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XS)
第7课时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50页。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
2.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体会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能力。知道生活中的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 。小雯和小婧两位小朋友就运用有规律的方法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看!这就是小雯布置的房间。(电脑出示:小雯的房间)
提问:谁发现了房间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有规律?
集体汇报,让学生各抒己见。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小婧看见小雯把房间布置得这么漂亮,她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电脑出示),我们一起到小婧家做客吧!(好)你看!这就是小婧布置的房间。可是,这里有规律可循吗?(生反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找规律。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师:窗帘的图案有规律吗?如果有,有什么规律?先跟小组里的同学商量、讨论一下。3分钟后,谁来说?
(1)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发现。(小组讨论)
(2)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说规律,注意语言表达清楚。
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等。
(3)课件演示规律,深化认识。
(窗帘的规律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
师:窗帘的图案有这样的规律,那么沙发的图案呢?(出示课件)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发现。
师:谁还发现哪里有规律吗?
生:地毯上的图案有规律。
学生自由讨论有什么样的规律。
把同学们发现的规律进行分析: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我们叫这种排列为循环排列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找出了窗帘和沙发上图案的规律,真棒!为了让我们玩得开心,小婧为我们设计了一个过关游戏。有胆量挑战吗?(有)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字母或图形,并说明理由。
(1)1,1,2,1,1,2,1,1,2,______,______,______。
(2)A,A,B,A,A,B,A,A,B,______,______,______。
(3)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认真审题,明确解题要求。
请同学们尝试一下,动手填一填。
请学生汇报一下这些题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生1:第(1)题是1,1,2的不断重复。
生2:第(2)题是A,A,B的不断重复。
生3:我发现这三道题的规律是一样的,都是一组一组的不断重复。
师:像这样几个图形或数字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我们叫这种排列为循环排列规律。
3.教学例3。
课件出示例3。
先找规律再填空。
1,1,2,3,5,8,________。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例题,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然后小组内交流,比一比,看一看,谁找到的规律多。
汇报规律。
师:谁能把小组交流的规律,和班里其他学生交流交流呢?谁来说一说。(生举手回答)
生1:我发现,1+1=2,2+3=5。
生2:我发现,第三个数是前两个数的和。
师小结:本题的规律是相邻的两个数加起来等于它们后面的数。
4.教学例4。
出示例4的小圆形,你能看出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吗?拿出学具试一试。
让学生边摆边算,找出规律。
小组合作交流想法。
师: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
生:先摆3个圆片,依次增加3个圆片。
师:横线里应填几?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括号里应填15,再摆15个圆片。
我们根据圆形的个数的特点,每次增加3个。
学生汇报后,师进行小结。
重点说明:找规律时,要看数字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数字增加或减少了多少。
师:你可以仿照例2的规律自己创造出一些拥有这些规律的图形吗?展示你创造出来的规律,并汇报你的规律是什么。
生排列后全班展示。
三、巩固练习
1.括号里的数字是什么。
(1)2、3、5、8、13、21、( )、55。
(2)96、( )、24、12、6、3。
2.说说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3.做课堂活动第2题。
让学生摆完后,全班展示,并说一说有什么规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规律?
【板书设计】
探索规律
(1)1,1,2,1,1,2,1,1,2,______,______,______。
(2)A,A,B,A,A,B,A,A,B,______,______,______。
(3)
(4)1,1,2,3,5,8,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