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执信中学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执信中学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24 17:2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级语文科期中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为150分。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题,36分)21世纪教育网
一、基础知识部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仓廪 lǐn 伺候sì 瞋目而视chēn 睚眦必报zì
B.谂知niǎn 蹙眉cù 泾渭分明jìng 擢发难数zhuó
C.笃厚dǔ 笑靥yàn 奴颜婢膝bēi 动辄得咎jiù
D.玉醅pēi 福祚zuò 封识宛然zhì 气息奄奄 yǎn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现在不能 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
②有条件尽可能搞快点, 是讲效益,讲性质,搞外向型经济, 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③至于科学与艺术,它们 是有相通的地方。
④他心不在焉,没有听清我的话, 了我的意思。
A.削弱 只有/才 确实 曲解
B.削减 只要/就 切实 误解
C.削减 只有/才 切实 曲解
D.削弱 只要/就 确实 误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落雨大,水浸街”,一夜豪雨,羊城变洋城,地下车库变水库,面对广州的排水系统,市民怨声载道。
B.国庆语文作业布置阅读曹禺代表作《雷雨》,一下课,我就到图书馆查找索引,按图索骥,很快就找到了这部作品。
C.我要去参加大运会志愿者工作的消息不胫而走,周围的人都投来钦羡的目光。
D.这几位实习老师工作勤勉,积极参加班上活动,和同学们相处融洽;教学方面,能与指导老师举案齐眉,虚心请教,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全党必须从实现、维护、发展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感。
B.通过“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石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
C.建设部拟定了未来十年期间我国将建成城市住宅20亿平方米,届时,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将达到15平方米。
D.寒流侵入我国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来决定的。
5.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判断,说明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夸张、排比、对比)
B.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对偶、夸张、拟人)
C.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拟人、夸张)
D.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对偶、比喻)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大王来何操 ②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B.①不如早为之所 ②此予之所得也
C.①则与斗卮酒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D.①其孰能讥之乎 ②其谁曰不然
7.下列选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姜氏何厌之有 ②唯才是举
B.①具告以事 ②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C.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D.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报任安书》中说“仆以口语遭遇此祸”,此祸,是指遭受腐刑(宫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所记“华山之阳”,是指华山的北面;《段太尉逸事状》中“吾未晡食”,晡,是申时,下午三时至五时,古人吃晚饭的时间;《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东向,是坐在东面,面朝西边,属尊位,所以有张良“西向侍”。
B.《雷雨》选自《曹禺选集》,创作于1933年,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之间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社会矛盾和伦理冲突。曹禺还创作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作,影响很大。
C. 戏剧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舞剧、歌剧等;按照内容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可以分为现代剧、历史剧,以及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按照篇幅规模,它又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D. 《长亭送别》选自王实甫的《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正宫”是宫调名,“端正好”是曲牌名,“科”是表示人物的动作、表情,旦指女主角,末是男主角。
二、古诗文阅读部分(3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21分)
王珪,宇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大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硅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日:“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平 ”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 非邪 ”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 ”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 ’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 ’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 ”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日:“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 ”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口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
(选自《新唐书》)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 正:正确
B.伎不进,数被让 让:责备
C.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 矜:怜悯
D.济繁治剧,众务必举 举:办妥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臣同德,则海内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以其善善而恶恶也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 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珪“为人雅正”的一组是( )
①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②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彦博惧,谢罪,珪不谢 ⑤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⑥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珪为人正直。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B.王珪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作类比,劝谏太宗吸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C.王珪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珪毫不畏惧地直言,自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
D.王珪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21世纪教育网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14分)
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9分)。21世纪教育网
(1)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3分)
(2)且自谓孰与诸子贤 (2分)
(3)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先断句,再翻译)(4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问题。(7分)
[双调] 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正宫] 收尾 王实甫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1)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第一首诗。(4分)
(2)第二首曲表达诗中主人公情感的方法与第一首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2)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
(5)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
(6)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成一家之言。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22分)
阅读《雷雨》第一幕选段,完成16—17题。(7分)
周朴园 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四凤看繁漪不说话)
繁 漪 (觉得空气不对了)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繁 漪 (忙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向四凤)药还有么?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倒了来。
繁 漪 (反抗地)我不愿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 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繁 漪 (忍顺地)好,先放在这儿。
(四凤放下药碗)
周朴园 (不高兴地)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繁 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繁 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 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 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爸,不要这样。
周朴园 你说什么。
周 萍 (低头,到周冲前,低声)听爸爸的话吧,爸爸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 冲 (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繁 漪 (恳求地)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 (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繁 漪 (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冲,拿起药又放下)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 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 冲 (走到繁漪前,向周朴园,求恕地)爸爸!
周朴园 叫你跪下!
(周萍正要下跪)
繁 漪 (望着周萍,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喝了两口,眼泪又涌出来,望一望周朴园的严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16.选段中繁漪最后一句话“我喝,我现在喝!”和括号里的文字“一气喝下”“哭着”反映了繁漪怎样的心理,试简要分析。(3分)
17.请简要写出繁漪对周朴园逼自己喝药时态度的先后变化,并说明从这一事件反映出周朴园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5分)
“美术”就是表现美的艺术,“术”指的是技巧,技巧是为表现“美”而服务的,用笔的轻、重、疾、徐,用墨的浓、淡、干、湿,用色的剞、实、华丽,等等,构成了美的因素。
中国画强调主观的肯定,要求主观地对物象进行删减和提炼,所以中国画并不提倡简单的对象写生,忠实地记录对象,严格地按照科学的透视法作画,只在一定的时间从一定的视点来描绘对象;而是强调从主观感受出发。中国画家可以通过自己的情感逻辑以及对自然的丰富的感受取舍对象,可以打破特定时空的限制,根据自己对对象的理解,根据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来组织画面,甚至可以把不同的视点、不同的空间所观察到的事物组合在一个画面中。一幅成功的中国画作品,总是以深厚的笔墨功底、完美的构图、磅礴的气势、形神兼备的物象造型,使人产生共鸣,得到美的享受。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总能给人一种充满生机的和谐之美。
如宋代的王希孟所画的《千里江山图》,千山万壑、重峦叠嶂、江湖水泽、烟波浩渺,其间布置之丰富和气势之雄伟令人惊叹。又如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卷》,风动飘逸,给人一种强烈的形式美。画家用繁密的线条,表现了八十七个神态各异、各具个性的艺术形象,人物造型丰实、饱满,形式上具有既统一又富于变化的整体美感。对于每一个人物、每一根线条,画家都刻意地使之统一于整体之中,人物众多,但不琐碎,丰富而富于变化的线条很好地显现出黑、白、灰不同色度的对比,形成了丰富的层次关系。人物、道具的用线变化多样,使作品充满节奏,富有韵律,从而达到了和谐统一,取得了气象万千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一幅成功的中国画作品,总是一个整体,是形式内容高度完美、和谐统一的体现。
一切美的事物都是和谐统一的,艺术作品的美总比现实生活的美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它的特点就在于艺术形象是丰富的生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在绘画上,不仅要求事物在比例方面和谐一致,而且要求在色彩、形式、整体效果方面配合得恰到好处。构图上要求相互关照,笔墨上要求刚柔相济,色彩上要求丰富协调。这一切,都是为了体现作品的和谐之美。如果把大自然中的事物割裂开来孤立地画,或是杂乱无章地处理在一起,不统筹兼顾,只能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不可能使人领略到充满整体美、和谐美的艺术内涵。
任何艺术都不可能靠单调取胜,绘画艺术如此,其他艺术亦如此:小说中人物性格的矛盾和情节的跌宕起伏,构成整部小说的和谐美;交响乐中时而热烈时而抒情的旋律,营造出曲调的和谐美;戏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构成了情节的和谐美。一切艺术,总是以自己特有的形式,通过各自的艺术创造,使多种因素和谐统一,从而营造出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和谐美是中国画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高度完美的体现,是每一位中国画学者需要探讨的课题。对于画家来说,只有要求自己与自然、主观与客观、情感与理智、内容与形式高度和谐统一,才能创作出充满和谐之美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画佳作。
18.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A.美术要借助用笔的轻、重、疾、徐,用墨的浓、淡、干、湿,用色的奇、实、华丽等技巧来表现美。
B.画家只要根据自己对对象的理解来组织画面,其创作出来的作品就是符合中国传统绘画特点的佳作。
C.作者认为,一切美的事物都是和谐统一的,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艺术作品的美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D.中国画不要求作品具有客观真实性,而是强调表现主观感,强调从主观感受出发。
E.不仅仅是中国画,所有的艺术作品均需讲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均需追求和谐之美。
19.下列不符合中国画“强调从主观感受出发”这一点的一项是(3分)
A.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千山万壑、江湖水泽、烟波浩渺,其间布置之丰富和气势之雄伟令人惊叹。
B.吴道子创作的《八十七神仙图卷》,给人一种形式美,画家刻意将每一个人物、每一根线条统一于整体之中。
C.黑龙江籍青年画家崔德林所绘的“东北虎”,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曾将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吓得摔倒在地。
D.齐白石所画的虾腹部小腿少到只有6只,眼睛由原来的两点变成两横,头胸的淡墨上加了一笔浓墨更显出白虾躯干的透明。
20.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如何在绘画上表现作品的和谐美?(4分)
21.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中国画的特点。(4分)
21世纪教育网
四、语言表达与运用(9分)
22.高一以来,我们写过《童年傻事》《我爱这旋律》《握手》《背后》《出格》《我在暑假的生活》等作文,现在老师们选出同学们中的优秀作文,并都写上评语,编辑成册,要求大家回顾阅读。现打算为作文集取个名字。请你为集子取个有韵味的名字,最好具有中学生自身的特点,同时也要简明扼要。名字不超过10字,并写一段简短的前言,要有对书名的解释。(前言80字左右)。(6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5字以内) (4分)
“90后”女孩苏紫紫2010年底在网上蹿红。跟闫凤娇、翟凌相同,是“一脱成名”,然而她出名没有招来骂声,相反,有很多网民声援她。苏紫紫有两个身份: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生和裸体模特。因为家境贫寒,她不得已投身于裸模行业,并称“为自己挣学费”。2010年年底,苏紫紫自办的《Who am I》艺术展在其就读的学校开幕,众多参观者被其“大胆”震惊,同时也对她的坎坷身世深表同情。
  就这样一个貌似浑然天成的草根明星,最近却被人指为“造假”。昨天,一名叫“爱和自由”的网民撰写博文称:“苏紫紫的走红从头到尾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炒作,并指出与苏紫紫一起策划这场炒作的人,正是此前成功炒红‘西单女孩’任月丽的网络拍客‘非我非非我’。”
一时间,觉得被愚弄了的网民纷纷操起板砖,各大论坛骂声四起。
五、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而我拿到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级语文科期中试题答案
1.答案:答案:D.(A. 伺候 cì 瞋目而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chēn B.谂知shěn 泾渭分明jīng C.笑靥yè 奴颜婢膝bì)
2.答案:D 削弱:(力量、势力)变弱。 削减:从已定的数目中减去。21世纪教育网
只有…才:表示必需的条件下。只要…就:表示充足的条件下。
确实:副词,对客观情况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切实:切合实际;实实在在。
曲解: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
误解:理解得不正确。
3.答案:D(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按图索骥: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不胫而走:形容消息传布迅速。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
4.B(A“提高”与“紧迫感和主动性”搭配不当;C“拟定”缺少宾词,可改为“拟定了‘十五’期间我国将建城市住宅20亿平方米的远景规划”;D句式杂糅,删去“来决定的”或删去“要看”后改“是由”。)
5.A ,其他三项分别没有拟人、拟人、比喻。
6.答案:D(A.代词,什么/副词,怎么,为什么;B名词,地方/所字结构;C动词,给/连词,和;D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
7.B(A.都是宾语前置句;B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没有特殊句式;C都是被动句;D都是判断句)
8.A. 应在山南;东向坐,是坐西边,面朝东。
9. A 纠正
10.B(以:连词,表原因,“因为”。A、则:连词,表假设关系,“就”/连词,表转折关系,“却”。C、乃:副词,表前后的逆接相背,“竟”/副词,表示肯定,“在”“就是”。D、其:第一人称代词,“我的”/第三人称代词,“它的”。)  
11.B(①是王珪向皇上表示诚意与忠心的。⑤是说太宗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这是王珪向皇上表明自己忠心劝谏的理由。⑥是交代王珪辅政的事实。故①⑤⑥都不是表现“雅正”的。)  
12.B郭公并非“善恶不分”而是明知故犯。
13.见译文。(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
参考译文:
王珪,字叔玠。性情沉静恬淡,为人正直,安于所遇,与人交往不苟且附和。当时太宗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太宗曾经说:“君臣同心同德,那么国家就会安定。我虽不是贤明之君,但幸而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但愿这样可以使夫下太平吧。”王珪进言说:“古时天子有谏诤之臣七人,都因谏言不被采用,而相继死亡。现在陛下发扬你的美德,采纳像我们这样的草野之人的意见,我愿竭尽愚钝之力,效力辅佐陛下。”王珪推诚尽忠,进荐善言,并常常存心规劝,太宗更加信任他。
一天,王珪进见,看见有一美人在皇上身边侍候。太宗指着她说:“庐江王不行道义,杀了她的丈夫而纳她为妄,怎么会不灭亡呢 ”王珪离开座位回答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做得对还是不对呢 ”皇上说:“杀了人却纳那人之妻,竟然还问我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 ”王珪回答说:“我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老百姓:‘郭公为什么灭亡 ’老百姓回答说:‘因为他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齐桓公说:‘如像你们这么说,他就是一个明君了,可为什么会到了灭亡的地步吓 ’老百姓说:‘不是这样的,郭君知道是好的意见却不采纳,知道是错的事情却不停止做,所以灭亡。’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美姬还在你的身边,我看陛下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谓知道不对的却不停止去做啊。”太宗十分欣赏他说的话。
太宗派太常少卿祖孝孙用乐律来教授宫中的乐人,因这些乐人的技能没有长进,孝孙多次被皇上责怪。王珪与温彦博共同进言说:“孝孙是恭谨之士,陛下让他来教女乐,又责备他,国人岂不认为皇上太轻视士人了吗 ”太宗十分愤怒地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我心腹之臣,竟然附顺下人欺瞒我,替人游说说情吗 ”彦博惧怕,谢罪,但王珪不谢罪,他说:“我本来侍奉前皇太子,罪当受死,陛下您怜惜我的性命,任用我,让我担任重要的职务,并要求我忠诚效力。现在陛下因私心而怀疑我,这是陛下对不起我,我没有辜负陛下。”皇上默不作声,感到惭愧,于是就不再追究了。
当时,王珪与玄龄等一同辅佐朝政。太宗对他说:“你给我评评玄龄等人的才干,并且说说,你与这些人相比谁更贤能 ”王珪回答:“勤恳奉公为国,朝中事情没有不关心处理的,我不如玄龄;文才武略,将相之才兼备,我不如李靖;上奏详尽明了,思虑恰当,我不如彦博;治理繁重事务,事事必办妥,我不如戴胄;把谏诤作为自己的职责,以国君不及尧舜为耻辱,我不如魏征。至于扦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疾恨邪恶喜好善美,我和他们相比有一点点长处。”太宗称好。
14.(1)答:这首曲子用西风、北雁、黄花、芭蕉、雨声等形象点染出萧瑟、凄凉的秋景,融情于景,表达游子怀乡的哀愁。(4分)
(2)答:开头两句写景,以景衬情[渲染暗淡、凄凉氛围];接下来直接抒情,以有形的物写无形的愁[答比喻、夸张也对],形象生动地表现崔莺莺的满腹忧愁和烦恼。(3分)
15.(1)茕茕独立(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5)思垂空文以自见(6)通古今之变
16.繁漪急促表态喝药,是深怕周萍向自己下跪的尴尬局面成为现实,造成难堪;喝了两口,又涌出眼泪可见其痛苦无奈的心情;同时又慑于和痛恨周朴园的专横,强忍痛苦地喝下苦药。(4分)
17.繁漪由忍顺、拖延到反抗、拒绝,最后以含恨妥协结束。反映出周朴园专制、蛮横的性格特点。(4分)
18.答案:BD
解析:B项“画家”“根据自己对对象的理解来组织画面”是中国画的特点,但并不能因此说这样创作出的作品都是佳作;D项“中国画不要求作品具有客观的真实性”是无中生有,文章最后一段也指出中国画的和谐美同样要求“主观与客观”“高度和谐统一”。
19.答案: C
解析:崔德林的画“形态逼真,栩栩如生”,“而忠实地记录对象,严格地按照科学的透视法作画”,是中国画所不提倡的。
20.答案:①做到事物比例方面和谐一致,色彩、形式、整体效果配合得恰到好处;②做到构图上相互关照,笔墨上刚柔相济,色彩上丰富协调。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文中多次提到绘画作品的和谐美,但集中论述是在第四段,“这一切,都是为了体现作品的和谐之美”是关键句。每点2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答案:①强调从主观出发,要求根据主观感受对物象进行删减和提炼;②强调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强调和谐美。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每点2分。从第二段开始,几乎每段都含有答案信息,同学们要学会分点归纳。
22.参考答案:略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3.参考答案:人大裸模苏紫紫被指身世虚构,幕后推手曝光。
说明:指出新闻主体2分,概述新闻事件2分。
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