湖中学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卷
命 题:郁紫婷 校 对:金玲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 分:150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18分,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菲薄(fěi) 逶迤 (wēi) 载体(zǎi) 殚精竭虑(dān)
B.谂知(shěn) 愠怒(yùn) 缧绁(xiè) 殒身不恤(yǔn)
C.桀骜(ào) 木讷(nè) 冥想(míng) 强颜欢笑(qiáng)
D.攒射(cuán) 垣墙(yuán) 骠骑(biāo) 茕茕孑立(ji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文身 黯然 浩渺 放浪形骸
B.矜持 喋血 桀骜 陨身不恤
C.蹙眉 青睐 振撼 幅员广阔
D.裨益 螫针 寥落 纭纭众生
3.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A.07赛季奥尼尔加盟太阳,他希望自己能够取得更辉煌的成就,但是这个一向嘴上功夫要比体力强的家伙不管再怎么拼命,都已经是日薄西山了,本赛季场均14.0分、7.8个篮板,全明星票选第二轮得票甚至还不到后生霍华德的一半。
B.近日,中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钱学森两位中国科学巨人先后逝世,在他们的家乡浙江,万千群众无比悲痛,长歌当哭,前往祭奠。
C.儿子的轮椅渐渐向远方驶去,史铁生的母亲仍孤单地茕茕孑立着,直到儿子的轮椅消失在视线之外,才缓缓地转身而回。
D.这个沿江小城民风纯朴,社会安定,即使你一个人怀瑾握瑜走在偏僻的小巷里,也不必担心被抢劫。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宗旨就是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的30亿个核苷酸的序列,从而奠定阐明人类基因组及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全部遗传信息,揭开人体奥秘。
B.美国在捷克部署导弹防御雷达设备的计划遭遇挫折,原因是计划部署雷达的基地附近一个村庄的居民通过“公决”的形式否决了这一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的议案。
C.生产景泰蓝的北京工艺美术厂以背负4000多万元债务、资不抵债等四项“罪名”被法院裁定破产。据悉,导致这家老字号企业破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人才断档引起的。
D.国家知识产权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5.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①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
②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③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
④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⑤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⑥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
6.结合教材,仿照划线句子的表达方式,填写下面短文中的空白处。(3分)
我们通过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本,认识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而逍遥的庄子, ▲ ; ▲ ,见证了莎士比亚《罗米欧与朱丽叶》的纯真爱情;我们为“隐忍苟活”而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作者司马迁折腰, ▲ 。
二、古诗文阅读(共37分)
(一)文言文阅读,回答7~10题。(19分)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侍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 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节选自《庄子·秋水》)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知:知识。
B.旬有五日而后反 反:通“返”,返回。
C.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 止:栖息。
D.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相:做相国。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B.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C.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
D.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9.下列对选文有关的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充满无限自由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心灵绝对自由的要求。
B.《秋水》中,庄子拒聘、讥讽惠子说明庄子是一个洁身自好、不求闻达的人,也符合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隐士思想。
C.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辩论,惠子认为,人不可能像鱼那样从容游乐,而庄子却与他所持观点相反。
D.选文使用了多个寓言故事,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4分)
(2)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4分)
(3)今子欲以子梁国而吓我邪?(2分)
(二)、诗歌鉴赏(10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1~12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①上,相思愁白蘋②。
【注】①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②白蘋:一种水草,花白色。
11.此诗颔联中的“飞鸟”隐喻什么?“青山空向人”一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和情?请简要分析。(4分)
12.这首诗是怎样来抒写离愁别绪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每空1分)
① ,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逍遥游》)
②夕阳古道无人语, 。(《长亭送别》)
③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记念刘和珍君》)
④沧浪之水清兮, ;沧浪之水浊兮, (《渔父》)
⑤亦欲以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⑥但以刘日薄西山, , ,朝不虑夕。(《陈情表》)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完成14~16题。(15分)
狂人简说
孟 隋?
“狂”在中国文人的精神谱系上俨然成为了一项传统。在古代中国,多数懂得洁身自好的文人、士人骨子里都或多或少有些狂狷之气。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在夫子看来,“狂”简直成为紧靠最高美德的次优选择,可见,他也是喜欢“狂人”的。狂人一般都身兼二任,既狂又狷。狂指的是自视甚高,懂得进取,超越流俗;而狷则指性格耿直、洁身自好、有所不为。 ?
曾经“凤歌笑孔丘”的楚狂接舆大概是最早被记录在案的狂人。他坚决地避开庸俗、混乱的政治,终身不仕。庄子秉承了这个传统,身处乱世,而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楚王请他任国相,面对这样的诱惑,庄子竟然“持竿不顾”,依旧悠闲地钓鱼!他还说,自己宁愿像沼泽里的一只乌龟那样拖着尾巴自由地游弋。这是先秦之狂,在这里,狂主要表现为“洁身自好”的一面。 ?
秦汉时期当首推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自命的司马迁为狂人之代表,他的狂表现为一种隐忍、一种顽强、一种激奋。随后的魏晋时期绝对是一个盛产狂人畸士的年代。一部《世说新语》写尽了当时的“名士风流”,其中最不乏的就是狂人——刘伶故意赤身露体,还自称是“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阮籍喜欢驾车漫无目的地出行,遇到了歧路就“痛哭而返”。像这样的狂人畸行在《世说新语》中还多得是。嵇康可能是最狂的一个吧。他因为喜好“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激怒了残暴的司马氏,可是当权者最终把嵇康送上刑场之时,嵇康依旧是狂放的,大气的。他潇洒地弹奏了一曲《广陵散》之后,长叹一声:“《广陵散》于今绝矣!”乃引颈就戮,颜色不变。他一生都是爽直狂放、潇洒慷慨的,临死仍然不改其本色。魏晋时代的狂是面对黑暗、面对虚无的生命之舞,名士们在死神的嘴边纵情抒发自己的生命力。他们的狂是一种追求生命本真状态的冲动,他们用荒诞的行为控诉那个不合理的世界。正如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所言,“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这些狂放不羁的名士虽然自称“非汤武而薄周孔”,但是他们却是真正的信仰周孔的,他们的信仰是发自良心的信仰。 ?
“狂人传统”经由唐之李白、宋之苏轼、元之关汉卿以后,到明代中后期终于又得到一次大爆发。疯癫的唐寅、激奋的李贽、神经质的徐渭、唯美的汤显祖……无不是以狂自命之人。以狂为特征的中、晚明文人们,其实是以疯癫的行为发动了一场思想启蒙革命,来推翻古典理性的统治。徐渭用荒诞去讽刺传统禁欲主义的虚伪与困境,表明禁欲的古典理性不能达到道德的完善。唐寅则以艳情与世俗之趣,以装疯卖傻的癫狂,自绝于政治;李贽激烈地反对对孔子进行个人崇拜,为当世所不容,最终自杀于狱中。总之,这是一个真性情的年代,是一个追求口无遮拦、追求“童心”、“ 本色”的年代。庄子呼唤的“真人”在晚明大规模地出现了。 ?
“狂”总是与“真”联系在一起,狂人就是忠实于自我的人——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想就怎么做。社会那套虚伪的做派、政治那黑暗的现实对他们都无可奈何。狂人是直面中国的存在主义者,他们追求生命的本真状态,他们向死而生。难怪在1918年鲁迅会借一个狂人之口来说出中国历史“吃人”的秘密!狂人总是忠实于道德的本性去反抗社会的不合理。中国古代,道德中心与权力中心总是合二为一的,道德从来都是权力的衍生品。那些政客强人们以暴力、卑鄙为手段取得成功人士的地位以后,即使放纵、残暴,也要装出道貌岸然的样子。道德成为装饰品的时候,狂人就成了说真话的消极反对派。在那样的世界中,说“狂人传统”守卫着这个民族的良心,一点也不为过。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因为文人、士人骨子里都或多或少有些狂狷之气,所以“狂”在中国文人的精神谱系里形成了传统。
B.孔夫子认为,狂者自视甚高,有进取心,超越流俗,是一种较为高尚的道德。
C.狂者虽有进取心,但又不愿做官,表现出一种清高气质,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性格矛盾的两面。
D.狂者实际上有很高的道德追求,而这种追求一旦不能实现,他们就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
15.文章中狂人的性格表现出哪些特点?请分条陈述。(6分)
16.狂人的“狂”固然是性格使然,但也是外部环境所致。阅读全文,说说狂者之所以“狂”的外部原因。(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17~20题。(20分)
马头琴的黄昏
王忠范
大草原的日与夜无边无际,没有遮拦和阻挡,似乎遍地都是道路。
我把自己交给了这苍苍茫茫的世界。去游牧点聆听巴音图老阿爸的马头琴,竟然走进了黄昏。一片片绿茵涌来,如爱抚、似轻吻、像牵扯,缠缠绵绵。行走间,又纷纷流淌远去,让人感觉有很多失落,可又不知道失去的是什么。
黄昏也是无限宽广,像一张巨大的黑茬羊皮不可阻挡地慢慢铺展。远近都是静止的状态,草色松软、深沉、凝重,又朦朦胧胧。没有风,也没有鸟啼,敖包山不语,古神树无言,一切都是自然而超脱的寂静。花朵暗淡了,怎么也看不见那种生机和灵气。夕阳像一嘟噜牛肉,在天边飘飘摇摇,滴淌着揪心的血色。
我想起前些天过世的娜日斯老阿妈,还有那个悲痛的黄昏。她躺在风葬的勒勒车上,奔跑颠颠,掉落在荒草丛里,那就算她自己选择的墓地。那里空空荡荡,什么都不存在,一切归于平静。对她来说。静默中的惆怅真的是一种美吗
蒙古包前的巴音图老阿爸,头发如一蓬草,一蓬染满岁月霜雪的草。他坐在那里,像一个坑!凝视远方,倾听草原,蒙文字母那样一动不动。身后悬挂的古长弓紫红紫红的,仿佛紧绷着他的那块天空和他的这个黄昏。夕阳没灭,影子就不会消失。
巴音图老阿爸用他全部的热爱与激情,又拉响了长者般的马头琴。那首世代相传的《奔马》出发了,缰闪、蹬动、马嘶、蹄响,粗犷而悠扬,豪放又恬润,有节奏地震撼草原,澎湃胸怀,令人不可抑制。黄昏渐渐逼近马头琴了,马头就拼力昂动,大声歌唱,我觉得心热亦心疼。力量涌动着,留恋强烈着,大草原却很自然地下沉着。天边的晚霞依然绚丽,一片片泼洒剩下的光焰。小伙子驱赶海浪般的马群,姑娘驾起云朵一样的羊群,把牧归的鞭花撒进起伏的琴曲,套马杆是他们没有尽头的道路。
几头拉着勒勒车的牛,不抬头,也不张望,只是加快了蹄步。它们知道自己是牛,也许懂得老牛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马头琴还在轰轰烈烈地响亮,不留余地地迸发着情感、力量和向往,那大草原好像随着琴弓流来淌去。苍老的巴音图老阿爸,难道在他剩下的时间里没有疑虑与忧伤吗 “生命的节奏是爱。”不知道为什么罗曼·罗兰的话突然响在耳畔。谁能躲过人生中的黄昏呢 那么,就去爱,就去奋斗,就去快乐生活,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你还活着。
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蒙古包后面的额吉湖陷进了黄昏,蓝蓝的、深深的、静静的,绝不是一片忧郁,而像巴音图老阿爸圣洁的心,可容纳辽阔的大草原。
女儿塔娜给巴音图老阿爸披上一件皮袍,温暖中他更加昂奋,马头琴的曲调如欢奔的野马自由而欢快。琴曲漫过我的躯体、灵魂,乃至整个生命。蓦然间,我好像捡拾回来许多失去的什么东西,也释放出压在时间深处的那些灵动和激情。我也是大草原上的一棵草吧。
老阿妈走出蒙古包,望望夕阳,又瞅瞅巴音图老阿爸,抿着笑熬奶茶去了。琴曲悠悠。
蒙古包、炊烟、羊群、马头琴,一切都在美丽着黄昏。这时,我想写诗了。巴音图老阿爸还在拉琴,他要拉出月亮和星星吗 我忽然明白了:夜的尽头仍然是如一片绿叶的大草原。
17.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马头琴的黄昏”这个标题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全文看,第三段的景物描写与第四段写娜日斯老阿妈的“风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写作技巧来看,这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作者笔下,⑴大草原具有哪些特点?⑵巴音图老阿爸的琴声有哪些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这句话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分析。(6分)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一直被喻为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银河微隐,桂香袭人,月下合家欢聚,共同赏月并品尝月饼,这是我国民间的传统风俗。小小月饼,寄托着普通百姓朴素的愿望和亲友之间无私的关爱。 时世变迁,月饼的装饰越来越考究,像一种润滑剂,润滑着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吵吵嚷嚷所谓的“月饼文化”,其实已经背离了简单质朴的人之常情。珠光宝气的月饼,是否依然映照着纯洁的月光?极尽奢华的月饼,是否还传承着人世间质朴的关爱?
要求:请以“本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宁波市慈湖中学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答案卷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18分,选择题每题3分)
题号 1 2 3 4
答案
5. 排序: (3分)
6.结合教材,仿照划线句子的表达方式,填写下面短文中的空白处。(3分)
;
,
。
二、古诗文阅读(共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题号 7 8 9
答案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4分)
(2)(4分)
(3)(2分)
(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1~12题。(10分)
11. (4分)
12.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每空1分)
① ,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逍遥游》)
②夕阳古道无人语, 。(《长亭送别》)
③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记念刘和珍君》)
④沧浪之水清兮, ;沧浪之水浊兮, (《渔父》)
⑤亦欲以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⑥但以刘日薄西山, , ,朝不虑夕。(《陈情表》)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完成14~16题。
题号 14
答案
15.(6分)
16.(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17~20题。(20分)
17.(4分)
18.(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分)
20.(6分)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一直被喻为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银河微隐,桂香袭人,月下合家欢聚,共同赏月并品尝月饼,这是我国民间的传统风俗。小小月饼,寄托着普通百姓朴素的愿望和亲友之间无私的关爱。 时世变迁,月饼的装饰越来越考究,像一种润滑剂,润滑着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吵吵嚷嚷所谓的“月饼文化”,其实已经背离了简单质朴的人之常情。珠光宝气的月饼,是否依然映照着纯洁的月光?极尽奢华的月饼,是否还传承着人世间质朴的关爱?
要求:请以“本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800
宁波市慈湖中学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B(A、zài C、qiǎng D、piào)
2.A(B.殒 C.震 D.芸)
3.A
4.B (A.成分残缺,应在“奥秘”后加“的基础” C.句子杂糅,应为“主要原因是……”或“是由……引起的” D.搭配不当,在“专利意识”后加“不断增强”)
5.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参考答案】③⑥①⑤④②
6.【参考答案】我们通过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本,认识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而逍遥的庄子,理解了“宁赴湘流”而不“受物之汶汶”的屈原;品味了王实甫的“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的泪”,见证了莎士比亚《罗米欧与朱丽叶》的纯真爱情;我们为“隐忍苟活”而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作者司马迁折腰,更为喊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鲁迅而自豪……
7.【参考答案】A(知:通智,智慧。)
8.【参考答案】B
9.【参考答案】C(惠子认为,人不可能知道鱼是否从容游乐。)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4分)
【参考译文】世上的人都夸赞他,他并不感到更加奋勉;世上的人都非难他,他也不感到更加沮丧。
(2)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4分)
【参考译文】是宁愿死去留下骨骸而尊贵呢,还是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呢?
(3)今子欲以子梁国而吓我邪?(2分)
【参考译文】如今你也要因你的梁国来怒叱我吗?
11.此诗颔联中的“飞鸟”隐喻什么?“青山空向人”一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和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飞鸟”隐喻南游的友人(王十一),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1分)此句描写诗人伫立江边远望,只见舟去人远,惟有青山如黛,依依向人(或:惟有一带青山,似乎也恋恋不舍地向着远去的友人)。(1分)描绘了一幅孤寂的离别场景(1分)。“空向人”烘托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表达了作者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空虚、寂寞、惆怅的心境。(1分)
12.这首诗是怎样来抒写离愁别绪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⑴借景抒情,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绪。
⑵虚实结合,譬如“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一联,景随情迁,以眼前的“旅程漫长”和想象中的“春光融融,景色宜人”相对照,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依恋和思念。
⑶以景衬情,用具体的景物“飞鸟”“青山”等表现对友人的忧虑和关注。
【注】(列出其他手法,言之有理也可。起码要列出2种手法;答对一种手法得1分,能正确分析得3分;答对两种并正确分析得6分)
13.略(每空1分)
14.(3分)【参考答案】A (A项应该是“多数懂得洁身自好的文人、士人”)
15.文章中狂人的性格表现出哪些特点?请分条陈述。(6分)
【参考答案】(1)因为政治庸俗、混乱,为了逃避而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2)因为社会黑暗、残暴,以自己的生命和荒诞行为控诉那个不合理的世界。(3)因为禁欲主义、个人崇拜等封建统治的压迫而以疯癫的行为发动思想启蒙。
16.狂人的“狂”固然是性格使然,但也是外部环境所致。阅读全文,说说狂者之所以“狂”的外部原因。(6分)【参考答案】(1)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2) 隐忍、顽强、激奋,有真正的信仰。(3) 有意以疯癫的话语来推翻古典理性的统治。
17、“马头琴的黄昏”既是实指,又是隐喻(一语双关)(1分)。既点明作者所写的是聆听马头琴演奏时大草原的黄昏景色(1分),又暗示他要表现的其实是拉马头琴的巴音图老阿爸这样的草原老人的精神风貌(2分)。
18、渲染了“听琴”前草原上悲寂的气氛和“我”此时的惆怅心情(2分),与听琴后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和享受生命的快乐形成对比(2分)。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2分)。
19、大草原的特点:①宽广;②沉沉的、重重的、凉殷殷的; ③美丽(2分)⑵琴声的特点:①具有形象性(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②粗犷而悠扬,豪放而恬润,有节奏,震撼人心;③迸发着情感、力量、向往;④自由而欢快。(2分)
20、这是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或点明了写作此文的目的(2分)。本文主人公巴音图老阿爸就是一位充分享受生命的人(1分)。他的琴声不仅驱散了草原黄昏悲伤的气氛,让人尽情享受了草原的美丽(1分);而且充分展示了他顽强的生命、乐观的精神和博大的胸襟(1分),让身边的人都受到感染和鼓舞。(1分)。(以上4点任答3点得4分)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略)
座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