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初一
提供者
课时
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课是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内容。
2、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步骤移项。是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这一部分内容在方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解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都要用到。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2)、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等关系。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体会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较弱的特点,本节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采取讨论、思考、观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归纳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主探索策略:通过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结论,归纳概括。
(2)、师生交流: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数学思想。
生生交流: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发表个人的见解,对问题进行探讨,互相学习。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室;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复习回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回顾:
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相等.
3.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完成下列填空:
如果x+3=10,那么x=10-(
)
如果2x-7=15,那么2x=15+(
)
4.
解方程-4x+x=15-3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x=
。
(二)、创设情境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3本,还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如果设这个班有学生x人,
每人分3本,共分出了3x_本,加上剩余的20本,这批书共(_3x+20_)_本。
每人分4本,需要4x本,减去缺少的25本,这批书共(4x-25
)_本。
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方法?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提问。
教师展示问题,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找出相等关系,合理地设未知数、列式子。
师生共同分析: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该相等,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3x+20=4x-25
学生回答,复习已学过的知识
学生自主地分析。
通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及等式的性质,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身边的问题开始,能给学生一种轻松的心理氛围,易于学生学习新知识。
这里,可根据情况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说明基本事实: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具有相等关系,这是列方程的依据。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移项
1、思考:方程3x
+20
=
4x
-25的两边都有含
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
25),怎样才能使它向x=
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
2、观察:
(1)、上述演变过程中,方程的哪些项改变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样变的?
(2)、改变的项有什么变化?
3、归纳:把等式一边的某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叫移项。
4、应用新知:
1)、慧眼找错:
(1)、6
+
x
=
8,移项,得
x
=
8+
6
(2)、3x
=
8-
2x,移项,得
3x
+2x
=
-8
(3)、5x
–
2
=
3x
+
7,移项,得
5x
+
3x
=
7
+
2
2)、抢答:
将含有未知数的项放在方程的一边,常数项放在方程的另一边,对方程进行移项变形。
(1)、2x
-3
=
6
(2)、5x
=
3x
-1
(3)、2.4y
+2
=
-2y
(4)、8
–
5x
=
x
+
2
3)判断改错:
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
(1)、从7+
x
=
13.得到x=13
+7
(2)、从5x=4x
+8,得到5x-4x=8
(3)、从3x
+5=
-2x
-8,得到3x
+2x=8-5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说明:像这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叫移项。
学生分小组讨论。
分析:解方程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向目的前进?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实现向目的的转化:
为了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的两边同减4x
;为了使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20。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1,得
3x
+20
-20
-4x
=4x-25
-20
-4x
3x
–
4x
=
-25
-20
学生分组讨论
这里渗透转化、化归的思想方法。
通过学生的思考、观察和教师的讲解得出什么是移项,便于学生理解。
教学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方程中的项是连同它前面的符号的。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解方程7x-3=2x+6
解:移项得:7x
2x=6
3
(填“符号”,注意:移项必须改变该项的符号)
合并同类项得:
=9
把x的系数化成1得:x=
3、巩固新知:
比一比,谁做得更快:
解下列方程,并口算检验:
(1)9x-7=4x-5
(2)9-3y=5y+5
(3)3x+5=4x+1
4、思考:
移项的根据是什么?
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5、
数学小史
解方程时经常要“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指的就是“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早在一千多年前,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就已经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非常重视了。
与前面解方程的程序化操作相比,现在又多了一道程序(移项),并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教师巡视、辅导。
引导学生回答:解方程时,应使含未知数的项集中于方程一边,常数项集中于另一边。解方程就是要使方程不断向x
=
a的形式转化。
教师讲解
学生练习
学生思考回答
使学生熟练掌握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格式
由学生独立完成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解方程的速度和能力,
2、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移项的法则是根据等式的性质1得出的。教学中要注意得出它的过程,通过观察结果强调“变号”这个特点,使学生认识到移项法则是由于解方程的需要有依据地产生的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法则。
结合解方程得过程,让学生思考有关的步骤(如“合并同类项”“移项”等)的作用,是为了让学生反复体会化归的思想,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解方程的目的体会解法。
这里实际上回答了本节开头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重视移项的作用。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一)、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当堂小测:
A组:
1、、解方程2x-4=3x+5,
移项正确的是(
)
A、2x+3x=5-4
B、2x+3x=5+4
C、2x-3x=5-4
D、2x-3x=5+4
2.方程3x=5+2x,移项得3x
=5,
合并得x=
3.、若-2x+1=7,则x=
;若5x-2=3x-3,则x=
4.解下列方程:
(1)、10x
-2
=
7x
-5
(2)、
B组:
1.
当x=
,代数式3x+3与
5x-2的值相等。
2.解方程:
3.某乡改良玉米为种优质杂粮后,今年农民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的1.5倍少1200元,问这个乡去年人均收入是多少元?
C组:
求关于x的方程:,
(1)有唯一解的条件;
(2)有无数解的条件;
(3)无解的条件。
教师讲解
师生共同总结:
什么是移项?为什么要移项?移项时要注意些什么?
解方程的过程是什么?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
教师立即改题,并当堂评价。
学生做题,
学生思考做题
方程的建立是依据“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相等”这一基本相等关系。
转化思想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达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目的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不宜掌握,应反复练习。
板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移项
例1
定义:
例2
移项法则:
移项注意事项:
教学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