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周的分封包括授疆土和授民两个方面。就是说,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还包括由不同家族,
和族群构成的人口。西周的这一做法
A.推动了人口数量的增长
B.利于促进文化心理的趋同
C.破坏了家族族群的稳定
D.造成了土地资源十分紧张
2,秦始皇的暴政统治遭到后世多方批评和谴责,但他制定的皇帝制度及其整合和规范的皇帝观念却被后
世继承下来,如皇帝尊称为“圣上”“圣皇”,皇命称为“圣旨”“圣诏”等。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后世统治者重视吸取秦亡教训
B.君权神授思想能解决君臣矛盾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D.皇帝制度及观念利于维护统治
3,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中央行政机构。这反映了
A.中央集权不断加深
B.中枢决策发生异变
C.官僚制度开始确立
D.三省制的历史渊源
4,赵匡胤建立宋朝后,首先规定各地方每年的财政收入除了少量应付日常经费外,其余的钱扁都要运送
到京城,不得占留。宋廷又在各路设置转运使,掌管一路财富。宋廷的这此举措
A.体现出对经济干预的强化
B.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C.维护了国家大一统的局面
D.结束了分裂侧据局面
5,明太祖朱元璋规定,“自布政司至于府、州、县官吏,若非朝廷号令,私下巧立名目,害民取财”,则准许百
姓联名赴京告状。材料反映出明初
A.中央职能部门得到进一步健全
B.监察机构的职能得到完善
C.皇帝鼓励民众对官吏进行监督
D.皇帝独揽全国的监察大权
6,郑若玲对清代7791份科举试卷进行分析,发现进土、举人、贡生中,上三代均无功名的比例分别是
13.27%,13.41%,9.45%,平均为12.69%,也就是说,清代科举开放给平民上升的道路宽度接近
13%。这说明科举制
A.使选拔程序更加公平公正
B.促使平民政治治理成为可能
C.利于加强社会阶层的流动
D.提高了社公群体的文化素质
7,有学者指出,这场战争尽管打开的仅仅只是一此窗口,但是它促进了古老的封建与专制中国的瓦解,对
干推进世界文明在中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对这一战争解读正确的是
A.战争根源是林则徐的虎门销妖
B.带来了欧洲的现代文明和技术
C.清廷“天朝上国”心态土崩瓦解
D.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8,下图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日、朝、俄四国关系的漫画。该漫画表明
A.沙俄改变对华政策
B.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D.清政府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
9.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
军。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当时恰逢倾盆大雨,
英军枪炮皆哑,手持刀、矛、锄头的民众乘势猛攻,人数越聚越多。材料反映了
A.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性
B.民众抗英斗争的自发性
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侵略战争失败的必然性
10,日军占领平津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
役,国民党军队英勇抵抗日军侵略,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此时的国民政
府正面战场
A.使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B.有效抗击了日军对华的重点进攻
C.是我国抗战的主战场
D.为抗战最后胜利准备了战略基地
11.《天朝出亩制度》要求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私有制,而《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
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的两个纲领
A.经济主张相互矛盾
B.都受到了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
C.实施社会基础不同
D.都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强烈愿望
12,孙中山在《致宋教仁函》中讲道:“民国大局,此时无论何人执政,皆不能大有设施。...若只从政治方
面下药,必至日弄日纷,每况愈下而已。必先从根本下手,发展物力,使民生充裕,国势不摇,而政治乃
能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主张
A.民族革命
B.政治革命
C.社会革命
D.土地革命
13. 1926年1月4日,《京报副刊》在新年第一期头版刊登了主编孙伏园向读者征求关于“新中国柱石十
人”的倡议书。该民意测验前后进行了55天,投票者达791人。投票结果显示,冯玉祥、李烈钓等新
兴军阀得票高于段祺瑞、张作霖等旧式军阀。这反映出
A.民众对于新政治分野的选择
B.民众对军阀力量消长的认知
C.北伐前国家力量的此消彼长
D.扫除军阀成为民众普遍共识
14,翻开2020年1月的日历,我们的目光定格在15,16,17这3个数字上。85年前的这3天里,在老城一
幢坐北朝南、临街而立的两层楼房里,一次会议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命运,改变了当代中
国的历史进程。此次会议
A.造成了党内外裂局面的严重化
B.受到了共产国际的控制
C.实现中共党内决策的独立自主
D.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
15, 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
行程,直出大别山 肃清民团,发达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该电令旨有
A.打破国民党重点讲攻
B.收复中原解放区失地
C.迫使国民党全面进攻
D.扭转战争的战略态势
16,五四宪法实际上涵盖了对公民权利有序运行的究法认可,这是历史上数次宪法规定所无法做到的,他
对于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推动作用也是历史上的数次政府行为所无法比拟的。这说明五四宪法
A.具有开创性
B.强化了新民主主义原则,
C.体现过渡性
D.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17, “村民自治一枝花,她在合寨发新芽,民主选举好领导,小康路上大步跨。”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宜州区屏南乡合寨村村民最爱唱的歌。1980年,合寨村率先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成为“中国村民自治
第一村\
A.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B.推动了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
C.开创了直接选拔政府官员的制度
D.增强了民众参政议政的能力
18,下图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中国媒体上关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评价情况。这种变化出现的
背景是我国
A.实现与美国关系正常化
B.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交
C.与苏联外交关系的恶化
D.推行了全方位外交政策
19,新时期中国外交不仅提出要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且倡导在国际关系中
弘扬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精神;外交政策也日渐明显地“有所作为”,在朝鲜半岛、美伊核协议的达成
和叙利亚化学武器的处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体现了
A.意识形态在外交领域的消失
B.外交政策的灵活性和多元化
C.中国周边国际形势总体趋缓
D.中国外交的包容性和主动性
20,对于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雅典的民主政治,亚里土多德认为“就法律而言是民主政体,但由于教育和
习俗的缘故,治理方式偏向寡头统治”。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带有贵族传统色彩
B.受贵族精英的操纵
C.运行缺乏法制基础
D.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21,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由于公民在民众大会立的遗嘱才有法律效力,这样就将订立遗嘱的私法问题公法
化了。到了罗马帝国时期,订立遗嘱逐渐变成一种私人事务。这一变化说明罗马法
A.保障了私有财产安全
B.在实践中变革和发展
C.维护大平民的利益
D.注重订立遗嘱的程序
22,英国这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并没有造成重大的体制改革。选举资格的限制也仅仅是从
身份资格转为财产资格,身份歧视变为财产歧视。这次议会改革
A.使贵族保守势力失去执政权
B.使工业资产阶级成为绝对获益者
C.促使责任内阁制的正式确立
D.破坏了权利结构的分权制衡原则
23,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把《独立宣言》和许多州宪法中所列举的民主权利包括在内,没有提及言论、出
版、信仰及其他公民自由,因此遭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反对。马萨诸塞州、弗吉尼亚和纽约等5个
州在批准宪法时就曾强调必须修正。据此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
A.违背民主政治原则
B.与美国现实社会脱节
C.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D.因遭反对成一纸空文
24,下表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到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期间法国各阶层的主张。据此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