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的波动及调节》
-330206985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安排在种群的增长方式之后,学生对有关种群的数量变化已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来继续探讨“种群数量的波动”,同时介绍了影响种群数量的调节因素,包括外源性调节因素和内源性调节因素。通过具体实例中的相关数据和坐标曲线图,辨别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简述产生波动的原因,并能够说出种群的平衡密度。
-20320160655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简述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波动;
说出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
举例说出外源性调节因素和内源性调节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据相关数据,画出坐标曲线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增强保护濒危物种的意识。
6354000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群数量的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波动;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
【教学难点】
外源性调节因素和内源性调节因素。
-43180130810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件及、模型及挂图
2、学生准备:教材。
-49530159385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回顾复习,种群数量是如何增长的?种群的指数增长和逻辑增长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与到流行病大暴发时,第一、二道屏障被病原体的突破了,并可能入侵到细胞中繁殖时,我们的机体怎么办呢?又该如何应对呢?
【讲授新课】
一、种群数量的波动性
教师:除上述两种模外,种群的增长还会有其它类型没?
教师:资料展示人们将绵羊引入澳大利亚一个孤岛。该种群100年来的数量变化曲线模型。
该种群数量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种群的数量为什么不可以长时间的稳定在K值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回答,理解种群波动的类型有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性波动。
教师:多媒体展示欧洲灰鷺、东亚飞蝗、旅鼠、雪兔和猞猁种群的数量波动旅鼠种群的数量波动曲线。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性波动。
教师: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性波动的曲线有什么区别?尝试自己画图。
学生:尝试自己画图。
教师:?讲解,地球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食物、水和空间是影响生物多少和增长率的限制因素。自然界中多数生物种群都已达到稳定期,总体上看,许多种群的种群数量一般不再增长,而是波动或变动。也就是说自然界任何生物的种群数量都不可能永远上升,也不可能永远下降,总是围绕着种群的平衡密度上下波动。
教师:什么是种群平衡密度?为什么种群数量总是围绕种群平衡密度波动?
学生:思考试回答。
教师:种群平衡密度:是指种群在生物群落中,与其他生物成比例地维持在某一特定密度水平上的现象叫种群的自然平衡,这个密度水平叫做平衡密度。种群数量的调节因素有那些呢?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种群数量的调节因素的类型。
二、种群数量的调节
教师:请同学们举例说出影响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为什么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整理,说出实例并说明理由。
教师:师生交流互动。外源性调节因素(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2)生物种间因素竞争、捕食、寄生等。加深理解这些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教师:请同学们举例说出影响种群数量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为什么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整理,说出实例并说明理由。
教师:师生交流互动。内源性调节因素种内斗争、种内互助等。加深理解这些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课堂小结】
教师:整理本节的概念体系,和学生讨论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学生:积极参与小结并思考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20955154940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