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复习检测卷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复习检测卷及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6 21:2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检测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思想家王夫之说:“始皇帝纳丞相李斯之言: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以长民者皆居民上。”他评价的是秦朝(

A.推行郡县制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文字
D.建立丞相制
2.从西周实行分封制到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疆域拓展的需要
B.经济发展的需要
C.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奖励功臣的需要
3.【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有关秦始皇措施的图示所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
4.秦始皇堪称“千古一帝”,他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

A.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B.修建了雄伟的万里长城及灵渠
C.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和统一度量衡
D.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
5.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社会政治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和巩固
B.国家领土的空前统一
C.儒家学说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D.民族关系的不断发展
6.【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材料中“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百官
B.掌管军事
C.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D.管理全国宗教事务
7.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国家统一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儒家思想问题
8.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下图展示了在海昏侯墓发掘的约200万枚重达10余吨的五铢钱。五铢钱是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发行的(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光武帝
D.唐太宗
9.【核心素养·唯物史观】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10.从汉武帝之孙刘贺墓中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竹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有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些出土文物表明(

A.焚书坑儒余波未了
B.造纸术推动文化传播
C.汉代儒学成为正统
D.八股取士在当时盛行
11.张骞通西域使天山南北地区在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原连为一体,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的广大地区的交通路线逐步开辟,形成了著名的通商要道(

A.茶马古道
B.驰道
C.丝绸之路
D.蜀道
12.【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凿空”是指张骞出使(

A.西域
B.西藏
C.西非
D.西欧
二、综合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史为鉴明得失】
材料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停止),以(因为)有侯王。赖宗庙(依靠祖宗的保佑),天下初定(刚刚安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据材料,说说秦始皇所述是其前代哪一政治制度的弊端。针对这一弊端,他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措施?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交往利进步】
材料如图
根据材料,回答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
3.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原文大意:各国丈量田地的单位不同,车辆的轮距和道路的宽度不一样,法律制度不相同,穿戴也都不一样,语言不同,字形各异。)
——《说文解字》
(1)为了解决材料中出现的这种情况,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采取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为了巩固秦朝的疆域,统治者在边疆修筑了什么军事设施?在地方实行哪一项制度?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汉书》
材料二
“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西汉与乌孙联姻成功。……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从骠侯赵破奴带属国骑兵及郡兵数万攻姑师、楼兰……”“在河西开设四郡,肃清东西交通的大道后,西汉便开始在西域的中心地带屯田,确立经营西域的根据地。”
——郭丽《西汉时期的西域开发及其民族关系》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分析此事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经营西域”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3)概括指出上述材料中措施的共同作用。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命为“制”,今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
(1)材料一是关于皇帝制度的描述,依据该材料概述这一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陈寿《三国志》
(2)材料二中“罢侯”“置守”分别指的是什么?秦始皇采用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
——张居正《杂著》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创制立法”的影响。
(4)概括秦统一中国的意义。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A
5.A
6.A
7.D
8.B
9.B
10.C
11.C
12.A
二、综合题
1.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或“将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
2.促进了欧亚文明的交流与发展。(符合题意即可)
3.(1)统一文字、车轨、度量衡。
(2)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长城;郡县制。
4.(1)事件:颁布“推恩令”;作用: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2)方式:派使节、联姻、战争、设郡县、屯田等。作用: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对西域(或今新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拓展了大一统基业。
(3)巩固统治(或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言之有理即可)
5.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2)“罢侯”:废除分封制;“置守”:实行郡县制。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4)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的混乱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