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九单元测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一、选择题
1.
能证明硝酸钾在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是(?
)
A.?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没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温度不变,向该溶液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2.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中应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C.油水中,油是溶质,水是溶剂
D.溶质都以分子形式分散在溶剂里
4.
10℃时,将3g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两种物质的溶解情况(见图I),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见图Ⅱ)。下面对甲、乙两物质的判断,错误的是(?
)
A.?1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温度升高至25℃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C.?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a
D.?可用降温结晶法分离甲、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5.将100
g
5%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进行下列操作,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
A.蒸发掉20
g水,无晶体析出
B.加入20
g
5%的氢氧化钠溶液
C.加入20
g固体氢氧化钠,使之完全溶解
D.加入20
g水
6.如图2-Z-1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能是
( )
图2-Z-1
①稀盐酸和石灰石
②稀硫酸和锌
③水和氢氧化钠
④水和硝酸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一杯7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 )
A.由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
B.溶质质量不变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8.
如图是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KNO3的溶解度与NH4Cl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C.?t1℃时,NH4Cl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肯定无晶体析出
D.?t2℃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NH4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9.为比较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查得101
kPa时,M、N两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0.023
L,=0.023
L。则在101
kPa、30
℃时,M、N两种气体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SMB.SM=SN
C.SM>SN
D.无法比较
10.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B.?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均能析出晶体
C.?将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b>a=c
D.?t2℃时,等质量a和c溶于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所需水的质量为:a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其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10
g某物质完全溶于水中形成100
g溶液,则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10%
D.一定温度下,将氯化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2.图2-Z-3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2-Z-3
A.温度大于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把t1℃时乙、丙的100
g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4℃,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不可能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乙、丙三种溶液
D.有甲、乙两溶液各100
g,当温度由t4℃降至t1℃时,乙析出的晶体可能比甲多
13.某物质能与水反应,将少量该物质加到饱和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一定是二氧化碳
B.反应后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少
C.反应前后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
D.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B.当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
C.对接近饱和状态的任意溶液,都可以通过降低温度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D.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大
15.图2-Z-4中Ⅰ表示甲、乙的溶解度曲线。t1
℃时,分别将2.0
g甲、乙两种晶体(都不含结晶水,两物质间不反应且都不与水反应)加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完全溶解;升温到t2
℃时,烧杯中出现图Ⅱ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2-Z-4
A.a曲线是甲的溶解度曲线
B.t2
℃时的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C.将t2
℃时两烧杯中的物质混合,充分搅拌,一定无固体剩余
D.将B中的溶液由t2
℃降温到0
℃析出的乙晶体质量与A中的溶液由t1
℃升温到t2
℃析出的甲晶体质量相等
二、填空题
图2-Z-5
16.小意和小明两同学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小意同学做了如图2-Z-5所示的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固体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
(2)小明同学补充了如图所示的C试管的实验,他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
17.请根据如图2-Z-6所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图2-Z-6
(1)在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 的方法提纯a。?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
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将t1℃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是 。?
(5)在t2℃时向盛有50
g
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6)将t2
℃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7)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30
40
50
60
70
80
90
KNO3的溶解度/g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①30
℃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 (只列出表达式)。?
②90
℃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溶液按图2-Z-7所示进行操作:
图2-Z-7
90
℃时的KNO3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图中n的数值为 。?
18.
根据NaC1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5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g;
(2)NaCl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20℃时,将20gNaCl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
(4)将20℃时的NaCl和KNO3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50℃,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NaCl________KNO3(填“>”、“=”或“<”)。
三、实验题
19.
下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上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
(2)图②中,有一种塑料仪器,其名称是________。
(3)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所需NaCl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此时应________。
A
增加适量氯化钠?
B
减少适量氯化钠?
C
调节天平平衡螺母
(4)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________。
(5)根据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________(水的密度为1g/mL)。量取读数时,下图视线角度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标号)
(6)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贴上标签。请填写标签。________
(7)反思: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则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0.
小明周末从凤凰山带回一瓶浑浊的山泉水,他在化学实验室模仿自来水厂净化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________水。
(3)小明用得到的蒸馏水配制50g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配制该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①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5g,水________mL(水的密度为1.0g/cm3);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用规格为________mL(填“10”、“50”或“100”)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③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________。
四、计算题
21.电解水时,常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使反应容易进行。现将加有氢氧化钠的水通电一段时间后,生成1
g
氢气,其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也由4.8%变为5%。请计算电解后剩余水的质量。
22.
称取NaCl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11.1g,加入100.0g水配成溶液后,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所加CaCl2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
)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aCO3的质量是________g。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B 2.C 3.B 4.C
5.C 6.B 7.D 8.D 9.A
10.D 11.D 12.D 13.BD 14.B
15.CD 16.(1)溶剂的性质(或溶剂的种类)
(2)溶质的性质(或溶质的种类)
17.(1)t1
(2)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3)c>b>a (4)a=b>c
(5)75 (6)c>b>a
(7)①×100%
②不饱和 93.5
18.
(1)85.5
(2)KNO3
(3)68
(4)>
19.
(1)②⑤①④③
(2)药匙
(3)A
(4)18.2g
(5)163.8mL;D
(6)NaCl溶液,10%
(7)偏小
?
20.
(1)过滤;AC
(2)硬
(3)45;50;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21.解:设已分解水的质量为x,原溶液的质量为y。
2H2O2H2↑+O2↑
36
4
x
1
g
= x=9
g
y×4.8%=(y-9
g)×5% y=225
g
剩余水的质量为:(225
g-9
g)×(1-5%)=205.2
g。
答:电解后剩余水的质量为205.2
g。
22.
(1)10.0
(2)解:设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x=10.6g
?
y=11.7g
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答: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