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透镜
一.选择题
1.小明用放大镜看说明书上很小的字,当距离字15cm时能看清楚,则该放大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20cm
B.
15cm
C.
10cm
D.
5cm
2.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 )
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
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
C.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
D.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
3.如图所示的光学作图中正确的是( )
A.光的反射
B.平面镜成像
C.光的折射
D.光通过凸透镜
4.下列各镜片中,属于凹透镜的中( )
A.
B.
C.
D.
5.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 )
A.可以看作两块凹透镜
B.可以看作一块凸透镜
C.可以看作两块凸透镜
D.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
6.图所示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
A.
B.
C.
D.
7.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下列对两透镜类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透镜的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说明甲透镜是凸透镜
B.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是发散的,说明乙透镜是凹透镜
C.甲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向主光轴靠拢,说明甲透镜是凸透镜
D.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向主光轴靠拢,说明乙透镜是凸透镜
8.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则关于两透镜的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
B.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
C.甲、乙都是凸透镜
D.甲、乙都是凹透镜
9.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当纸上的光斑并非最小的时候,测得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10cm
B.一定小于10cm
C.一定等于10cm
D.可能大于10cm,也可能小于10cm
10.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若f小于l,则凸透镜从此位置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会( )
A.一直变小
B.一直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11.如图,正午时,太阳光直射在水平地面,取一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20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与透镜直径相等,透镜的焦距是( )
A.10cm
B.20cm
C.30cm
D.40cm
12.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图甲和图乙中方框内的透镜依次是( )
A.凸透镜、凹透镜
B.凸透镜、凸透镜
C.凹透镜、凸透镜
D.凹透镜、凹透镜
13.如图所示,虚线方框内为透镜,透镜左侧的两束光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出射光如图所示。甲、乙两图中的虚线方框内( )
A.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B.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C.甲、乙都为凸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
二.填空题
14.用手摸透镜感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光线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15.透镜是由透明物质做成的一种光学器件,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
透镜。
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6.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
cm用寒暑表测量室外的温度,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三.作图题
17.分别完成甲、乙图中的光路。
18.如图所示,平面镜垂直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一条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和平面反射后,恰好通过凸透镜的光心。请你完成该光路,并确定凸透镜右侧焦点的位置。
19.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
(1)该透镜是
透镜。(填“凸”或“凹”)
(2)光线a射向平行玻璃砖。在图中
①画出a的射向玻璃前表面的反射光;
②作出光线a穿透玻璃射向墙面的大致光路;
(3)将平行玻璃砖慢慢向墙面靠近,光线a在墙面形成的光斑会
(填“上移”、“下移”或“不动”)
20.如图所示,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将图中两条光线的光路补充完整。
21.如图所示,SC、SD为点燃的蜡烛发出的两条光线,光线SC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凸透镜的焦点:光线SD斜射到平面镜上。请画出:
①光线SC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②光线SD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
22.早晨小明去上学,戴眼镜的时候发现和爷爷的老花镜混淆在了一起,请用两种方法区分开小明的近视眼镜和爷爷的远视眼镜。
①
②
23.图(a)是中间镂空的玻璃砖形成的空气凸透镜,当一束平行光射向空气凸透镜时,出射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请你进行以下探究:
(1)图(b)是中间镂空的玻璃砖形成的空气棱镜,请在图(b)中画出光线O1O2从空气进入玻璃后折射光线O2T的大致位置;
(2)对比分析图(a)、(b),可以猜想:图(a)空气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3)将空气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白纸当光屏在另一侧来回移动,如果能在白纸上观察到很小很亮的光斑,说明
。
24.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小羽为了研究凸透镜对不同颜色光的会聚作用。
(1)小羽第一次用红色平行光来研究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实验如图甲所示,则他利用红色平行光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小羽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所示),受此启发,于是他在图甲的实验装置中改用紫色平行光来进行实验,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紫色平行光也会聚在光屏上,则光屏沿光具座应该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25.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如图所示。
(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
(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
(选填“会改变”或“不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
。
(2)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物理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
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的具体原因是
。
26.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
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
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
。
27.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在凹透镜的左侧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据此可判断凹透镜的焦距为
。在本实验中通过平面镜的反射来判断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小明用放大镜看说明书上很小的字,当距离字15cm时能看清楚,这表明15cm要小于焦距,即焦距大于15cm,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2.解: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这样就会使太阳光汇聚于一点,凸透镜焦点的温度高,达到易燃物的着火点,易燃物燃烧引起火灾,故A正确。
故选:A。
3.解:A、此时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50°,则入射角为90°﹣50°=4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40°,而图中反射角等于50°,故A错误。
B、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故B正确;
C、当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图中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C错误;
D、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D错误。
故选:B。
4.解:如图,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ABD,即为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C,即为凹透镜。
故选:C。
5.解:玻璃体被中空(中间是空气)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都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平行光经过玻璃砖后,会变得发散,故A正确。
故选:A。
6.解:根据透镜的概念,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是凹透镜。
故图中B为凸透镜,ACD为凹透镜。
故选:B。
7.解:光线经过甲之后,折射光线推迟会聚了,故甲应为凹透镜;光通过乙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了,因此乙为凸透镜。
故选:D。
8.解:光通过甲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了,因此甲为凸透镜;而光线经过乙之后,折射光线推迟会聚了,故乙应为凹透镜,如图所示。
故选:A。
9.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一点,这点为最小、最亮时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该透镜的焦距,
测得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而这个非最小的光斑可能在焦点之前,也可能在焦点之后,故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大于10cm,也可能小于10cm。
故选:D。
10.解: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f小于l,则说明该光斑在焦点之后(如下图);
则凸透镜从此位置远离纸的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不动,纸远离凸透镜,所以光斑会一直变大。故选:B。
11.解:
在距透镜20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直径与透镜直径一样大小的圆形光斑,这是太阳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凸透镜的焦点继续向前传播形成的,且光斑位置到焦点的距离与凸透镜到焦点的位置相同,因此,透镜的焦距是此时总距离的一半,即×20cm=10cm,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2.解:光通过甲中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因此应是凸透镜。
光通过乙中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发散了,因此应是凹透镜。
故选:A。
13.解:从一个发光点发出的两束光通过甲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因此是凸透镜。
平行于主光轴的两束光通过乙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因此是凸透镜。
故选:C。
二.填空题
14.解: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能会聚于一点(焦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故答案为:凸透镜;会聚。
15.解:中间厚,边缘薄,叫做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中间薄,边缘厚,叫做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故答案为:凸;凹;凸;凹。
16.解:甲图中,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由图可知: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25.0cm﹣15.0cm=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图乙中,液柱在零摄氏度以下,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22℃。
故答案为:10.0;﹣22。
三.作图题
17.解:甲图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如图所示:
18.解:平面镜垂直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一条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会照射到O上,首先做出O通过平面镜所处的像O',则折射光线会经过O',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过焦点,所以则O的像的位置O'即为焦点F的位置;
作图如下;
19.解:(1)由图可知经过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入射光线会聚,说明该透镜是凸透镜;
(2)光线a射向玻璃表面时,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上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3)通过作图可以得到,无论玻璃砖水平移动到哪个位置,入射光线在玻璃砖内向下偏离一定的距离就是射出的光线,所以射出光线的位置不变,光斑不动。
故答案为:(1)凸;(2)见上图;(3)不动。
20.解:
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21.解: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由此画出SC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如图所示:
②由图知,D为入射点,过D点作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SD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22.解:小明的近视眼镜是凹透镜,爷爷的远视眼镜是凸透镜,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设计方法如下:
方法一:放大镜法:将透镜放到书上,透过透镜看到书上的字变小的是凹透镜,即小明的近视眼镜;字变大的是凸透镜,即爷爷的远视眼镜。
方法二:成实像方法:将透镜放在眼前正对前面的景物,如果看到倒立缩小的物像是凸透镜,正立的是凹透镜。
方法三:阳光聚焦的方法:把透镜正对着太阳光,上下移动能在地面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是凸透镜;同样的操作在地面上出现暗圈的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①将透镜放到书上,透过透镜看到书上的字变小的是小明的近视眼镜;字变大的是爷爷的远视眼镜;
②将透镜放在眼前正对前面的景物,如果看到倒立缩小的物像是爷爷的远视眼镜,正立的是小明的近视眼镜。
23.解:(1)过入射点O2作法线,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
(2)由上图可知,当光线通过空气凸透镜时是发散的;
(3)将空气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白纸当光屏在另一侧来回移动,通过在白纸上能否观察到很小很亮的亮点(光斑),说明空气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故答案为:(1)见上图;(2)发散;(3)空气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4.解:(1)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图知,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40.0cm﹣30.0cm=10.0cm;
(2)由乙图可知,紫光的偏折能力最强,所以,他在图甲的实验装置中改用紫色平行光来进行实验时,紫光会聚在光屏上时焦距小,故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故答案为:(1)10.0;(2)靠近。
25.解:
(1)由图可知,玻璃容器的形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向主光轴方向偏折;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凸透镜的凸起程度有关,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会发生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当光照到烟雾时,烟雾颗粒对光的反射方向是不同的,会发生漫反射现象,所以我们从各角度可以看到光的路径;
(2)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液体的种类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是因为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凸透镜的凸起程度有关;
故答案为:(1)偏向;会改变;观察光的路径;(2)液体种类;凸透镜对光的偏折射能力与凸透镜的凸起程度有关。
26.解:(1)圆柱型试管充满水的地方,中间比边缘厚,是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会聚成一条亮线。
(2)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在气泡的下面对应的位置有黑影。
(3)亮线的位置相当于焦点的位置,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过程中,经过焦点时亮线最细;从焦点处向下继续移动时,亮线变粗,是因为光线继续由焦点的位置向前沿直线传播。
故答案为:凸;凹;先变细再变粗。
27.解:
当凸透镜的焦点位于凸透镜与凹透镜之间时,因为从凹透镜出来的光线为发散光线,所以不可能经过凸透镜焦点;
当凸透镜焦点位于凹透镜左边时,则可能从凹透镜出来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凸透镜的焦点;而射入凹透镜的光线为平行光线,故从凹透镜出来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也经过凹透镜的焦点,因而凹透镜的焦点与凸透镜的焦点重合,如图,所以凹透镜的焦距f′=f﹣L。
在本实验中通过平面镜的反射来判断: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f﹣L;光路是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