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Ⅱ第二单元第一课
开辟新航路
今天我将分五个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1.说教材、2.说教学目标、3.说教法学法、4.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开辟新航路》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课的内容。主要有三个子目:东方的诱惑、新航路的开辟、走向会合的世界,也就是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及条件、过程、影响三个方面介绍新航路开辟的历史。
2.教材地位: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Ⅱ第一个单元的内容介绍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从第二单元开始学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本课内容相当重要,上承古代中国,下启近代世界。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真正开始融合为一个整体。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随后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发展.
二.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我的三维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包括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宗教根源、商业原因、经济根源)、经过(包括四位航海家和四条航线)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用史料、图片展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通过动态地图演示、表格归纳、历史比较、问题讨论等方法探究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培养其读图识图、归纳、比较、总结和概括历史的能力;通过讨论探究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能辩证看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并学习探险家们不畏艰险、勇于开拓探索的精神,同时通过讨论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认识到新航路开辟既是历史的进步,也充满了血腥味和罪恶感。
2.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以及影响
突破方案:通过展示历史材料和图片,让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和图片,归纳出答案,并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
难点: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
突破方案:进行模拟陪审团辩论,理解其进步性与灾难性,形式新颖,又形象生动,让学生感知历史,易于理解。
三.说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大致了解,有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缺乏深度,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不强。针对这一情况,我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教法和学法。
2.教法:史料分析法、图表归纳法、动态地图演示法
依据:由于历史学科的课程内容是过去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它不能重演,也无法实验,所以学生往往对历史知识感到比较抽象而且没有认同感。所以我通过展示相关史料、图片和相关视频,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活跃思维和课堂气氛,增强学习效果。
3.学法:角色扮演法、历史比较法
依据:让学生真正地感知历史,培养养他们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归纳比较的能力,更是突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2分钟)
问题导入: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如果你们要去欧洲的国家,你们会怎么去呢?”学生回答后,再提出问题:“15世纪的欧洲人要到东方,要如何来呢?其实当时的西欧人为了能够到达东方,做了很大努力。”以此来导入本课。
依据: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疑问,能够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三)讲授新课(37)
1.东方的诱惑:原因及条件(12分钟)
(1)问题探究:回到导入中的问题:西欧人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他们为什么要到东方?当时东西方之间没有其他通道吗?
我将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材料阅读,设计探索性问题,引入这个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归纳知识问题的能力,养成论从史出的习惯。并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突破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了”寻金热”以及奥斯曼帝国阻断原有的商路。
(2)情境探究: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你觉得你需要些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远洋航行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开辟新航路所要具备的条件。
依据: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感知历史,突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至此,可以说:新航路的开辟万事俱备,只欠水手。而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勇敢的航海家就走在探索新航路的前端。从而引出第二个子目:新航路的开辟。
2.新航路的开辟(经过)(13分钟)
(1)给出表格,展示地图,让学生看地图并结合课本找出答案填写表格,看图填表格,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并锻炼其归纳能力;通过师生合作填表格的方式可以增加师生的互动。
最后播放开辟新航路的动态Flash视频,加深印象。运用动态地图演示法,使开辟新航路的过程形象化具体化。
为了进一步深化历史思维,培养学生历史比较能力,我设置了以下探究题目:对比分析评价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
分别从航海时间、船队性质、经费来源、航海目的、船员组成、扮演角色、和历史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航海时间 15世纪早期 15世纪末、16世纪初
国家 中国 西方国家
船队性质 皇朝特遣船队 私人航海探险队
经费来源 国库支付 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资为主,王室赞助
航海目的 宣扬国威 寻找黄金,打破奥斯曼土耳其束缚
船员组成 官吏、士兵、水手、工匠 冒险家、投机商、水手、工匠
扮演角色 外交使臣 海盗
历史影响 宣扬国威、厚往薄来 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通过一系列的比较从而得出新航路 的开辟为何可以不断发展,为西方的资本主义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二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戛然而止。
3.与世界会合(12分钟)
首先,回答导入中的问题: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可以到达东方了。进一步提出:但开辟新航路,除了这个意义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影响?进而进入本子目的学习。
(1)给出材料: 1982年,曾有36个国家的代表联名向联合国提议,要求于1992年10月12日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五百周年举行世界性的纪念典礼。但是1992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法律系对哥伦布举行了一次审判。身着15世纪服装的12人陪审团进行了三个小时的审理后一致裁定:被告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现年541岁,意大利人,在500年发现美洲新大陆期间犯下了谋杀、剥削奴隶、专职、灭绝种族的屠杀、给未成年者定罪、强奸及搞国际恐怖主义等7大罪行,判哥伦布350年“监禁”。
(2)模拟陪审团进行辩论: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明白“地理大发现”的形成过程,理解开辟新航路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画知识结构图呈现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并解释“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等概念。
(3)展示《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和《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还有现在的世界地图,运用对比法,让学生形象具体地理解新航路开辟之前和之后的世界市场的发生的变化。
依据:回到导入,让整个课程融会贯通。模拟辩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此处设计“模拟陪审团”是本课教学的一个亮点。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其更加形象地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其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新课
我将依据三维目标的要求来巩固这堂课,突出重难点,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重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以及影响
难点: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