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同步练习
-33020192405选择题
选择题
1.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
2.当动作电位刚通过神经纤维,细胞膜又恢复为静息电位时,发生的离子移动主要是( )
A.K+经主动转运到细胞膜外
B.Na+经主动转运到细胞膜外
C.K+经被动转运入膜内
D.Na+经被动转运入膜内
3.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化学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
A.Na+通过被动转运到突触后膜内
B.K+通过被动转运到突触后膜内
C.Na+通过主动转运到突触后膜内
D.K+通过主动转运到突触后膜外
4.将灵敏电表的两极(如下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内表面,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产生神经冲动的刺激,则刺激后电表指针的偏转情况是(注意:ac=db)( )
A.先左后右,再向右
B.先右后左,再向左
C.先左后右,再向左,再向右
D.先右后左,再向右,再向左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由突触后膜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A.电信号→电信号
B.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C.电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
6.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中段受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是单向传导的
B.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神经纤维传导距离的延长而变小
C.膜对钠离子通透性的降低会导致动作电位变小
D.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彼此间相互影响
-44453175简答题
简答题
1.下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 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______进入______,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
(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______(填“能”或“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________(填“能”或“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释放化学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____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免疫。
3.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_____。当人体处在41 ℃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__________。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外的______大量内流而形成______电位。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受刺激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2.B 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内流,直到形成膜内正电位膜外负电位时,阻止Na+继续内流。当膜恢复为静息电位时,Na+经过主动转运到细胞膜外,从而恢复为原来静息电位的状态,因而B项正确。
3.A 解析: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是Na+内流的结果,Na+内流是被动转运的过程。
4.C 解析:未对神经细胞实施刺激时的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为:电流计指针偏向负极一侧。同时对c、d刺激后,a、b两点同时兴奋,即a处膜外为负,b处膜内为正,故电流计指针由右偏向左,随后两点恢复静息状态,指针又偏向右。刺激c处产生的兴奋经突触结构传至b点时,b点再次兴奋,电流计指针又一次向左偏转,恢复静息状态时又向右偏转。
5.D 解析: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膜电位变化,当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可引起动作电位。
6.C 解析:神经纤维中段受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应是双向传导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距离大小无关。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造成的,因此,膜对钠离子通透性的降低会导致动作电位变小。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彼此间是不相影响的。
二、简答题
1.解析:(1)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
(2)由题意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点,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故在A处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处不能逆向传递。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可以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因此,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再传到神经元①,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答案:(1)化学递质 突触间隙 特异性受体 (2)不能 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 (3)能 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再传到神经元①,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2.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局部电流。当兴奋传导到突触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小泡释放化学递质,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即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2)在神经纤维上,当兴奋传到某一点,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图中N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不会传到b所在的神经元上,因为化学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会由突触后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前膜。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是单向的。(3)皮肤被火焰烧伤引起局部红肿,是因为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到组织液中,使组织液局部渗透压增大,造成组织液中液体积聚。而体液中的吞噬细胞、杀菌物质对病菌的抵御作用是人体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2)内正外负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3)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 非特异性
3.解析: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体温调节的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当人进入寒冷的环境中,①从神经调节看,皮肤内的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汗腺不分泌、骨骼肌战栗);②从激素调节看,下丘脑发出的神经还可促进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加强,产热量增加。相反,当人进入炎热的环境中,通过一系列调节活动,从而使人的体温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当环境温度过高,其散热方式就只有汗液蒸发这一条有效的散热途径了。当神经纤维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外的Na+大量内流形成动作电位。
答案:(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骨骼肌 肾上腺 (2)皮肤 蒸发散热 (3)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 (4)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 (5)Na+ 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