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我们的音乐天地《剪彩波尔卡》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我们的音乐天地《剪彩波尔卡》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1-06 18:4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剪彩波尔卡》教学设计
年级:三年级
课型: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剪彩波尔卡》又名《快速波尔卡》、《火车波尔卡》,是奥地利作曲家爱德华·施特劳斯(1835-1916)为纪念某铁路通车,于1896年创作并首演了这首带有描绘色彩的管弦乐曲。“波尔卡”原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轻快、活泼,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欧洲19世纪古典浪漫主义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们就在许多的交响乐作品中加入了类似波尔卡这类民间民族的音乐,使作品充满了民族民间色彩,表达了作曲家对祖国、对民族、对生活热爱的感情。《剪彩波尔卡》是采用管弦乐合奏的演奏形式,用各种乐器如短笛、长笛吹奏出短促的倚音和休止符来模仿火车的汽笛声。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松到紧,引出了由八分音符构成的同音反复,象征火车的启动和有规律地快速运行。随后,跳跃的曲调和倚音形成的跳进音程(汽笛声)明朗欢快,仿佛乘坐着火车的人们在愉快地哼唱着“波尔卡”的节奏。整首作品的旋律欢畅流畅,形象明晰。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中段,在感受聆听、识谱、音色听辩、音乐记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基础。对于音乐活动的参与有较强的兴趣,更喜欢将欣赏与表演、欣赏与打击乐器结合起来进行聆听。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剪彩波尔卡》,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旋律与节奏特色,完成开火车的游戏。同时学生能对乐曲情绪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
2、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聆听、表演和打击乐器的演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合作的意识。
3、通过交响乐团视频的欣赏,巩固《剪彩波尔卡》,并且进一步了解“管弦乐”这种演奏形式,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喜爱。
教学重点:
听赏音乐《剪彩波尔卡》,能听辨作品的主题,随乐进行律动参与表现,体验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能够用听、画、表演、打击乐器演奏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音乐表现,并划分出曲式结构。
教学准备:
多媒体、卡片、三角铁、响板、串铃
教学过程:
一、师生随音乐做律动。
二、导入今天的音乐旅程乘坐火车出发,欣赏课件出示各种风景图片(背景音乐为《剪彩波尔卡》)。揭示课题《剪彩波尔卡》,再一次聆听,出示图形谱。
三、分段聆听
1、听第一主题A
①出示火车节奏并做出开火车的动作
②小组示范开火车
③全体学生开火车
④加入波尔卡的舞蹈动作
2、听第二主题B
①分清楚钻山洞与爬山坡
②生画图形谱
③学生模拟火车钻山洞与爬山坡
3、听第三主题A
①分清楚与第一主题有何不同之处
②用动作表示火车的结束。
四、完整聆听
①学生安静完整聆听
②学生观看管弦乐视频《剪彩波尔卡》
五、音乐会
响板、三角铁、串铃
六、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音乐《剪彩波尔卡》,这是作曲家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音乐元素创作出来的。由此,我们明白了,音乐其实离我们一点也不遥远,就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去尽情的享受音乐的美妙吧!开火车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通过图形谱、火车表演、打击乐器等等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听了7、8遍音乐,使音乐的音响在他们耳朵中逐渐由陌生到熟悉,人人手中一件打击乐器,三种不同音色的乐器在孩子们敲敲打打的演奏中汇编成了“乐队”,而且音响效果还相当不错。本课实践证明:用律动、节奏、打击乐器伴奏等方法来学习音乐,不仅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他们多种感官在愉悦中获得音乐的记忆,加深他们对乐曲情绪、结构的理解。看着他们神采奕奕、兴致勃勃的神情,我知道这节课已经让他们值得甜蜜的回味了。
本堂课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学设计还要更贴近三年级的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对于没有预设到情况,解决的还不够好,要加强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