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动物的神经调节及行为
巩固练习C
1.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示意图。图甲中e对应图乙中的( )
A.① B.② C.④ D.⑤
2.对下图中的盲道和手语翻译,分析错误的是( )
A.盲道地砖表面的凸起,可刺激盲人足底皮肤中的感受器产生兴奋
B.盲人在盲道上平稳地行走,是由于小脑具有保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C.手语翻译者做出的手势,可在听力障碍者的眼球中形成视觉
D.听力障碍者通过手语获得信息并做出反应,这一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3.训练动物走迷宫:蚯蚓需要 200 多次尝试而小白鼠只需要几次就能成功。该实验说明( )
A.蚯蚓不具有学习能力
B.小白鼠走迷宫是先天性行为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弱
D.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4.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孔雀开屏 B.鹦鹉学舌 C.蜘蛛结网 D.雄蛙呜叫
5.血管如何调节皮肤的散热量?小科同学设计实验模拟皮肤的散热,三个水槽,一个水槽中放着水泵和热水,另外两个水槽中放着冷水,各有一卷小口径塑料管和大口径塑料管,管子串联并与泵连接(可输送热水),由水泵吸热水,热水经塑料管,最终回到热水槽,过程中热水不会进入冷水槽。下列预测和分析错误的是( )
A.热水模拟血液,冷水模拟皮肤所处的环境
B.大小口径的塑料管模拟血管的舒张和收缩
C.大口径比小口径所在的冷水槽升温慢
D.人体血管的舒张收缩由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协调控制
6.2020年初,新冠肺炎“来势汹汹”。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较严重时会导致肺炎、严重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好预防工作,其中勤洗手从防治传染病的措施来说是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发热时消化功能下降,原因是酶的活性降低了
C.若某人体温一直维持在40℃左右,此时他的产热大于散热
D.要治疗某人的病毒性肺炎,要给他使用抗生素
7.如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针刺激一个健康人的手指后立即缩手,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的③
B.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①→②→③→④→⑤
C.若某人②断裂,用针刺激其指尖,他能完成缩手反反射,但无痛感
D.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8.如图为缩手的反射过程示意图, 若此人传出神经 D处受损,手碰到高温物体,则此人(? )
A.不能缩手,感觉到痛? B.不能缩手,感觉不到痛
C.能缩手,感觉到痛 D.能缩手,感觉不到痛
9.如图为某人手指被蔷薇刺扎到后迅速缩手的反射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属于简单的反射
B.该人被蔷薇刺扎扎到后的疼痛感觉形成于脊髓
C.该反射中,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①→③→④→⑤→②
D.若某人只是⑤处受损,用针刺一①处,此人有痛觉,无缩手反射
10.科学家记录小鼠在迷宫中的表现,完成迷宫任务后,甲组小鼠得到食物奖励,乙组不会得到奖励,结果如表,分析正确的是( )
A.条件反射的建立与非条件反射无关
B.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
C.甲组小鼠的表现说明其建立了条件反射
D.实验说明乙组小鼠不能建立条件反射
11.通过手术破坏了家兔小脑的一侧,下列与此手术无关的是( )
A.躯体两侧肌肉紧张度不同,体态失常
B.一只眼睛失明
C.躯体失去平衡能力
D.动作不协调
12.①蜜蜂采蜜
②蜘蛛结网
③黑猩猩从高处摘取食物
④小鸟喂鱼
⑤母鸡孵卵
⑥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
⑦大山雀偷饮牛奶
上面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①②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13.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树枝钓取白蚁作为食物,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实例与上述的动物行为类型相同的是( )
A.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鱼 B.大山雀偷喝牛奶
C.机器人学弹琴 D.蜜蜂采蜜
14.某科学学习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如下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动物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165 32 5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15.“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其他小鸟的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雏鸟。对小鸟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③是后天学习行为 ④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6.如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状态下组织、器官的产热百分比,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该图描述的是人在安静时各器官的产热比
B.人体各个器官主要靠分解糖类释放热量
C.人体释放的能量部分用于维持体温恒定
D.由图可知剧烈运动时的产热器官主要是骨骼肌
17.2019年,全球领先的绝热、保暖材料---优倍暖实现量产。由该材料制成的衣服比 同尺寸的羽绒服更薄、更轻、保暖效果更好。寒冷的冬天人们除穿上保暖的衣服保持恒定的体温外,下列途径不.能.依靠的是( )
A.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多,皮肤温度升高
B.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少,皮肤温度降低
C.骨骼肌不自主地颤抖,使体内热量成倍增加
D.脑干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控制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教室清洁与通风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B.解剖一朵花,观察其结构,在子房内看到的白色小颗粒是花药
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D.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不利于散热
19.中国·长兴2019龙之梦·太湖图影国际马拉松赛于11月24日上午7:30在长兴县太湖龙之梦乐园钻石酒店前广场鸣枪开跑。下列是有关运动员在参赛过程中体温调节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运动员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B.运动员皮肤血管舒张以增加体表散热
C.运动员的主要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 D.运动员大汗淋漓,原因是体内的产热大于散热
20.有关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盆栽植物放置在窗台上一段时间后会表现出明显的向光生长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在起作用
B.用针刺手,手会迅速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人体在炎热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加,此时人体产热量远高于散热量
D.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引起侏儒症
21.冬季泡脚既暖身又保健。在泡脚过程中,人体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 B.皮肤中立毛肌收缩
C.体内温度比平时要高得多 D.骨骼肌的产热量大量增加
22.“男生女生向前冲”是安徽电视台推出的一档全民健康榜样节目,深受全国各地观众的喜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Three,two,one!Go!”随着一声口令,选手迅速起跑,开始闯关。选手听到口令立即起跑,这属于____________反射,完成反射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_中(填数字),参与调节的高级神经中枢有___________(填数字);
①听觉神经;②大脑中的听觉中枢;③脊髓;④鼓膜;⑤耳蜗;⑥听小骨;⑦支配肌肉的神经;⑧躯体运动中枢;⑨与起跑有关的肌肉
(2)在“翻转空间”一关,选手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主要依靠__________(填“小脑”、“脑干”或“脊髓”)的调节功能;
(3)选手在比赛中消耗的能量是体内细胞通过____________作用释放出来的。该生理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由_____________排出体外;
(4)不论距离远近,观众席上的小强都能看清楚选手的每个动作。这是因为眼球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具有调节作用,能够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正好落在__________上,并最终在______________形成视觉;
(5)活动现场,观众们时而为选手的成功欢呼,时而为选手的失败叹息。他们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速等现象,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受到________的调节。
23.2019 国际脑神经科学学术峰会于 12 月 14 日在西安隆 重召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如图所示是反 射弧与应答性反应的示意图:
(1)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递顺序是_________ (填字母)。
(2)在缩手反射中,有时手不缩回,如在打针时,虽痛 但可忍住不缩手。这说明_________。
24.在一个鱼缸里,用灯光和鱼饵重复多次作用于金鱼,一段时间后,只要灯光一亮,金鱼就会游到鱼饵投放处。
(1)金鱼的这种行为是( )
A.先天性行为 B.本能
C.后天学习行为 D.自发行为
(2)训练金鱼时,灯光与鱼饵应( )
A.同时出现
B.先亮灯光,再投鱼饵
C.先投鱼饵,再亮灯光
D.两者出现不需要一定的时间顺序
25.巴甫洛夫通过手术从狗的唾液腺导管处引出瘘管到体外,然后做了以下实验:①给狗喂食,有唾液从瘘管流出;②单以铃声刺激狗,瘘管处无唾液流出;③每次喂食以前先响一次铃,然后再喂食物,如此重复多次后,若只响铃声,也有唾液从瘘管处流出;④若以后每次只响铃声不喂食物,则从瘘管处流出的唾液量逐渐减少,最后无唾液流出。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是 (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学习行为”)。
(2)从实验可知,铃声的刺激能引起狗分泌唾液的条件是 。
(3)实验④说明 。
(4)若以光照代替铃声,重复上述的实验步骤,请推测狗 (填“会”或“不会”)发生流唾液的行为,理由是 。
26.下列行为:①小明听到有人在吆喝卖梅子,嘴里分泌唾液;
②小明看到了青绿色的梅子,分泌唾液;
③小明吃到了酸酸的梅子,分泌唾液;
④小明想起去年在外婆家吃到过梅子,分泌唾液。
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________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________。
27.2019年10月20日,小金参加了2019梦想小镇半程马拉松。请回答问题:
(1)比赛前一天,小金对自己的体温及其生活环境温度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测量,如图所示,图中_____表示小金的体温变化曲线。
(2)比赛当天,小金听到枪声起跑,这属于_____(选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3)在比赛中小金出现了气喘吁吁、全身冒汗现象,此时身体产热的主要部位是_____。
(4)跑了一半路程,小金感到疲劳,但仍然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的中枢位于_____。
28.在公路自行车赛中,中国队一举夺得女子个人和团体的双料冠军。选手们骑完全程79.75里后,气喘吁吁,全身冒汗,此时皮肤下的血管处于图中的________(选填“A”或“B”)状态。但选手的体温变化保持动态平衡,此过程是通过________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29.白尾黄鼠是沙漠地区的一种哺乳动物,它在高温环境下体温的昼夜变化如图所示。
(1)该动物属于_____________(选填“恒温”或“变温”)动物;
(2)该动物在6时至9时产热量_____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散热量;
(3)该动物是通过___________(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体温的。
30.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等情况而改变。那体温会随运动强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吗?晓东在家里利用体温计、跑步机等器材进行了下述实验:
(1)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走10分钟后,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
(2)休息30分钟后,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跑10分钟,再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晓东得出:人的体温变化受运动强度的影响,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
①晓东把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带到学校里和老师及同学分享,大家发现晓东的实验有一个明显的不足,请帮晓东改进:________。
②进行剧烈运动后,晓东脸变得通红,这个原因是由于运动时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___,脸部皮肤中的血管处于图中________(填字母)状态,导致皮肤中血流量的改变,从而出现满脸通红的情况,可帮助人体散热。(如图中B为正常状态)
31.为测量人的反应快慢,A、B两位同学按图甲所示做好准备,直尺保持竖直状态,0刻度端朝下且位于被测试者的拇指和食指之间。A同学突然松开直尺,B同学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记录B同学捏住尺的那个位置刻度。重复上述实验,求出平均值。再让B同学在听音乐时,进行上述实验。接着A、B同学交换角色,再重复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被测试者
A同学 B同学
不听音乐 听音乐 不听音乐 听音乐
刻度距离(厘米) 21 23 17 19
(1)为准确比较A、B两同学反应快慢,实验时应尽可能控制相同的量有______。(写出一点)
(2)本实验通过观察________反映人的反应快慢。
(3)听音乐对A、B同学反应快慢都有影响。若尺子在下落时通过的路程s与时间t存在如图乙所示的关系,则受“听音乐”影响更大的是_______。
答案
1-5 ACDBC 6-10 BCABC 11-15 BBBAC 16-21 DACDBA
22.复杂 ⑤ ②⑧ 小脑 呼吸 呼吸系统 晶状体 视网膜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激素
23.e d a b c 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 或者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
24.C B
25.(1)后天学习行为
(2)先响铃声再喂食物,多次重复
(3)条件反射建立后需要不断用非条件刺激来强化和巩固,否则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4)会 狗听到铃声流唾液属于后天学习行为,若用光照代替,所起到的作用和铃声是一样的
26.③ ①②④
27.甲 条件 骨骼肌 大脑皮层
28.A 脑干
29.恒温 大于 脑干
30.未测量安静状态时的体温 骨骼肌 C
31.食指和拇指之间的距离(或拇指对准零刻度线) 捏住尺子的刻度数(或刻度距离) B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