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松翠柏

文档属性

名称 苍松翠柏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1-11-24 20:2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南宋 马远 踏歌图
张大千 庐山图
元 倪瓒 六君子图
溪山行旅图 范宽(宋)
1、大小对比
2、虚实对比
3、疏密对比
4、动静对比
5、化情思入景
学习目标
学习中国画树枝的画法与技巧。
在欣赏中领悟千百年来中国艺术家们不懈的追求 ,初步感受中国画借物言情的表现方法。
加深对中国山水画意境表现的感悟,积累健康的审美观点及知识。
意境是通过景物组合,创造出一种可给人以联想和思索的空间,这个空间包含画家丰富的思想情感;这种空间是虚幻的,是大于画面真实的景物的一种想象的心理空间,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我们回味无穷。可以意会不可言传,从这里体现出作品的价值。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
中锋线条的圆厚严谨,侧锋的线条就显得薄而疏松,但也因此显得空灵随意。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载:“山
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
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是画家创作
时采取的视角。“高远”是仰视,“深远”是
俯视,“平远”是平视。“高远”能看高山,
平野无须仰视;“深远”是在高处向下俯
视,可以表现绵延不断的群山;“平远”能
表现平野或不高的丘陵,不能表现高山。
平远:自山前看山后,自近
山望远山,属于平视。
深远:从山上看山下,从前山望
后山,类似于西画构图中
的“之”字形或“S”形构图,
属于俯视。
高远:自山下看山上,类似于
西画的金字塔式、纪念碑
式构图,属于仰视。 
此图以平远的章法、淡逸疏朗的笔墨意趣突出表现了六株挺拔的树木,列植江边陂陀上的景象。这六株树分别为松、柏、樟、槐、楠、榆,有其象征意义。土石层叠,连勾带皴,树木用笔简洁疏放,墨色浓淡变化得宜。江上远峦以干笔皴擦,给人一种空灵之感。
元 倪瓒 六君子图
一个清静深秀的山湾里,几个老农在阳春时节带有几分醉意地欢娱歌舞。他用简括的线条,清秀的色彩,巧妙地把山环水抱的复杂景物写得远近分明,图中没有花草的陪衬,却表现出愉快的春山环境。远山奇峭,近石方硬,树木多姿,云雾掩映中显出辽远的空间和光的感觉,具有清旷秀劲的特殊风格。
南宋 马远 踏歌图
溪水从山谷中流下,河道曲折,水波涌起,一童撑篙驾小舟泛其中。画下是一角坡岸,横竖密集地栽种了八棵树,枝叶茂密。对岸河畔有水榭茅舍,一士人展卷读书。岸上是“瘦”、“透”、“漏”的太湖石,奇形怪状,玲珑剔透。数间茅屋坐落谷中,廊房、屋舍中村妇及侍女或凭栏眺望,或忙碌家务。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画的是老百姓极其平凡的日常生活。山石间相互呼应、揖让,虚实相生,疏密互补,山路曲折,贯穿其间.
王蒙《具区林屋图》
张大千孜孜不倦从事中国画的开拓与创新,在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开创了泼墨、泼彩、泼写兼施等新貌,给中国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广泛而深远。善用重色,高雅华丽,潇洒磅礴,被誉为“画中李白”、“今日中国之画仙”。张大干长期旅居海外,爱国怀乡之心浓烈。1976年,返回台北定居,完成巨作《庐山图》后,不幸于1983年病逝,享年85岁。
一、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二、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三、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程式。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
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画树的顺序是:
1,立干;
2,分枝;
3,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
课堂检测
用中国画的方法画一小丛树,
注意黑白灰及点线面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