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演替》同步练习
1
1.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B.草原的放牧演替
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
2.以下哪一项是初生演替的例子?( )
A 藓→地衣→草本植物 B 地衣→草本植物→藓
C 地衣→藓→草本植物 D 草木植物→藓→地衣
3.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特点( )
A.有规律 B.可预测 C有一定方向 D永远进行,无终止
4.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由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叫
A 竞争 B 捕食 C 共生 D 演替
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
A 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B 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 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 D 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6.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云杉长成后,其高度超过桦树,桦树因不耐用阴而逐渐死亡,桦树林最终被云杉取代,这一群落演替过程表明( )
A 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 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难度 D云杉的结构比桦树复杂
7.下列关于人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影响着生物群落的演替
B人类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作用
C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D人类不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
1.在自然界里,群落的演替是普遍现象,而且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掌握了这种规律,就能根据现有情况来预测群落的未来,从而正确地掌握群落的动向,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但人类的许多活动,却对群落的自然演替产生负面的影响。仔细阅读以下事例,回答问题。
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74年为18.7%,1981年仅为8.35%,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的植物已经绝迹。
事例二: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在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己有一半被挖尽,另外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物种也濒临灭绝。
事例三: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事例四: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1/4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1)从以上事例中可以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可能导致现有群落的破坏而引起群落的演替? (2)你认为在草原地区,从防止草原群落的演替出发,应如何合理利用草原?
(3)以上事例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和 进行。
(4)下列哪项是以上群落演替的趋势( )
A.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B.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D.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5)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特点( )
A.有规律 B.可预测 C有一定方向 D.永远进行,无终止
(6)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2.水葫芦,又名凤眼蓝、凤眼莲。为水生直立和漂浮草本,繁殖迅速。目前,云南昆明的滇池中水葫芦疯狂扩散,覆盖水面,遮住阳光,耗去水中氧气,使许多鱼类死亡。加之蓝藻的大量繁殖,导致滇池的部分水域水质粘稠,发黑发臭。请回答:
(1)蓝藻和水葫芦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2)生活在滇池中的所有生物构成 ,其中全部的水葫芦构成一个 。比较水葫芦和鱼类的新陈代谢类型,共同点是 。(3)水葫芦的疯狂生长会对当地的 产生严重的影响。治理滇池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控制水葫芦的疯狂生长。现在,人们一般采用“打捞”的方法,但效果不佳。有人提出:引入水葫芦原产地的天敌物种来进行治理,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可行?为什么?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依据群落演替的类型,只有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草原的放牧演替、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均是次生演替。
2.答案:C 解析:初生演替过程中植物的发展是地衣→藓→草本植物。
3.答案:D 解析:群落演替到一定阶段生物的各类和结构维持稳态。
4.答案:D 解析: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由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叫演替。
5.答案:D 解析: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6.答案:B 解析: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云杉长成后,其高度超过桦树,桦树因不耐用阴而逐渐死亡,桦树林最终被云杉取代,这一群落演替过程表明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7.答案:D 解析:人类活动影响着生物群落的演替,人类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作用,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人类也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
二、简答题
1.答案(1)滥捕乱猎、滥采乱伐、掠夺式开发利用、引入外来物种、过度放牧、围湖造地等。(2)在草原地区,应该科学地分析牧场的载畜量,做到合理放牧。如果载畜量过大,就会造成牧草的过度消耗,引起群落的演替-优质牧草逐渐减少,甚至消耗殆尽,杂草就会取而代之。因此,应该采取措施防止出现这种有害的群落演替趋势。 (3)速度 方向 (4)D (5)D (6)D
解析:依据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结合题意分别作答。
答案(1)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 (2)生物群落;种群;异化作用类型均为需氧型 (3)群落演替 可行,因为水葫芦和天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可以有效控制水葫芦的数量。或不可行,因为容易导致新的生态入侵现象。(可行或不可行均可,只要言之有理。)
解析:蓝藻和水葫芦在细胞结构前者是原核细胞。依据种群、群落、群落演替、生态入侵的概念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