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眼睛和眼镜同步练(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眼睛和眼镜同步练(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1-07 23:5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以下光学仪器中与人眼的成像情况相同的是(

A.放大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平面镜
2.人眼球的折光系统整体作用相当于光轴可转、焦距可变的凸透镜。其特点是物距必须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只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某同学从低头写字到抬头看黑板的过程中,其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3.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小强的眼睛(

A.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是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正常,无须佩戴眼镜
4.如图是有关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的示意图,其中表示远视眼矫正的是(

A.
B.
C.
D.
5.软质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眼球的运动而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成像示意图,请判断该人所患的眼病及配制的隐形眼镜的边缘厚度是(

A.近视眼,大于0.05mm
B.近视眼,小于0.05mm
C.远视眼,大于0.05mm
D.远视眼,小于0.05mm
二、非选择题
6.如图所示,眼睛和照相机都可以成像,但它们的调节方式不相同。如照相机要拍摄远处景物时,必须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使像成在胶片上;而正常人的眼睛看远处物体时,调节晶状体的厚度使之________(选填“变薄”或“变厚”),从而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7.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学生用手机上网课,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人眼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
8.据统计,中学生患近视的比例逐年升高,专家提醒,青少年一定要养成正确用眼的好习惯,一名患近视眼的中学生看远处的物体时。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他矫正的方法是需佩戴一副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
参考答案
1.C
2.A
3.B
4.D
5.A
6.减小;变薄
7.乙;照相机
解析:近视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我们看物体时,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的范围,在视网膜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8.前方;凹
解析: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原因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但是我们可用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推迟会聚,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关于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焦距越小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明显
B.校园内安装的监控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想要矫正近视眼,要用适当的凸透镜片做成眼镜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走经过焦点
2.小明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他的视网膜前。那么(

A.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B.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C.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D.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远视眼用凸透镜来矫正
B.池水看起来变“浅”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
C.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实际上是太阳的实像
D.眼睛近视了,这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4.人们常说的“老眼昏花”通常是指(

A.远视眼
B.青光眼
C.近视眼
D.白内障
5.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远视眼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
C.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属于虚像
D.丢弃的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会聚阳光
二、非选择题
6.人的眼睛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如图所示是描述人眼看物体的成像图,其中看远处景物的是________图,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像________(选填“实”或“虚”)。
7.+300度和-200度的眼镜片,属于近视镜片的是________,它的焦度是________,焦距是________,眼镜的度数反映镜片________本领的大小,度数越大,表示镜片发散或会聚光线的本领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时,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眼睛。
(2)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_图,其矫正做法是________图,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_图,其矫正做法是________图。
参考答案
1.A
解析:A、焦距越小的凸透镜,焦点离凸透镜越近,偏折越明显,对光线会聚作用越明显,故A正确;
B、校园里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和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是一个凸透镜,故B错误;
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过厚,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矫正近视眼选择适当的凹透镜做镜片,故C错误;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折射光线不过焦点,故D错误;
选:A。
2.B
解析:小明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他的视网膜前,说明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变强是近视眼,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选B。故选:B。
3.A
解析:A、远视眼成因: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故A正确;
B、池底的光线从池底射向空气中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底变浅了,故B正确;
C、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小孔成像形成的,实际上是太阳的实像,故C正确;
D、眼睛近视了,这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而不是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
故选:D。
4.A
解析:人们常说的“老眼昏花”是指物体经过人的眼睛后,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需要佩戴凸透镜矫正,这是远视眼。
故选:A。
5.D
解析:A、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A错误;
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能够被光屏接收,属于实像,故C错误;
D、装有液体的透明饮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对射来的太阳光具有会聚的作用,使会聚点的温度升高,从而能够点燃周围可燃的物品引发火灾,故D正确。
故选:D。
6.甲;实
7.-200度;;0.5m;折射;大
解析:由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可知,焦度是+300度和-200度的眼镜片,属于远视镜片的是+300度,属于近视镜片的是200度,眼镜度数等于100倍的焦度,可得镜片的焦度为;镜片的焦度等于焦距的倒数,所以镜片的焦距为0.5m。眼镜的度数表示镜片折射光的本领的大小,度数越大,表示镜片发散或会聚光线的本领越大,度数越小,表示镜片发散或会聚光线的本领越小。
8.(1)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靠近(2)A;C;B;D
解析:(1)拿走眼镜后,就是近视眼的成因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要想成清晰的像,应减小物距,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靠近眼睛。(2)近视眼是由于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是A图,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是C图;远视眼是由于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是B图,远视要用凸透镜来矫正,是D图。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素养提升
一、实验探究题
1.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
近视眼及其矫正:
(1)对比正常眼睛和近视眼:近视眼的晶状体变________,折光能力变________,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
(2)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需将折射光线变得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一些,故应使入射光线变得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一些,故需用________来矫正。
远视眼及其矫正:
(3)对比正常眼睛和远视眼:远视眼的晶状体变________,折光能力变________,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
(4)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需将折射光线变得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一些,故应使入射光线变得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一些,故需用________来矫正。
二、综合提升题
眼睛
如图是我们人的眼睛的结构图,它很像一架照相机。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容易使睫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不能使晶状体恢复原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到了的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的眼镜加以矫正。近视程度越严重,成的眼镜度数越大。眼镜的度数就是透镜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的100倍。
眼睛瞳孔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在弱光条件下开大,允许更多的光线进入,以便视物清楚。在强光条件下缩小,防止强光损伤视网膜,起到保护视网膜作用。
(1)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________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近视眼的矫正就需选用图2中的________(填字母)透镜。
(3)刚走进较暗的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可看见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瞳孔________(变大/不变/变小)了。
(4)某同学所配眼镜为400度,该眼镜片的焦距是________cm。
3.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实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
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电脑,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
(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_(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________获得清晰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3)如果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之________(选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应该佩戴________镜来矫正。
(4)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_______。
A.0~10cm
B.10cm~25cm
C.0~25cm
D.10cm~极远处
参考答案
1.(1)厚;强;前(2)发散;发散;凹透镜(3)薄;弱;后(4)会聚;会聚;凸透镜
2.(1)晶状体(2)A(3)变大(4)25
解析:(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即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A。
(3)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外界光线强,电影院里光线很暗,瞳孔要扩大才能看清物体,因此,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可看见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瞳孔变大了。
(4),则焦距为:。
3.(1)凸透镜(2)焦距;倒立;缩小(3)前;凹透(4)D
解析:(1)(2)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的实像。(3)近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前,原因是晶状体过厚或眼睛的前后距离过长,若是晶状体过厚,可以对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进行手术,使其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使成的像后移,直到移到视网膜上。(4)根据题干可知: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所以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到极远处,故选D。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真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19辽宁大连中考,5,★☆☆)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的像
C.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较薄
D.患近视眼,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2.(2018湖南长沙中考,19,★★☆)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甲乙
B.甲丁
C.丙乙
D.丙丁
3.(2016湖北天门中考,34,★★☆)如图,小桃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蔡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她再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蔡老师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

A.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凸透镜
B.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凸透镜
C.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D.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二、非选择题
4.(2019四川绵阳中考,27,★☆☆)人进入老年后,眼睛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太远、太近的物体都看不清楚。近视远视一体眼镜(双光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由此可知,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是______透镜,上半部分镜片对光具有__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5.(2019秋?沧州期末)据报道,湖北一位10岁男孩右眼因被激光笔灼伤而失明,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激光有一个特点是亮度高,如果激光照射到人眼,由于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激光经过眼球
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会严重灼伤视网膜,造成永久性伤害,甚至失明。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能在视网膜上成外界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A、B错误;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C正确;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或眼轴变长造成的,需要用凹透镜矫正,D错误。
2.A
解析:甲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配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如图乙。故选A。
3.B
解析: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在光屏上又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放上眼镜后提前成像了,放置的眼镜是使光线会聚的凸透镜,这种眼镜用来矫正远视眼。
二、非选择题
4.凸;发散
解析:透过这种眼镜的下半部分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这是远视眼镜的作用,透过这种眼镜的上半部分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这是近视眼镜的作用,所以这种眼镜的下半部分镜片是凸透镜,上半部分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凸;会聚
解析:如果激光照射到人眼,由于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激光经过眼球会聚在视网膜上,会严重灼伤视网膜,造成永久性伤害,这是因为激光的亮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