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说说天窗的特点。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四年级下册
3
天窗
作者简介
茅盾,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设立“茅盾文学奖”,专门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者。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等。
第一课时
慰
藉
卜
wèi
jiè
bǔ
会认字
卜
运用:雨脚卜(bǔ)落卜落跳,喝饱了水的红萝卜(bo)长得更好了。
bǔ占卜
卜落卜落
bo萝卜
胡萝卜
wèi
ruì
jiè
tān
bǔ
zhànɡ
会写字
shuò
biān
fú
bà
yīnɡ
什么是天窗?
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这就叫“天窗”。
作者围绕着“天窗”写了哪些内容?
天窗
外形、作用。
下雨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慰藉。
夜晚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慰藉。
在__
__
,将前排的木板窗打开,___
_都有了;碰着__
__
,或者_
___,只要木板窗一关,屋子里__
___。这就需要
_
_,在屋
顶___
_,再装上__
,就是
___
_。
暖和的晴天
光线和空气
大风大雨
北风呼呼叫的冬天
就黑得像地洞似的
天窗
开一个小方洞
一块玻璃
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课文的第4~6自然段,没有直接写天窗,而是写了什么?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慰藉”是什么意思?
安慰
抚慰
慰藉
慰藉
第5~7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同桌互相听写本课重点词语。
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情境一: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啊!”随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情境二: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
偷偷地
顶喜欢
偏就不许
忘不了
失落
为什么小小的天窗会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又是如何给孩子们带来慰藉的?
孩子们失去了观察外面世界的自由,只有透过小小的天窗去想象外面的世界。
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
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
合作探究
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透过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你想象到……
一粒星
一朵云
想象
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云彩。
一条黑影
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灰色的蝙蝠
会唱歌的夜莺
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
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扫荡
扫荡
迁移运用
?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瓦缝里长出的一株小草的影子,想象到___
__。
?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鸟儿飞过的身影,想象到___
__。
?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
__,想象到___
__。。
我会从那
,想象到这也许是______,也许是____
_,也许是__
___……
第8自然段:这里的“无”“有”“虚”“实”指的是什么呢?
你会看见……
你想象到……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
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
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掠过的一条黑影
一朵云
有、实
无、虚
一粒星
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天窗
来历—屋子黑—装在屋顶
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夏天下雨时
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
从“无”中看出“有”,
从“虚”中看出“实”
感谢—
想象美好向往追求
板书设计
1.抄写、背诵本课的优美句段,如第5、7自然段。
2.完成“写作要素”板块“展示台”内容。
3.完成本课随堂练。
课后作业3
天 窗
语文要素
阅读:
1.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写作:
发挥想象,写自己熟悉的景物。
人文主题
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并从课文中感受想象的乐趣。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准备
天窗的图片及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预习课文,搜集天窗的资料。
2.完成本课预习卡。
课时目标
1.认识“慰、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1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的相关知识,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天窗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天窗的特点。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居住的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户,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习惯在屋顶上开个天窗,天窗虽小,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小朋友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你们知道天窗是怎样的吗?下面就让我们和作家茅盾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吧!(板书课题:天窗)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前鼻音“滩”,后鼻音“帐、鹰”,翘舌音“烁”等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卜、滩、帐、蝙、蝠、鹰”等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藉、锐”字时,可以通过形近字比较的方法;学习“慰、烁、霸”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3)归类识字。
形近字归类示例:
耤:藉(慰藉)—籍(书籍) 兑:锐(锐利)—脱(脱掉)—悦(喜悦)—说(说话)
三、读通课文,了解“天窗”
1.介绍文章时代背景,导入新课。
提示:文章所写的那个年代,中国社会比较落后,尤其是农村,社会闭塞,人们很少可以从外界获得信息,孩子们很少接触外部世界。
2.检查预习,读通课文。
提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易错字词,如“慰藉”的读音,拟声词“卜落卜落”的“落”要读成轻声,多音字“应得”的“应”等。
3.默读课文,了解“天窗”。
结合课文插图和相关语句,了解什么是天窗。
提示:学生可以说说课文的描述——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也可以结合插图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
四、整合内容,理解课文
1.分享交流,梳理内容:作者围绕着“天窗”写了哪些内容?
预设1:天窗的外形、作用。
预设2:下雨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慰藉。
预设3:夜晚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慰藉……
2.了解设计天窗的原因。
(1)组织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老屋屋顶上的天窗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紧扣“暖和的晴天”“光线和空气都有了”和“大风大雨”“北风呼呼叫”“黑得像地洞”,引导学生从光线和空气流通的角度了解开天窗的必要性。
(2)依循思路,练习填空:
在________,将前排的木板窗打开,________都有了;碰着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只要木板窗一关,屋子里________。这就需要在屋顶________,再装上________,就是________。
3.感知天窗带来的乐趣。
(1)布置任务:课文的第4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好像并没有直接写天窗,而是写了什么?组织学生快速阅读第4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初步感受孩子们被关在黑乎乎的屋子里,那种孤独、无聊、苦闷的感觉。
(3)相机出示这两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教师质疑,设置悬念:“慰藉”是什么意思?(安慰、抚慰)为什么说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在课题处打上问号。
(4)教师提问:第5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鼓励学生紧扣这两段的中心句来理解语段大意。教师出示这两段的最后一句话:
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5)教师小结:天窗是连接外面广阔天地的通道,给孩子们原本枯燥乏味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
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订正本课预习卡。
2.同桌互相听写本课重点词语。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体会孩子们从天窗中获得的乐趣,理解为什么小小的天窗会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能理解孩子们是如何借助天窗从“无”中看到“有”的,从“虚”中看到“实”的。
教学过程
一、紧扣关键语句体会情感
1.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乡下的老屋有一种独特设计——天窗,并体会了被关在黑屋子中的感受。
预设:苦闷、无奈、孤独。
教师相机出示关键句: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进入情境,体会孩子们的失落心情。
情境一: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啊!”随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情境二: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
步骤一:自由读这两段话,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读着读着,你有没有想起自己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比如还没有玩尽兴就被大人拖回家写作业,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步骤二:指导朗读,通过个别读、指名读、对比读等形式体会失落心情。注意读好“顶喜欢”“偏就不许”“忘不了”“偷偷地”“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等语句。
步骤三:教师小结。当孩子们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雨中的嬉戏,告别了月光下草地河滩上的玩耍,天窗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心灵寄托,唯一的自我安慰。
3.揭秘天窗里的想象世界。
(1)小小的天窗又是如何给孩子们带来慰藉的?读课文第5、7自然段,找到共同的核心词语——“想象”。
(2)孩子到底从天窗中看到了些什么?又想象到了什么?请你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3)出示句式,展开交流:透过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你想象到……
(4)聚焦第5自然段,体会孩子们奇妙的想象。
步骤一:同桌、师生分别对读“看见什么”和“想象到什么”。
步骤二:出示第5自然段想象的句子——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先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读完这句话想到了什么情景,再顺势提问:“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提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情境来体会乡下孩子被关在地洞似的屋子中,在有限的视野里看到了跳动的雨脚,看到了带子似的闪电,从而想象到外面广袤的天地,风雨交加、电闪雷鸣,这种通过想象带来的感受会比真实看到的强烈许多。
步骤三:举一反三,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另一处描写,交流这处想象有什么奇妙之处。
二、迁移运用,升华情感
1.学习课文语言,迁移运用。
(1)想象是神奇的翅膀,孩子们透过小小的天窗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给自己带来了快乐。你如果也是乡下孩子中的一员,就在这样的夜里,被关在地洞似的屋子里,又可能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选择下面的句式进行练习。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瓦缝里长出的一株小草的影子,想象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鸟儿飞过的身影,想象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__,想象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会从那____________,想象到这也许是__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__……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2.聚焦第8自然段,引发思考,体会情感。
(1)自由读,提出不懂的问题。如:这里的“无”“有”“虚”“实”指的是什么呢?
提示:出示表格,请学生再读一读孩子们从天窗中“看到了……想到了……”的句子,结合课文具体内容来理解。
你会看见……
你想象到……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
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
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一粒星
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
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掠过的一条黑影
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2)你能从以上这些句子中任选一句谈谈对“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理解吗?
提示:先小组讨论,再进行集体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这方小小的天窗是多么神奇,让孩子们产生了这么多美好的想象,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
(3)教师小结:有了想象,我们才能看到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的世界。
三、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抄写、背诵本课的优美句段,如第5、7自然段。
2.完成本课随堂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天窗》这篇课文由于写作年代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他们可能没有文中孩子们的这种感受,因此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应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针对“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通过品词品句品段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
同时,教学时要渗透体现写作。文中的孩子们能透过小小的天窗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师在引导学习“想象”部分时,应适时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让学生看天窗,思考通过天窗还可以看到哪些景物,由此能想到什么?用笔写下来,这是对“想象”的学有所用,是深层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天窗》的喜爱之情。但受时间所限,学生展示小练笔成果的时间较短,教师评价较少。
设计意图:
这一部分的教学与文本中的关键语句进行链接,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朝文本的主题迈进;质疑环节的价值在于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