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

文档属性

名称 土地的誓言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24 19:19:26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回顾历史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自行炸毁沈阳北郊的一段铁路却污蔑是中国军队袭击日军,于是侵占东北三省,从此揭开了中国十年抗日的帷幕。战争是无情和残酷的,日军的侵略造成了中国军民30000000人伤亡,最著名的就是日军南京大屠杀。
历史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端木蕻良
作者作品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 “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流亡到上海,他用诗情的笔法写出难以想象的人民贫穷,悲愤郁怒之情回荡在平静的叙述中,传达出遭受压抑的凄厉感如《憎恨》。抗战时期他先后出版了《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长篇。
炽痛 嗥鸣 斑斓 怪诞
 
亘古 默挈 田垄 蚱蜢 
污秽 谰语  辗  辘
 

chì
haó
1án
dàn
gēn
qì 
l ng
zhà m ng
huì
1 n
zh n

g o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探索与研究
2、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
“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
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
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返回
track09.mpga
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激动,就不满足于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与土地对话交流,这在修辞上称作“呼告”
段落大意
第一段: 作者常常回忆美丽丰饶的关东平原,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修辞方法:
排比—— 连用“当我…”把各种有意味的事物组成一个个画面,电影似的展现关东大地的丰饶美丽,造成一种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比喻——“地层里的洪流象我的心喷涌的血液” ,使“关东大地”有了生命有了感情,可以象人一样召唤我,激励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使感情愈发强烈。
段落大意
第一段: 作者常常回忆美丽丰饶的关东平原,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第二段: 故乡美好的生活让“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战斗到底。
修辞方法:
呼告——“她”转为“你”的人称转换,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情感从平稳~到激动,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日军在沈阳城墙上向中国军队进攻
日军进攻沈阳
日军攻入沈阳后的逃难者
“九·一八”事变元凶
坂垣征四郎
上海市民抗日救国大会会场
杭州抗日救国大会上,伫立雨中的群众群情激昂,呼吁出兵抗日
课文总结
《土地的誓言》这篇抒情散文充满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人民压抑的情感用火 一样炽热 的语言表达出来。日本侵略强占了关东原野十年之久,他失去的是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文章对关东原野的怀念,正体现中华民族驱逐民族侵略者,收复东北失地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