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鹤岗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06 21:0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鹤岗第一高中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试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因此,保留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对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复魅”,它将使日益单面化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丰富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 而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摘编自《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节日能保存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我们可从文化、民俗学、文学等方面理解和阐发其意义。
B.因为传统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所以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审美需求层面是相通的。
C.清明节扫墓、中元节送灯活动,与其他传统节日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是相似的。
D.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端午节为例,论述了传统节日原初价值与功能慢慢转移,逐渐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B.文章将清明节、中元节与七夕节进行类比,论证了七夕这类节日的诞生与文学生产是同时进行的。
C.文章列举了王安石和杜牧的诗歌,旨在说明文学在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D.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揭示了传统节日中的“去魅”与“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文学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不仅给人带来心灵愉悦,也能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B.传统节日得以保存,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学艺术的功劳。
C.文章论证了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嬗变,同时在工业化背景下,作者表现出了深深的焦虑。
D.文章论证了文学和传统节日的关系,肯定了文学在传统节日的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我国公开征集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和任务标识发布。据国家航天局消息,“天问系列”成为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名,“天问一号”是其中第一次任务。这意味着,中国行星探测已经形成整体概念,中国的目光已投向超越火星的更远行星。启动仪式透露,“天问一号”任务中的火星车,即将启动全球征名。
“天问系列”成为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名,“天问”取自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以“揽星九天”为任务标识,汇聚了中国行星探测国际合作精神和深空探测进入太空的能力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我国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这在世界航天史上是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将深化中国人对火星乃至太阳系的科学认知。
(摘编自《“天问一号”今年将向火星进发》)
材料二:
自从航天技术问世以来,有潜力和基础的国家在太空探索方面都十分踊跃,对这种现象比较现实的解释,是可以通过航天技术来发展l弹道导弹技术、军事情报和指挥能力、民用高技术产业等等,有效提升科学和工业水平。
有人会问,美国宇航局公开了美国研发的三台火星漫游车获取的数据,为什么中国还要自己去发射一台漫游车,为什么要迎难而上?
实际上,几乎没有哪个西方航天强国会把自己获取到的太空探索数据真正公开地展示给全世界研究者。如果我们到美国宇航局的网站上去寻找三台火星漫游车的探索成果,只能拿到一些零星数据,想要完整数据包是没有入口的。美国宇航局虽然有公布一些炫酷的照片,但真正能够用来研究的数据,外界是很难拿到的,必须通过某种机制的科研合作才能够拿到,最典型的是等价交换,也就是用自己的独特数据和独特能力来交换。
(摘编自《欧洲两次失利、印度日本观望 中国为何坚持要做火星漫游车?》)
材料三: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于今年7月开启新的火星之旅,本周四,它终于官宣了此次出发前往火星的新探测车名字“毅力号”。去年,NASA举办了一场命名竞赛,邀请美国各地学生为这艘火星车命名。弗吉尼亚州七年级学生亚历山大·马瑟最终摘得桂冠。马瑟表示,之前探测器都以人类所拥有的品质如“好奇”“洞察”“机遇”来命名,但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探索火星之路会遇到多少挫折,毅力将使我们坚持到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负责科学任务的副局长托马斯?祖布琛指出,坚持不懈和好奇心是探索的真谛。
据外媒报道,“毅力号”探测车的主要任务就是继续搜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曾经生活过的迹象,采取样本以待未来送回地球,交给科学家分析。此外,它还会描绘火星的气候和地质特征,为人类未来登陆火星做好铺垫。
据了解,“毅力号”将前往Jezero陨石坑,科学家们认为,数十亿年之前这一区域可能是一片河流三角洲,具备宜居性。
(摘编自《美国新一代火星探测车正式命名为“毅力号”将前往Jezero陨石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发布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天问一号”和任务标识“揽星九天”,中国对行星探测的目光已经投向更远。
B.想要获取西方航天大国有研究价值的太空探索数据是很难的,除非通过某种机制的科研合作,甚至用我们自己独特的数据和能力来等价交换。
C.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这是目前西方航天大国都还没有能力解决的技术难题。
D.美国将于今年7月开启新的火星之旅,火星探测车已定名为“毅力号”。我国的“天问一号”今年也将向火星进发,火星车名称尚未确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美两国都非常重视航天任务和航天器的命名,“天问”的命名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和对真理的追求,富有诗意和传统文化特色。
B.我国即将进行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汇聚了中国航天国际合作精神和深空探测进人太空的能力等含义,体现了中国的航天技术潜力和态度。
C.美国以前还曾发射过“好奇号”“洞察号”“机遇号”等火星探测器,它们主要执行搜索、采样等任务,为人类未来可能向太空移民做好铺垫。
D.“毅力号”将前往Jezero陨石坑,是因为数十亿年之前这一区域可能是一片河流三角洲,具备宜居性,可作人类登陆火星的最佳地点。
6.我国为什么要开展火星探测任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非法入境的婴儿
【巴西】卡?埃?瑙瓦埃斯
一位名叫罗泽玛丽的阿根廷妇女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路经巴西前往纽约与丈夫团聚。不巧,她的儿子就降生在巴西巴拉那州贝伦机场。直到我撰写本文时,婴儿仍被扣留在官僚主义的尿布中。这一事件导致英国领事馆出面干预,巴西外交部和阿根廷大使馆分别发表声明。我甚至确信,要使海关当局释放这个婴儿,必须召开一次联合国安理会的紧急会议.……
故事得从头说起。罗泽玛丽女士在飞行中感到阵阵腹痛。她不忍将孩子生在飞机上,而想在陆地上分娩。然而谁能料到这一选择竟招来比分娩更大的痛苦。DC-10客机在贝伦机场紧急着陆,一个新的生命就诞生在机场大楼内。罗女士在医院里度过了两个昼夜,出院后等她的却是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老妖魔——官僚主义。罗女士带着同行的其他两个孩子来到机场,准备继续旅行,但一位海关工作人员却扣留了她。这位官员查对了三份护照,经过无数次反复核实,发现初生的婴儿竟没有任何证件。他便带着官僚主义特有的那种腔调问道:“他是怎么入境的?”说着用手指了指婴儿。
“从我肚里。”
罗女士的回答简明扼要,但这个官僚主义却不能明白这最简单的道理,仍然不慌不忙地重复着他那已背熟了的术语:
“那么,请问女士是否在行李申请单上填写了腹部携带孩子一个?”
“我没有申报,但大家都看得见的。”
“这种理由是不充分的。”他接着说,“我只能表示遗憾。但既然如此,孩子怎样入境就怎样出境吧!”
“我的先生,请你原谅我吧……”
他好像现在才明白过来,他终于发现自己言行的荒诞不经。但是,为了表明他的思维敏捷,他马上建议说:
“好吧,女士,我们就这么办吧!为了不给彼此带来任何麻烦,请你把婴儿装在一个皮箱内出境,我就装作没有看见。”
罗女士听罢,呆若木鸡。官僚主义看对方不说话,又接着说:“如果您不愿这么办,我只好宣布你是走私。因为没有任何证件能证明这婴儿就是你的孩子。谁知道你是不是在做婴儿走私的勾当呢?这个问题是严重的,我的女士,看来我只能把你扣留在此。”
罗女士听后只觉得头晕目眩。她要求见机场场长。场长来了,他满面笑容,尽力安慰她,并推说那位工作人员是个新手,保证一切都会顺利解决。
“其实很简单,只要女士将婴儿出生证、儿童律师的许可证、护照、所得税申请报单和22000克鲁赛罗(巴币)的存寄收据交给我们,婴儿就可以出境了。”
“22000!这太荒谬了……”
“得了,得了,我的女士……”场长打断了她的话,“你应该知趣了,要是个三胞胎,结果会是怎么样呢?”
罗女士竭力申辩,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重复了一遍:在这里停留,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出生,离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目的是去纽约与丈夫团聚,场长听后大笑一声说:
“好,好极了!为何女士不早说呢?这样,情况就不同了,问题就好解决多了。你只要办理一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居住证,一份阿根廷政府的证件,证明你确实要移居加拿大,一份结婚证书,一份纽约警察局的证明,确认你丈夫在那里生活,你丈夫的两张免冠照,还有一份加拿大政府的公函,证明你们将定居在加拿大。对了,你们将居住在哪一个城市呢?”
“蒙特利尔市。”
“是这样,那我们还得要一份蒙特利尔市政府的确认证件。还有,你们住别墅还是公寓?”
“住公寓。”
“那就别忘了再带一份公寓的草图来。”
罗女士不得不抱着初生的婴儿开始朝拜各级官僚办事机构。
“办理护照?必须先准备一份免疫证书、选举证、身份证、申请书和三张穿礼服、系领带的照片。
“但是,孩子出生仅30天。”
“这没关系。女士,在我们这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办理护照,必须持本人身份证,而领取身份证就必须先办理一份良民证,领良民证则需要出示工作证,办理工作证更需要无数的资料和证件,如果没有服务税证明,这一切都是无效的;办理护照还需要持本人的选民证,在领取选民证前,必须先领取一份居住证,并附一份煤气结账单,还需准备两张免冠照片和健康证;最后还要一份所得税申报单存根,然而谁知道领取上述申报单存根究竟还需要什么证件呢。
“请他亲自填写一份表格就行了。”
“他还不会写字,但必须先办理一份委托书。”
罗女士无可奈何,只得抱着这个名叫马里奥的孩子四处奔波,她终于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迷魂阵,无所适从。然而她从中也得到一种实惠,这就是,当孩子哭闹时,她就威吓他:
“你再哭,我就把巴西官僚主义叫来。”
时间流水般地流逝。一天,罗女士的丈夫居然在纽约收到儿子马里奥的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爸爸,我和妈妈还在为巴西政府要求的各种证件四处奔忙(妈妈还是习惯性把我抱在怀里)。我想,当我们把所有证件办妥后,恐怕只能海运到加拿大了。我给你写信,是为了使你放心。看来,我们见面的时刻为期不远了。明天,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我就可以拿到最后一份证件———我的服役证明。”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交代阿根廷妇女罗泽玛丽的儿子降生在巴西的机场,结尾则交代婴儿已经长大成人,还在为各种证件奔忙,首尾照应,结构严谨,构思巧妙。
B.小说的原题为“罗泽玛丽的婴儿”,改为“非法入境的婴儿”,一方面增添了悬念,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能紧扣主体事件,暗示小说主旨。
C.降生在巴西的巴拉那州贝伦机场的马里奥写信宽慰父亲,告知自己和妈妈的归期,小说最后的结局让读者看到了罗泽玛丽一家团聚的希望。
D.小说中的巴西官员,从海关工作人员到机场场长,以及各级机构的办公人员,都墨守成规,不近人情,其根源在于他们的固执冷漠,缺少同情心。
8.文章画线句说“出院后等她的却是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老妖魔——官僚主义”,为什么用“老妖魔”比喻官僚主义?这个“老妖魔”在文中如何表现的?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加以分析。(6分)
9. 小说的情节看起来有些荒诞,但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现实,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一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题。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父铭,御史。杰举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隆庆元年,巡抚畿辅。冬,寇大入永平,疏请蠲被掠地徭赋,且言:“比年罚行于文臣而废于武弁,及于主帅而略于偏裨,请饬法以振国威。”俱报可。己,劾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观望,寇退则断死者报首功,又夺辽东将士棒槌崖战绩,并论副使沈应乾,游击李信、周冕罪。帝为黜应乾,下信、冕狱,敕焘、随卿还籍听勘。诏遣中官李佑督苏、杭织造,工部执奏,不从。杰言:“登极诏书罢织造甫一年,敕使复遣,非画一之政。且内臣专恣,有司剥下奉之,损圣德非小。”帝终不听。驾幸南海子,命京营诸军尽从。徐阶、杨博等谏,不听,杰复争之,卒不从。刑部侍郎洪朝选以拾遗罢,上疏自辨,杰等劾其违制,遂削职。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拱罢,起故官。旋以私议张居正逐拱非是,出为陕西使。再迁山东左布政使。被劾,降辽东苑马寺卿兼海道兵备,加山东按察使。
十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以督诸将击敌,录一子官。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督抚诸臣庇之,杰独不与比。十九年春,成梁用参将郭梦徵策,使副将李宁袭板升于镇夷堡,获老弱二百八十余级。师旋,为别部所遮,宁先走,将士数千人失亡大半,成梁饰功邀叙。杰具奏草,直言其故,要总督蹇达共奏。达匿其草,自为奏论功。巡按御史胡克俭驰疏劾宁,词连成梁,亦诋杰。兵部置宁罪不议。克俭大愤,尽发成梁、达,追数成梁前数年冒功状,及达置杰会稿功罪疏不奏。帝谓成梁前功皆由巡按勘报,卒置成梁等不问,而心以杰为不欺。旋就进右副都御史。
日本陷朝鲜,朝鲜王避难将入辽,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召理戎政,进右都御史。日本封贡议起,杰曰:“平秀吉罪不胜诛,顾加以爵命,荒外闻之,谓中朝无人。”议不合,徙南京户部尚书。移疾归。起南京工部尚书。就改兵部,参赞机务。卒官。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郝杰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
B.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
C.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人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
D.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人:官职名。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明代设置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B.畿辅:畿,取其“京畿”一词中的含义;辅,相当于汉代所说的“三辅”之地。合指京都附近的地区。
C.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请求辞官的委婉说法。真的生病称“抱疾”。
D.赠: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而“赠谥”是仅指古代帝王,依其生前事迹赠给一个相应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郝杰爱护百姓,敢于为民请命。贼寇入侵永平,他上书请求免除被劫掠地区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并得到了皇帝的应允。
B.郝杰正直耿介,弹劾有罪之人。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消极抗敌,贪取功劳,郝杰上书弹劾,使二人受到律法的严惩。
C.郝杰屡有谏言,但不为皇帝采纳。他认为恢复织造是不应该的;他反对皇帝命京营各军护驾至南海子,但都未被听从。
D.郝杰对待邻国,态度迥然不同。对避难的朝鲜王,郝杰建议朝廷善待他;对日本想要受封和朝贡的请求,他则认为应该拒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比年罚行于文臣而废于武弁,及于主帅而略于偏裨,请饬法以振国威。(5分)
(2)帝为黜应乾,下信、冕狱,敕焘、随卿还籍听勘。(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友人入蜀①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统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①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作者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②君平:是西汉严遵的字,他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曾经在成都以占卜为生。
14.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临别时作者亲切地叮嘱友人蜀道崎岖险阻,不易通行,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诚挚而恳切。
B.颔联“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奇特,写得气韵飞动。
C.颈联写作者亲眼看到的景色,前句写山上景致,后句写春江绕城的美景,远近配合,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D.全诗着眼于“送别”,从诗旨上讲,不宜渲染蜀道险难,但作者却用语巧妙,使全诗显得比较旷达。
15.本诗尾联运用了典故,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蜀道山峰的高峻和绝壁的险要。
(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直接点明羁旅漂泊之意的一句是“ ______”,暗写愁绪无法排遣的一句是:“ ”。
(3)《劝学》中用雕刻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道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鹏在迁徙过程中的活动范围和气势之大。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基础与应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明朝苏州一带戏曲的勃兴与当时的经济和商业活动有关,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给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作为民间声腔的昆山腔,是一种 的集体创作,流传于吴中一带。在众多曲家之中,最后能 地集大成,并且把歌唱技法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而加以分析的,就是被后世尊为“曲圣”的魏良辅。魏良辅虽不能说是昆腔的创始人,但他苦心钻研,改良了昆腔,提高了昆腔艺术,建立了独特的歌唱体系,这个功劳是很大的。比魏良辅稍晚,梁伯龙与他齐名,创作用昆腔演唱的第一部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人。从此,昆腔由清曲进入到剧曲。梁伯龙的《浣纱记》无疑是昆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这其间,足以传世的传奇作品不少,最为 的当属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而《牡丹亭》更是汤显祖的 ,数百年来一直被尊奉为“传奇”的圭臬。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梁伯龙比魏良辅稍晚,与他齐名,创作了第一部用昆腔演唱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人。
B.比魏良辅稍晚,与他齐名的梁伯龙,是创作第一部用昆腔演唱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人。
C.梁伯龙与魏良辅齐名,比他稍晚,创作第一部用昆腔演唱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人。
D.比魏良辅稍晚,与他齐名的梁伯龙,是创作用昆腔演唱第一部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人。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群体性 去芜存菁 耳熟能详 得意之作
B.群众性 删繁就简 耳熟能详 扛鼎之作
C.群体性 删繁就简 脍炙人口 得意之作
D.群众性 去芜存菁 脍炙人口 扛鼎之作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青山水珐琅大碗,构图、用笔颇具精绝。其上有诗云“一江绿水浮岚影,两岸青山夹翠涛”。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地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希望工程”是由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一项公益事业。
D.作为母亲,黄河有众多的“孩儿”——丰富多彩的支流。有统计说,在黄河母亲的大家庭里共有219个孩子。
20.陈先生的四位朋友都家有喜事,他希望表达自己的诚挚祝愿,下列祝词中不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一个朋友新婚,祝语曰“顷悉阁下合卺之喜,花烛筵开,谨祝幸福,白头偕老”。
B.一个朋友的公司开业,陈先生贺曰“兹值宝肆宏开,望生意鼎盛,骏业日新”。
C.一个朋友的女儿考上大学,祝语曰“欣闻令息雁塔题名,由衷快慰,遥祝前程似锦”。
D.一个朋友新添了一个儿子,陈先生写信祝曰“闻育祥麟,可庆可贺,遥以致贺”。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很多人觉得,越酸的水果含维生素C越多。那么,真的是水果越酸维生素C含量越多吗?实际上,水果的酸度取决于水果中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异柠檬酸等。①_____,是由其中的“糖酸比例”所决定的,如果含糖量高而含有机酸低,那吃起来就甜甜的,相反,②_____,水果吃起来就会比较酸了。确实有一些吃起来比较酸的水果含维生素C非常高,例如沙棘,每百克含204毫克VC,然而更多的水果不符合这个规律。因此,水果酸不酸③______。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几个行人顺着河水赶路。他们来到一处高地,望见一条大船顺流而来。于是他们就站在那里等待它靠岸。当船靠近一些时,他们感到那是一条小船,不像先前想象的那么大,可仍然期盼它到来。等完全靠近时,他们看见原来是一堆树干。于是有人失望地说:“它什么都不是,我们白等了。”有人却说:“不如我们把它绑成木筏,乘上木筏顺流而下,也很好啊。”
这则材料带给你什么联想和思考?请以此为基础,给因受疫情影响无法出国继续学业的留学生小郑写一封信。
要求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鹤岗第一高中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
1.C项,“与其他传统节日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是相似的”理解错误。依据原文第三段“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可知,不是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而是和“文学”相比。故选C。
2.B项,“文章将清明节、中元节与七夕节进行类比”分析错误。类比论证的侧重点是寻求两个同质同类的事物之间的共通性或相似点,对比则强调两个(可同类,也可不同类)事物之间差异性。依据第三段的内容“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清明扫墓祭拜……中元节送河灯,……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可知,清明节与中元节、七夕节,不是类比关系,而是对比的关系。故选B。
3.D项
A项,“也能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分析错误。依据原文“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可知,文学并不能直接引发人对生命本原的思考,而是要经由审美活动的。B项,“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学艺术的功劳”分析错误。依据原文“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可知,“从根本上”过于夸大,于文无据,应该是起了重要作用或主要作用。C项,“作者表现出了深深的焦虑”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二段论述了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嬗变,但并未表示“忧虑”或“焦虑”之情;另外,依据原文第五段分析了科学不断地对神话传说等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的“去魅”,乃至造成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对此作者有一定的担忧,但也不至于“深深焦虑”。故选D。
4.C项,“这是目前西方航天大国都还没有能力解决的技术难题”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说的是“我国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这在世界航天史上是第一次”,三天任务的完成是航天史上的第一次,不等于西方航天大国没有能力解决,选项曲解文本意思。故选C。
5.D项,“可作人类登陆火星的最佳地点”错误,这一判断于文无据。材料三最后一段只是说“‘毅力号’将前往Jezero陨石坑,科学家们认为,数十亿年之前这一区域可能是一片河流三角洲,具备宜居性”,并没有说“可作人类登陆火星的最佳地点”。故选D。
6.①获取太空探索数据,深化中国人对火星乃至太阳系的科学认知;②通过发展航天技术来发展军事技术能力、民用高技术产业等,有效提升科学和工业技术水平;③为未来登陆火星乃至移民太空做好铺垫。(每点2分)
7.B(3分)(A项提到的内容并不能构成首尾照应,结尾是戛然而止,意在留下悬念,引发思考;C项儿子给父亲的信中并没有预示“团聚的希望”,从“还在为各种证件四处奔忙”,“恐怕只能海运到加拿大了”等表述中可知,团聚遥遥无期;D项“墨守成规,不近人情”,其根源在于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体制。)
8.(6分)第一问:官僚主义无处不在,随时随地都在折磨人,戕害人,且由来已久,根深蒂固。(1分)第二问:①办事机械,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办任何事都要开一大堆逆情悖理的证明,并提出许多荒唐的要求,如让婴儿重回母腹,要才30天的孩子照礼服照等。(2分)②办事效率低下,推诿拖沓,政府没有公信力。在机场降生的婴儿已长大成人了,各种证件还没有办齐,人还不能离境,家人仍不能团聚。(2分)
9.(6分)①从情节构思来看,真实合理。从夫人在机场意外产子,到海关例行出入境检查,以及结尾的服兵役,选材均来自现实生活,给人真实之感。②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罗泽玛丽女士的奔波和无奈、无助和不幸,代表了现实生活中老百姓饱受官僚主义之苦的现状;各级办事机构工作人员的表现,则凸显了政府机构中官僚主义横行,贻害众生的现象。③从主题思想来看,荒诞的故事揭示的是不合理的社会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官僚主义作风的嘲讽和有力的批判。(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10.D项,结合前后语境可知,“威望甚著”句子完整,“然”是转折连词,应该放在后一句的句首,排除BC。比较AD两项,区别在“寇入塞或敛兵”的短句,结合前后文,这句话讲了两件事,一是“入塞”二是“敛兵”,所以应该断开为“寇入塞/或敛兵避”。排除A。故选D。
11.D项,“‘赠谥’是仅指古代帝王,依其生前事迹赠给一个相应的称号”错误。 “赠谥”是不仅指古代帝王,其他官员死后,也可以依其生前事迹赠给一个相应的谥号。故选D。
12.B项,“郝杰上书弹劾,使二人受到律法的严惩”错误。原文是“敕焘、随卿还籍听勘” 。听勘,意为听候勘问、审讯,以判定是否有罪,并非惩处。故选B。
13.13.(1) 连年的处罚对文臣施行却对武将宽缓,追究主帅而忽略了偏将,请求整顿法纪以振兴国威。
比年:连年;废:停止,不用;及:达到,追究;饬,整顿。各1分,句意1分。
(2)皇帝罢黜了沈应乾,将李信、周冕投入监狱,敕令刘焘、耿随卿返回原籍听候查处。
黜:罢免;下:向下交给;敕:皇上命令;勘:核查。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父亲郝铭,担任过御史。郝杰考取嘉靖三十五年的进士,被授予行人一职,后提拔为御史。隆庆元年,巡视京郊地区。冬天,敌寇大举侵入永平,他上奏请求免除被劫掠地区的徭役、赋税,并称:“连年的处罚对文臣施行却对武将宽缓,追究主帅而忽略了偏将,请求整顿法纪以振兴国威。”皇帝都答复可以。此后,他弹劾蓟州总督刘焘、巡抚耿随卿彼此观望,敌寇退却后他们斩取死者的首级报功,又窃夺辽东将士在棒槌崖的战绩,同时他抨击副使沈应乾,游击李信、周冕的罪行。皇帝罢黜了沈应乾,将李信、周冕投入监狱,敕令刘焘、耿随卿返回原籍听候查处。诏令宦官李佑督理苏、杭地区的织造,工部上奏,皇帝不听从劝谏。郝杰说:“皇帝登基的诏书中罢除织造才一年,又派遣专理的使者,这不是统一的政令。而且宦官专横放纵,有关官员盘剥下民侍奉他们,对圣德的损害不小。”皇帝最终没有听从。皇帝驾临南海子,命令京营的各军全部随从。徐阶、杨博等人劝谏,皇帝不听,郝杰又争辩此事,最终还是不听从劝谏。刑部侍郎洪朝选因为纠正皇帝的过失被罢免,上奏做自我辩解,郝杰等人弹劾他违背了定制,于是,洪朝选被削夺了官籍。郝杰因为曾经评论高拱没有辅政大臣之才,被高拱嫉恨。等到高拱第二次被召回,郝杰就请求赶快离开朝廷。高拱被罢免,他出任原职。不久又因为暗地里议论张居正驱逐高拱的不是,被调出京城担任陕西副使。再调任山东左布政使。遭人弹劾,降职为辽东苑马寺卿兼海道兵备,加封为山东按察使。
万历十七(1589)年,他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视辽东。因为督率诸位将领抗击敌人,将他的一个儿子录入官籍。当时李成梁担任总兵官,威望很高,然而他的功绩也不无虚假。敌寇攻入关塞,他或者收拾兵马躲避,待敌退去,才尾随敌人袭击老弱之兵,或者乘虚捣毁零散的敌人,诱杀投靠关塞的人充作功绩,已经习以为常。督抚大臣都庇护他,郝杰却独不与其交结。万历十九年(1591)春天,李成梁采用参将郭梦征的策略,派遣副将李宁在镇夷堡袭击敌人的营地,获得二百八十多老弱者的首级。兵马回撤,被其他敌军拦截。李宁先逃跑了,数千将士损失大半,李成梁粉饰功劳要求晋级。郝杰详细上奏,直叙原委,要求总督蹇达共同上奏,蹇达隐匿了他的草稿,自己上奏请功。巡按御史胡克俭策马呈奏弹劾李宁;奏词牵连李成梁,也诋毁了郝杰。兵部将李宁的罪行搁置不做讨论。胡克俭大为愤怒,详尽告发了李成梁、蹇达的欺瞒之罪。追诉李成梁前几年冒充功绩的罪状,以及蹇达搁置郝杰总结功罪的奏疏不上报的情况。皇帝说李成梁以前的功绩都是由巡按大臣核查并报告,最后将李成梁等人的问题搁置不理,而内心认为郝杰没有欺骗他。不久,他升任右副都御史。
日本攻占了朝鲜,朝鲜王准备到辽东避难,郝杰请求在境外选择合适的地方安置他,并且接济他的随从、卫士,皇帝回复可以。不久他升任兵部右侍郎,统辖蓟、辽、保定地区的军务。神宗召他负责兵部的政务,升他为右都御史。日本受封与朝贡的议论兴起,郝杰说:“平秀吉死有余辜,如果加以封爵,境外的人民听到此事,会说我朝没有能人呢。”意见不合,他调任南京户部尚书。称病回乡。后起用为南京工部尚书。改任兵部职位,参与机要事务。死于任上,追赠为太子少保。
14.C项,“颈联写作者看到的景色”错。颈联写作者想象的景色。故选C。
15.①表达对朋友的劝慰。作者了解他的朋友是怀着追求功名富贵的目的入蜀的,因而用典故劝解友人对仕途升迁要淡然处之。②寄寓作者在长安时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沉感慨。由朋友入蜀想到自己在仕途上的不得意,劝告朋友的同时也是抒发自己胸中的郁结。③表达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无奈与悲愤。仕途艰难,升沉已定,连占卜都不用,作者借用君平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悲伤。(每点2分)
16.(本题共1小题,8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2)万里悲秋常作客 潦倒新停浊酒杯
(3)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4)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7.B项。
画线语句有三处语病:一是“比魏良辅稍晚,梁伯龙与他齐名”结构杂糅,从后文看,“他”指的“魏良辅”,“魏良辅稍晚”“与他齐名”都是“梁伯龙”;二是缺乏判断动词“是”构建上下文,语句不完整;三是语序不当,“第一部”应该放在“创作”后面。四个选项,只有B项全部修改正确。故选B。
D项。
群众性:由群众白发组织的或者为群众服务、反映群众呼声的属性。群体性: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一般指偶发的多人聚集性事件。根据语境,下面是集体创作,因此选“群众性”。去芜存菁:除去杂质,保留精华。删繁就简:删去多余的文字或内容使简明扼要。根据语境,这里不是指语言文字,而是文艺作品,因此选“去芜存菁”。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根据语境,这里指传奇作品让人传诵,不是熟悉得能说出来,因此选“脍炙人口”。扛鼎之作:比喻作品(多指文学作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广大,意义深远。得意之作:指自己认为非常满意的作品。根据语境,强调《牡丹亭》是汤显祖的影响广大的作品。应选“扛鼎之作”。故选D。
19.C项。文中波浪线句子中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A项,表示引用;B项,表示反语;C项,表示特定称谓;D项,表示特殊含义;故选C。
20.C  C项,令息:指儿子。这里应该是令嫒或令爱。
21.而水果是酸还是甜 如果含有机酸高而含糖量低 跟维生素C含量没有直接关系
【解析】:本段文字介绍说明的是水果口感与维生素C含量的关系。第一空,根据下文“是由其中的‘糖酸比例’所决定的,如果含糖量高而含有机酸低,那吃起来就甜甜的,相反,……水果吃起来就会比较酸了”推知此处讨论的是水果的酸甜问题,与上文讨论的“水果的酸度”有所不同,可以用“而”字表示轻转,所以这里可以填“而水果是酸还是甜”。第二空,根据“相反”一词可知,前后是两种相反的情况,再根据“如果含糖量高而含有机酸低”推知此处应填“如果含有机酸高而含糖量低”。第三空,根据“因此”可知此处是总结结论的句子,即水果酸不酸与维生素C的关系,根据段意推知应填“跟维生素C含量没有直接关系”。注意表达简洁,不要超过字数。
22、作文分析
1.真实情境限制。这是一则寓言性材料,几个行人顺水赶路,在一处高地看到“一条大船”漂来后,大家充满希望;等“船”靠近,却发现是一堆树干。有人失望——白等了;有人产生新的希望,自己动手,做成木筏,乘木筏顺流而下。材料寓意是:失望只会带来绝望,而保持乐观,直面问题,积极行动,方能解决问题。受疫情影响,小郑无法出国继续学业。他是要消极等待,还是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其他途径继续学业?材料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考生写作时,要借助材料延伸论证,帮助小郑解决问题。
2.典型任务限制。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联想和思考,在此基础上,给因受疫情影响无法出国继续学业的留学生小郑写一封信,帮助他解决问题。既然要写的是书信,就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综合而言,写信的角度和内容,应该立足于材料的寓意,告诉无法出国的小郑当下怎么做才可以仍旧收获满满。
3.价值判断限制。面对一堆树干,有人失望,有人却要把它绑成木筏,乘木筏顺流而下。很显然,第二种人能直面问题,乐观积极地在逆境中解决问题。材料旨在启发考生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培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比如新冠疫情带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切题立意:
1.抱怨生绝望,行动生希望。
2.直面困难,春暖花开。
3.积极乐观,寻找新希望。
4.学可不留,但学不可以已。
5.在疫情中做一艘自己人生的木筏。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