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国 殇 屈 原
解 题
殇(shāng)之义二:男女未冠(20岁)笄(jī)(15岁)而死,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歌此以吊之,通篇直赋其事。
清 · 戴震 《屈原赋注》
《国殇》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
依现存史料,我们尚不能指实这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敌对一方为谁。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本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体”创始人。屈原曾任楚国左徒、三闾(lǘ)大夫等职,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改良内政,联齐抗秦。起初他颇受楚怀王信任,但怀王听信谗言,怒疏屈原,流放汉北。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灭楚,屈原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于同年五月五日投汨(mì)罗江自杀。
《屈子行吟图》傅抱石
屈原的作品
根据刘向、刘歆(xīn)
父子的校(jiào)定和
王逸的注本,有25篇。
《离骚》
《天问》
《九歌》(11篇)
《九章》(9篇)
《远游》
《卜居》
《渔父》
《楚辞》封面
九 歌
《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
《楚辞》的《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
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
《东皇太一》 (天神之贵者)
《云中君》(云神)
《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
《大司命》 (主寿命的神)
神 《少司命》(主子嗣的神)
《东君》(太阳神)
《河伯》(河神)
《山鬼》(山神)
《礼魂》(送神曲)
人 《国殇》
《云中君 》(华三川)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国 殇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操吴戈兮披犀甲,
戈:古代兵器。当时以吴国造的戈最为锋利。
戈是中国古代用于钩杀和啄击的冷兵器。由戈头和柄组成。戈头多为青铜铸造。柄多为竹、木制作,长度通常为1米左右,最长超过3米。戈盛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战国晚期,铁兵器使用渐多,逐渐淘汰了青铜戈,至西汉后期已绝迹。
战国皮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甲片的编缀方法,横向均左片压右片,纵向均为下排压上排;胄(zhòu)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编缀起来的。另外,铁甲出现于战国中期,它的前身为青铜甲,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兽面壮胸甲。战国时期的铁甲通常以铁片制成鱼鳞或柳叶形状的甲片,经过穿组联缀而成。
战国武士复原图
犀甲:犀牛皮制成的甲。
车错毂兮短兵接。
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
车错毂:指双方战车的轮子互相交错。
毂(gǔ)
轴
辐
辋(wǎng)
短兵:短的兵器,如刀剑之类。
旌: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土争先。
矢(shǐ)交坠:流箭在双方的阵地上纷纷坠落。
操吴戈兮披犀甲,
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土争先。
手拿着长戈啊,身穿着铠甲,
战车轮毂交错啊,短兵器相拼杀。
旌旗蔽日啊,敌兵多如云,
箭矢交互坠落啊,战士冲向前。
凌 余阵兮 躐 余 行,
凌:侵犯。
行:行列。
躐:践踏。
左骖殪兮右刃伤。
刃伤:为兵刃所伤。
殪:死
骖:在辕马两旁驾车的马。 右:指右骖。
中国古代用于战斗的马车。一般为独辀(辕)、两轮、方形车舆(车箱),驾四匹马或两匹马。车上有甲士三人,中间一人为驱车手,左右两人负责搏杀。
骖马
服马:在中间
驾车辕的马。
骖马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絷:绊住。
援玉桴:拿起鼓槌。
霾:同“埋”,
陷没。
天时 怼 兮 威灵 怒,
威灵:鬼神。
天时:天象。
怼:怨恨。
严杀尽兮弃原野。
严:惨烈,悲壮。
凌余阵兮躐余行,
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
援玉桴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
严杀尽兮弃原野。
敌侵我阵地啊,践踏我队形,
驾辕左马死啊,右马又受伤。
战车两轮陷阿,战马被羁绊,
战士举鼓槌啊,击鼓声震天。
老天也怨恨啊,众神皆愤怒,
战士被杀尽啊,尸体弃荒原
出 不 入 兮 往 不 反,平 原 忽 兮 路 超 远。
反:同“返”。
忽:渺茫无边。
超远:遥远。
带 长 剑 兮 挟 秦 弓,
首 身 离 兮 心 不 惩。
诚 既 勇 兮 又 以 武,
终 刚 强 兮 不 可 凌。
挟:握着。
惩:因受打击而不再干。
诚:诚然。
终:始终。
身 既 死 兮 神 以 灵,
子 魂 魄 兮 为 鬼 雄。
神以灵:精神永不泯灭。
鬼雄:鬼中的雄杰。
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
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
子魂魄兮为鬼雄。
英雄们此去啊,不再盼回还,
原野空茫茫啊,路途太遥远。
佩带着长剑啊,夹持着秦弓,
身首已分离啊,忠心永不变。
战士真勇敢啊,武力又威猛,
刚强彻始终啊,士气不可侵。
将士身虽死啊,精神永世存,
您的魂魄在啊,鬼中称英雄。
全诗结构
叙
赞
披挂出发
敌我遭遇
奋力死战
兵败身死
视死如归
至死不屈
浩气长存
依据
深化
思 考:
《九歌》所祭的都是自然神祇(qí),为什么最后要祭“人鬼”?
为什么诗歌描写战争场面要从敌胜我败着笔呢?
因楚怀王后期开始,就曾和秦国交战,大都是秦胜楚败。后当楚怀王入关不返,死在秦国后,民间产生强烈复仇情绪,故而在祭神时不但最后列入阵亡将士,而且用极其沉痛的心情历史地描绘战争实况,以示不忘激发斗志,这是可以理解的。
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坷遭际;他奉献给人的是那颗热烈得近乎偏执的爱国之心。他所写的《国殇》,包括其他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
试用学过的一句诗来概括《国殇》所颂扬的精神。
思 考: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检验个人行为的试金石。
诗歌主旨
《国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的描述,高度赞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烈残酷战争场景
为国捐躯的楚军将士们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勇敢献身精神
楚国人民对牺牲将士们的崇高敬意和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引用资料:
1. 傅抱石《屈子行吟图》
2. 华三川《云中君》
3. 斐来飞去《行走羌塘》摄影作品
(http://www.jazz-)
4. 张旺CG作品《刑天》《国殇》《风林火
山》《战国车马》
(http://www.)
5. 王可伟油画《国殇》《车战》《火牛》
6. 电视剧《贞观长歌》片段(源自土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