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1 分数的意义 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1 分数的意义 北京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07 05:0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设计者: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教学需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研究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始终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身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便于他们理解、概括分数的意义。
2.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读、写、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的分数大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解答分数应用题打好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以前接触的只是平均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等等,通过今天的学习,让学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即除了平均分一个物体,还可以平均分由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对分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单位“1”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2、重视学生的操作及探索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对分数意义的正确理解。
教学难点:对单位“1”这个抽象词的理解和把握
4.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分数,你能不能结合下面的图说一说这些分数表示的含义?
月饼图。

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评价:说的真完整)
正方形图片。
这个表示什么意思呢?
(3)1米的线段图。
你能找到这条线段的吗?
小结: 我们以前分过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他们都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
【设计意图:复习已有知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用单位“1”表示,为新知识做铺垫。】
新授
(一)单位“1”
1、出示4个苹果。

①同学们老师这里有4个苹果,你还能找到它们的吗?
学生指出一个苹果就是四个苹果的.
②这不是一个苹果吗?你为什么说他是呢?
预设:把四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分,其中的一份表示四个苹果的1/4。(你说的真完整,谁还能像他这样再说一说)
2、唉?我们刚才在分一个月饼、一个图形、一条线段和4个苹果中都得到了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预设:
相同点:平均分
不同点:一个物体、一些物体
小结:你们这善于总结,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单位“1”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
3、生活中你觉得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看成单位“1”?举例说一说。
【设计意图: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联系,在复习中,巩固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同时引出单位“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由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并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单位“1”,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性。】
(二)平均分整体,理解分数的意义
1、同学们刚才说了这么多单位“1”,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单位“1”,想不想自己动手分一分得到一些分数呢?
活动要求:①小组内合作,将这个单位“1”平均分一分。
②根据你平均分的份数,说一说你都得到了哪些分数,并记录下来。
③组内交流你们是怎么得到分数的,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分数多。
2、学生活动,小组内讨论
预设:(1)学生将小棒平均分成8份,每份一根小棒。
学生将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两根小棒。
学生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四根小棒。
(2)学生发现2/8与1/4根数相同,产生疑问。
有些学生认为两者相同,有些认为两者不同。
3、汇报:(小组到前面利用投影展示,说出得到的过程)
注意几点:1、把谁看成单位“1”
2、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3、取了几份
4、是几分之几
(一)汇报平均分成8份的情况:
①把8跟小棒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单位“1”的……
②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两份呢?3份呢?(集体说)里面有几个;谁能说一说是怎么得到的?
③同学们你们看,我们把这个单位“1”平均分成了多少份?(8份)得到了哪些分数?
(8分之几的分数)
(板书1/8,2/8,3/8,4/8,5/8,6/8,7/8,8/8)
汇报平均分成4份的情况:
①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单位“1”的……
②有关分数单位的问题;你是怎么得到的?
③小结:把单位“1”平均成4份得到4分之几的分数。
(如果出现情况)
把问题抛给学生:他说这一份用来表示你们同意吗?
让学生说一说(教师把握:1、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的,然后说是怎么得到的 2、虽然表示的都是两根小棒但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预设: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2、表示的份数也不同
3、追问:谁能再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呢?
(三)汇报平均分成两份的情况
1、如平均分成两份能得到哪些分数?
2、表示什么意思啊?里面有几个啊?
4、刚才同学们得到了这么多分数,你能不能到黑板上学一个和他们不同的分数?
指名任意写一个分数,说一说它的意思。(可以举例)
如:
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其中的4份,就是单位“1”的(可以2人说)
指名再写分数,这回老师的要求可变了,我们不写分数的分子。
如: /9
追问:这个表示什么意思啊?
指名再写分数,这回老师的要求又变了,我们不写分数的分母。
如:7/
追问: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7份。
5、同学们那到底什么叫分数呢?
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三)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1)看图写出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
2、任选两位女同学
问题1:两位女同学占全班女同学的几分之几?
问题2:两位女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问题3:同样是这两位同学,为什么表示的分数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感受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动手做一做
(1)每个同学从小星星中拿出小星星总数的(课前教师把不同数量的小星星随机发给每个同学)
(2)汇报
2个、4个、6个、8个,
追问:我让你们拿的都是单位“1”的,怎么每个人拿出的星星的数量不同呢?
追问:虽然都是同样的分数,但是每人的数量不同,你觉得这件事是由谁决定的啊?
【设计意图: 使学生继续体会单位“1”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四)、全课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单位“1”平均分 若干份 表示 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
单位“1”平均分 若干份 表示 一份或几份
一个整体
1/8,2/8,3/8,4/85/8,6/8,7/8,8/8
1/4,2/4,3/4,4/4
1/2,2/2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课上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经历了得到分数的过程,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6.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传统的概念教学过分地注重了以听讲、记忆、模仿为主的接受性学习,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毕恭毕敬地听讲,虽然也能较快地掌握知识,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却是不利的,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课堂中缺少自己的思考空间,缺少自己的活动时间,缺少机会展现自己的独特思维,也就无法从内心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本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身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便于他们理解、概括分数的意义。然后通过每个小组汇报,得到了不同的分数:1/2、1/4、1/8、3/8、2/4等,虽然得到的分数不同,但是却都是把单位“1” 平均分成了若干份,表示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这时让学生回顾得到分数的过程,两个人互相说一说,概括出分数的定义。学生们经历了得到分数的过程,就能更好的理解分数的意义。课堂成了充满体验和乐趣的百草园,也许这样的课堂少了很多正襟危坐的课堂常规,但我却收获了孩子们放飞思维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