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与欧洲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与欧洲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1-06 13:2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亚洲与欧洲》
姓名
单位
年级学科
七年级地理
教材版本
湘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为下面学习亚洲与欧洲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也为后面有关区域地理的学习做好铺垫。重点是要引导好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方法,学以致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用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
通过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片图等,掌握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2)
熟悉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地形区及分布。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用图、看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亚欧地形特点及分布。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用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两洲地形学习,引导学生形成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开阔的胸襟。重点:学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来学习和掌握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难点:通过对亚洲地形特征描述,总结出分析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从而在阅读资料和图的基础上,分析欧洲以平原为主的地形特征,掌握分析一个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缘故,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了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能自己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能力;会读地图,已经掌握了大洲大洋及各种地形地貌的基本概念。而且上一学期《世界的地形》一节中已学过有关地形基础知识,对于地形和地势知识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上课前简单地做以复习提问即可。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很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完成教学内容,学习难度不是很大,全课贯穿了对比的教学方法来学习,学生乐意接受,也很利于知识的传授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亚洲雄风》,并伴有亚洲地形的各种图片展示,如: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天山、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死海、长江、黄河等的图片景观的展播,让学生对我们生活的亚洲,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感知我们亚洲的山脉很高,很雄伟,大江大河气势磅礴等,加之首歌曲雄壮有力。给学生以振奋、积极、乐观向上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入到《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的学习。【谈话】:同学们从歌曲的视频里看到了亚洲很多典型地形,亚洲的地形的确是丰富多样的,有的海拔很高,如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有的地势确很低,如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的死海也在亚洲,真是丰富多彩啊,同学们想不想很快学习亚洲的相关知识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亚洲和欧洲地形的学习。【课件先展示】:“你知道吗?地形和地势:(让同学们来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地形和地势两个概念。教师课件展示地形和地势的概念,意在为后面学习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打下基础。)【过渡】:亚洲的地形和地势如何呢?(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出示课题:亚洲及欧洲的地形一、亚洲及欧洲的地势特点:【展示“亚欧分层设色地形图”】:【复习提问】:1、亚洲和欧洲的位置;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说明:复习的问题是上节课的重点,明确亚欧的位置和分界线,也为下一步学地形打好基础)
【探究一】: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你能从其呈现的不同颜色,初步判断出亚洲地势特点吗?为什么?(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展示,让学生从感观上初步理解得出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地。后进一步探究,并证实。)[探究二]:
1、结合地图册,你能以最快的速度说出亚洲地势高的地区,有哪些地形区?它们分布在亚洲的什么位置?(说明:此处教师设置了超链接,连接到亚洲地形图,并在图上又做了两次链接,提示学生“对号入座”,“我说你找”先让学生自己说找到的地形区,教师则根据学生说的先后顺序,一一在图上所在地形区的位置出现手型的地方点击鼠标,该地形区就跳出一个放大的地形区名称,最后,等学生说完教师再通过点击各地形区的名称链接风景图片,并做出相关知识的介绍。)
2、那亚洲地势低的地区又有哪些地形区呢?(方法同上)【探究三】:做地形剖面图看亚洲的地势特点:【问题】:观察亚洲地形图,如果想全面看到地势高低变化的总趋势,需做地势剖面图,从哪条纬线切割来看,才能更真实、更全面地反映亚洲的地势高低起伏状况呢?说说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呢?(说明:教师提供亚洲地形图,并选择了两条不同的纬线,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判断哪一条纬线切割更合适?说明理由,后从正确的纬线那里,通过动画效果做亚洲地形剖面图,为了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剖面图的全貌,又通过下一张幻灯片放大并展示,通过学生观察,去发现和一步一步证实亚洲地势特征。)【归纳】:亚洲地势特征(说明:让学生自己来小结并归纳亚洲地势。后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来学习欧洲的地势特征)【过渡】:那欧洲的地势特征如何呢?【问题】:你能借鉴学习亚洲地势特征的方法来了解欧洲地势特征吗?(二)欧洲地势特征:【小组合作】:请各小组选择一种喜欢的或已经掌握的方法来分析欧洲地势的特点,把你们的好方法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这个环节重在于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学习亚洲地势的方法来学欧洲地势,给了学生很大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方法不一,教师做指导和点评,并及时鼓励做的好的小组和学生。)【读图分析】:欧洲地势特征(说明:在这个设计过程中,教师又给学生提供了欧洲地形图,欧洲剖面图素材,帮助学生自己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意在培养他们的学习地理的方法。并通过他们的分析得出:欧洲的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过渡】:亚洲和欧洲的地势特点是不一样的,那他们在各自的大洲中又是怎样的特点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面起伏状况。二、亚洲及欧洲的地形起伏特点:(一)亚洲地形起伏状况:展示1-5“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观


:1-5“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观察亚洲地形起伏状况。【动手动脑】:1、亚洲的平均海拔是多少?2、算一算,亚洲的珠穆朗玛峰与死海的相对高差是多少?(通过上面的分析和计算,得出亚洲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过渡】: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了解欧洲的地形起伏状况吗?(二)欧洲地形起伏状况(说明:还是提供1-5“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通过读图、用图,得出欧洲的平均海拔最低,地面起伏小,相对高差小。)【比一比】归纳亚洲和欧洲的地势特点和地形起伏状况。【讨论并过渡】:亚洲及欧洲的地形又有何特点?展示书上1-6“亚洲及欧洲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的比重”图:【读一读】“亚洲及欧洲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的比重”饼状图:观察亚洲的各种地形所占比例是多少?亚洲以什么地形为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加之动画一一演示,得出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讨论分析】:欧洲以什么地形为主呢?(培养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欧洲的地形,得出欧洲的地形意平原为主。)最后介绍亚洲和欧洲的特色地形:先【找一找】亚洲东部和南部有哪些群岛?学生找,老师演示,并告诉学生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弧形群岛。【合作交流】:你能结合前面学过的有关知识来解释亚洲弧形群岛是怎样形成的吗?(先让学生分析,教师提供素材:“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探讨。并得出结论。)【过渡】:欧洲也像亚洲一样,有特色地形吗?通过带领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子材料,从而知道,欧洲也有特色地形——冰川地形。(三)教师归纳总结:归纳本节课同学们学习亚洲欧洲地形的知识收获和学习地形的方法。通过以上亚洲地形的学习,你能从中总结出地形特征学习的要点吗?1.海拔和相对高度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类型4.地形分布
5.特色地形(见课件展示)(四)当堂练习。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考考你”、“练一练”来完成。(五)课后延伸【课后思考】:亚洲和欧洲这样的地形,会不会对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和河流产生影响呢?会有什么样的影响?(预习亚洲和欧洲的河流和气候)
五、教学板书
板书设计:亚洲和欧洲的地形一、亚洲地势特征:1、地势中部高,西周低。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4、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弧形群岛二、欧洲地形特征:1、地势平坦,南北高,中间低。2、地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小3、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较低。4、冰川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