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 《沁园春? 长沙》
执教者
课时
一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材分析
《沁园春长沙》是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课,可见它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感悟理解诗歌,如何让学生步入正确的鉴赏诗歌的轨道,都取决于教师对这首词的教读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这节课对以后的诗歌鉴赏教学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篇作品较为熟悉,字音和词义应无大碍,且已经基本理解作品,所以拓展延伸很有必要;此外,学生初中已经学习过《沁园春雪》等毛泽东诗词,且已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所以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定位在感知诗歌内容的层面,应注重从方法上引导学生总结鉴赏诗歌的一般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抓住关键词,理清思路。2通过多次朗读体会诗歌意境。3学习本文含蓄凝炼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本文含蓄凝炼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2、通过学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
体会诗歌意境,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沁园春 长沙》是现代诗歌鉴赏单元的第一课,对后面的诗歌教学起到领起示范的作用。因此不但要教会学生鉴赏本词,还要让学生学会鉴赏诗词的方法,本课的教学方法是以朗读、设疑、讨论法为主,通过这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导入
(3分钟)
播放配乐诗朗诵《沁园春 雪》,结束后导入。同学们,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的确如此,我们从初中学过的《沁园春 雪》中已经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这堂课我们学习他用“沁园春”作词牌的另一首词“长沙”。让我们通过诵读一起来品味这首词的语言,领会诗歌的意境,同时感受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听朗诵录音,体会《沁园春 雪》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
由学生熟悉的词入手,便于通过比较,让学生更好的领会诗歌的意境
诵读,整体感知
(2分钟)
??????? 指导学生诵读
自由诵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本词的意境
通过诵读,让学生对本首词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分析上阕内容
(20分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析下阕内容
(17分钟)
划分本词的层次,上阕可分为三层。
?1、第一层从开始到哪里?讲述了什么? “寒秋”怎样理解?
? 明确:从开始到橘子洲头,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寒秋”即为深秋。
?2、第二层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写由“看”字看到的秋景。
明确:(万)山-------红(遍)
???? (层)林-------(尽)染
???? (漫)江-------碧(透)
???? (百)舸------(争)流
????? 鹰(击)长空
????? 鱼(翔)浅底
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 (近观)
3、第三层从“怅寥廓”到“谁主沉浮”,提出谁主沉浮的感慨。
? 上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诗人俯仰天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问苍茫大地:谁来主宰你的盛衰荣枯?
表明了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广阔崇高的心境,同时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伟大的抱负和雄心壮志。
4、读下阕,思考上阕和下阕有什么联系?
?明确:上阕写今日之游,眼前之景,指出问题,引起回忆。下阕写昔日之游,忆过去峥嵘岁月,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
5、作者写“同学少年“时是怎样意境?
明确:“风华正茂”——青春年少, 才华横溢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6、下阕写出了“同学少年”的精神面貌、战斗风姿和高尚志趣。
鉴赏“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提示: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抒发了改造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自由诵读,小组讨论分析,找同学回答,让学生积极活动起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由诵读,小组讨论分析,找同学回答,让学生积极活动起来
通过对景物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写景角度和景物的描写方法这两个概念,为以后的诗词鉴赏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理解诗人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
?
?
?
?
?
?
?
?
?
?
?
?
?
?
?
?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人的豪情壮志
课堂小结
2分钟
这是本单元的第一首词,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布置作业
1分钟
1、背诵整首词,注意字音字形
2、诵读并自己试着鉴赏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板书设计
独立寒秋----------时间
???????????????? (我)湘江北去-----人物
橘子洲头-----------地点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看????????????????????????????????????? 由远及近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 ????????由上至下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 上阕: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
???????????????????????????????????????
主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承上启下
???????????????????????????????????
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
教学反思
本课课时安排有点紧,对新课标的践行不是很充分,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显得很被动,参与课堂讨论的程度不是很充分,并且实施范围不大,理想中的课堂应是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既活跃又有秩序,老师仅作为主持人而不是主讲人,学生能充分的展现自己。可能由于刚入学,学生还显得有些拘谨,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学生已经在积极思考了,对诗词内容和诗人情感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如果再来一次,应把课时安排宽松一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员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