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1题
在中国古代,社会地位的排列顺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是“士”中的“极品”,最受人们的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却是被士大夫们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有一位状元,竟然“舍本逐末”,投身于工商业,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他是( )
A.卢作孚 B.荣氏兄弟 C.侯德榜 D.张謇
第2题
为挽回国家利权,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挂冠从商,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这体现了他在践行什么思想主张( )
A.自强求富 B.重农抑商 C.实业救国 D.文明开化
第3题
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
A.创办学堂 B.编练新军 C.兴办实业 D.自强求富
第4题
“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第5题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下列诗句中,能恰当形容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是( )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第6题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对________蚕食鲸吞,或则被其窒息而死。”文中缺失的“________”部分应为( )
A.民族工业 B.官僚资本 C.外资企业 D.个体经济
第7题
某诗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诗中“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媚外的心理 B.西方文明影响 C.攀比的世风 D.交通运输发展
第8题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废除了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称呼,这说明( )
A.中国的社会习俗得到完全改善
B.民国政府只注重形式上的东西
C.民主平等思想得到传播
D.传统习惯完全被打破
第9题
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坐轮船或火车出差
B.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第10题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如下图所示变化的原因包括( )
①清政府的推动
②辛亥革命的鼓舞
③“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④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11题
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表反映的是( )
类别 时期 发式 服饰 称谓 礼节 脚形
1911年前 剃发留辫 顶戴花翎、长袍马褂 大人、老爷 跪拜作揖 缠足
1911年后 强令剪辫 中山装、旗袍 先生、某君 鞠躬握手 天足
A.大众传媒的发展 B.习俗风尚的变革 C.交通工具的更新 D.通讯设施的完善
第12题
图1、图2所示辫子的留与去反映社会的变迁。与剪辫子形成社会风潮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1861年改革
第13题
19世纪末,张謇提出并积极倡导“实业救国”,结果却行不通。“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制度的阻碍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经营管理不善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
第14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他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他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使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投产。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张謇为什么弃官经商?他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第15题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体现,下面是同学们在历史活动课中排演的话剧的两个片断,请你一起参与进来,共同感悟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一幕 历史短剧——《剪辫风波》
(旁白:1912年,孙中山颁布“剪辫令”后,人们纷纷响应。革命军在街头剪辫,被剪辫的人有的高兴,有的则痛苦不已)
革命军:革命!革命!剪辫子,闹革命!(行人甲经过)
革命军:老乡,还留着这大清的尾巴?来,剪了它!
行人甲:不!不!毛发乃父母所给,留了一辈子了,我可舍不得。(甲终被革命军剪掉了辫子)
行人乙:快来看啊,瞧这假洋鬼子!
行人丙:嘿!你可真够胆大的!
行人丁:我可不剪,万一大清又回来了可怎么办?
第二幕 宣读《礼制》
(旁白:1912年8月17日,民国政府正式公布《礼制》)
第一条:男子礼为脱帽鞠躬。
第二条:庆典、礼典、婚礼、丧礼、聘问,用脱帽三鞠躬礼。
第三条:公宴、公礼及寻常庆吊、交际宴会用脱帽一鞠躬礼。
第四条:寻常相见,用脱帽礼。
第五条:军人警察有特别规定者,不适用本制。
第六条:女子用礼适用第二、三条之规定,但不脱帽。寻常相见,用一鞠躬礼。
第七条:本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从《剪辫风波》中可以看出,剪发辫的过程中受到了哪些思想的阻挠?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民国政府颁布《礼制》的目的是什么?在《礼制》颁布以前的清朝,人们通常使用什么礼节?
(3)试举两例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中还有的不良社会习俗或风气,并谈谈你打算怎样为社会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答案
1-5 D C C C C
6-13 A B C B D B C D
14 (1)要“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困难:①缺资金、缺技术;②政府官员态度冷漠;(答出两点即可)
(2)汽车、火车等传入中国;报纸成为传播信息的载体;服饰发生变化;男子剪发辫等。(符合史实即可)
15
(1)封建礼教思想的阻挠,如:以保留辫子表示对清王朝的怀念和忠诚;怕毁了发肤对父母不孝;认为留辫子是祖制,不可更改;怕淸王朝复辟清算;等。感想:这是几千年来人们思想上的重大变革,这种观念的变革是曲折的,也是困难重重的。(意思相近即可)
(2)目的:去除旧俗或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礼节:跪拜、作揖等。
(3)举例:封建迷信、破坏公物、不遵守社会公德、污染环境等。遵守社会公徳,礼貌待人,文明做事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