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题
据统计,在解放战争的头三年,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达148万,山东解放区有近60万农民参军,700万民工随军支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解放区土地改革胜利完成
B.晋冀鲁豫解放区农民痛恨蒋介石
C.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房屋等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2题
《孙子兵法·谋略篇》中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下列哪座城市的解放体现了上述策略( )
A.南京 B.北平 C.沈阳 D.天津
第3题
下图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态势,下列描述与其相符合的是( )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第4题
适合填写在下图中“?”处的内容是( )
三大战役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第5题
右图的日历定格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它记载着( )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中国大陆全部解放
D.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第6题
平津战役前,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曾担心北平文物和古城墙会毁于战火,但它们最终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这主要是由于( )
A.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
B.解放军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
C.北平人民群众的全力保护
D.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
第7题
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做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
A.锦州 B.沈阳 C.北平 D.南京
第8题
“蒋介石搞重点进攻……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胸膛。”这一战略部署是( )
A.转战陕北 B.解放山东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陈赓挺进豫西
第9题
1947年6月30日,在黄河中下游河南与山东交界处,一声炮响之后,晋冀鲁豫解放军10余万人马开始由北向南强渡黄河。指挥这次军事行动的是( )
A.刘伯承、邓小平 B.谭震林、贺龙 C.林彪、罗荣桓 D.陈毅、粟裕
第10题
某同学进行解放战争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一张关于淮海战役的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又一次主力决战。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华北全境。
A.作战时间 B.作战部队 C.胜利因素 D.战役结果
第11题
下图《人民日报》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
第12题
“图像是可视的历史。”下面这幅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49年4月23日,它标志着( )
A.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被粉碎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被基本消灭
D.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的覆灭
第13题
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她亲眼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年8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在一份对中国来说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名。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从此开始。
材料二 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
材料三 定格的历史一页
请回答:
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就材料一、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谈谈它们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第14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一些有关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大决战的历史,马小虎同学收集了以下几部经典电影。请你结合这五部作品,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A:《大决战——辽沈战役》
B:《大决战——淮海战役》
C:《大决战——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E:《挺进大别山》
(1)请你结合下列所给的提示,选择相对应的影片。
①断敌退路,关门打狗:____________;
②千里跃进,战略进攻:____________;
③分割包围,先打两头:____________;
④千里战线,三路作战:____________;
⑤中间突破,规模最大:____________。
(2)假设这些影片的摄制组都是采取了实地拍摄,请你分别说出拍摄每部影片应该去的地点。(各选一处即可)
(3)如果想了解邓小平在解放战争中的贡献,你应该观看其中的哪些影片?请说出他在解放战争中的具体贡献。
答案
1-5 D B A CD
6-12 A C C A D C D
131)中英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南京解放.
(2)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南京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
14(1) ① A ; ② E ; ③ C ; ④ D ; ⑤ B 。
(2)拍摄 A 影片应该去长春(或锦州、沈阳等);拍摄 B 影片应去徐州(或碾庄、双堆集等);拍摄 C 影片应去北京(当时叫北平)(或天津、张家口等);拍摄 D 影片应去南京(或上海、杭州等);拍摄 E 影片应去大别山(或鲁西南等)。
(3)B 、 D 、 E 。邓小平与刘伯承、陈毅等一起指挥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南各省的基础;邓小平与刘伯承等指挥了渡江战役;推翻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党政权;邓小平与刘伯承一起率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