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第四片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联片办学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 历史学科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对应区域,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诸侯王死后,继承王位的应该是
A .女儿??? ??? B.大儿子??? ???
C.二儿子??? ??? D.三儿子
2.秦朝郡县制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得世袭
3. 《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削夺王国的封地??? ??? B.夺去王侯爵位
C.推恩令 D.继承西周分封制
4.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A.内阁 B.军机处
C.三司 D.枢密院
5. 伯利克里时代民主政治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各级官职都向所有的公民开放
B.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有“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C.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由国家发放津贴
D.贵族的政治权力消失殆尽
6.下列属于公民法调解范围的是
A.罗马公民之间 B.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之间
C.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 D.罗马公民与奴隶之间
7.在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规定下,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应是
A.国王 B.首相
C.上院议长 D.主教
8.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已,说它“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其称赞的是
A.三权分立 B.联邦制
C.中央集权制 D.两党制
9.19世纪早期,导致德意志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主要因素是
A.工业资本缺乏 B.国内资源匮乏
C.国家四分五裂 D.技术力量薄弱
10.鸦片战争爆发的决定性因素是
A.清政府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B.虎门销烟的影响
C.英国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 D.英国工业革命后急需扩大市场
11.19世纪的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往事》中写道:“银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这里台湾成“异域”是指
A.鸦片战争中英国占领台湾
B.甲午战争中日本占领台湾
C.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
D.《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割占台湾
12.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可是距今一百多年前 (1901年)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
C.《辛丑条约》 D.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
13.1912年被孙中山称为“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建立 B.中华民国成立
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D.中国共产党成立
14.美国一位史学家说:“他们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里“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组织工人运动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开创井冈山道路
15.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B.苏联对中国的帮助
C.英美对国民政府的帮助
D.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16.“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狮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17.从巴黎公社所采取的措施来看,它的政权性质应该是
A.资产阶级政权 B.过渡政权
C.无产阶级政权 D.联合政权
18.把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是
A.“新和谐公社” B.巴黎公社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19.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一国两制”的确切含义是
A.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 B.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
C.一个国家,两种文化制度 D.一个国家,两种经济制度
20.新中国成立前后为了协调各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稳定,设立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等自治机关,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21.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22.新中国成立后未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的阻力来自
A.法国 B.日本 C.美国 D.苏联
23.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华沙 B.北京
C.贝尔格莱德 D.布拉格
2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不同 B.在战争中的主要贡献不同
C.领土都位于欧洲中心地区 D.国内的民族情绪日益高涨
25.“两极中的一极自行坍塌,终于导致支配战后世界国际关系40 多年的两极格局的最后崩溃”。“一极自行坍塌”指的是
A.华约解散 B.两德统一?????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二.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50分。)
26.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下面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
图一 1839年 图二1919年 图三1937-1945年 图四1949年4月21日
材料三: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图二、图四所反映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并简述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各自地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27.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8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这个突出特点是什么?新中国“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
(3)材料三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除此之外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又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联片办学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 历史学科答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D C A A A B B C D B C B A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C D B C C C C A D
26.(1)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4分)
(2)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渡江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6分)
(3)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
推翻了封建帝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6分)
(4) 反侵略求民主。(4分)
27(1)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步形成。(4分)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4分)
(2)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支持;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等。(4分)
(3)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分)
中日建交,中美建交。(4分)
(4)由对抗走向合作;国家利益。(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