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7 09:3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危机·转折·新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10—1936.10
1933年9月
1934年10月
1936年10月
1935年10月
①国民党发动


突围西进
1935年1月
第五次“围剿”
长征

会议
中央红军

会师
遵义
吴起镇





会师
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
四渡

巧渡

飞夺⑥
爬雪山
过草地
会宁地区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教材81-83页,找主干知识点,把时间轴补充完整。
红军和根据地发展
国民党统治危机
国民党发动“围剿”
危机:被迫转移
次序
时间
国军人数
红军人数
比例
红军主要
指挥者
红军作战方针
和游击战术
结果
第一次
1930.11
-1931.1
10万
4万
2.5:1
毛泽东
朱德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歼灭。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红军胜利
第二次
1931.3-5
20万
3万
7:1
毛泽东
第三次
1931.7-9
30万
3万
10:1
毛泽东
第四次
1933.2-3
30万
7万
4:1
周恩来
朱德
中央苏区第一至四次反“围剿”概况
问题:据表中信息,概括双方兵力对比情况,归纳红军取得四次
反“围剿”胜利的主要原因。
危机:被迫转移
问题:据“相关史事”说说李德来自哪里?结合图片,说说他是
如何指挥红军进攻和防御的?结果怎样?
危机:被迫转移
我们一定会回来
危机:被迫转移
危机:被迫转移
材料一
那时不管在中央苏区,还是鄂豫皖苏区或湘鄂西苏区,都是处于敌人四面包围中作战。敌人的方针就是要扭在苏区边沿和苏区里面打,尽情地消耗我苏区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我们陷于枯竭,即使取得军事上若干胜利,也不能持久。
——《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
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前后,中央苏区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困难既来自外在的压迫,同时也有内生瓶颈的制约。由于国民党军的全面封锁,中央苏区活动空间不断被压缩,人力、物质、经济、政治资源都日显匮乏,中共在苏区的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作战资源成为中共在即将到来的消耗战中的最大难题。
——黄道炫《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
问题:据材料,说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还有什么客观原因?
材料
红军长征开始后,博古等推行“左”倾错误方针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将战略转移和突围变成了大搬家式的行动,带着笨重的机器,行动迟缓,一天只能走一二十里路……在连续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后,遭遇国民党重兵夹击,付出了很大代价。12月1日,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全军从出发时8.6万余人减至3万多人。
——张海鹏等《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问题:据材料,指出博古等人在指挥红军撤退中犯了什么错误?
危机:被迫转移
五岭逶迤腾细浪
湘江·1934年
强渡乌江
危机:被迫转移
转折:遵义会议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82页第二段,把遵义会议的内容补充完整。
纠正
,肯定

取消
,选举

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转折: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14年
三人军事
指挥小组
材料一
党中央在紧急关头召开遵义会议,坚决纠正了当务之急的党在军事上的错误,这就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在党内长达4年的统治,从而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在极其危险的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从此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亓阵之等《长征:英雄与信仰的史诗》
转折:遵义会议
材料二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在有了成功和失败的丰富经验的情况下召开的,因而开成了一个成功的会议、团结的会议。遵义会议是我们党成熟的标志。
——邓广瑾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记》
问题:关于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材料一、二与教材82页第三段
文本对比,你认为哪种表述更严谨?
新局:会师陕甘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跳出敌人包围圈
国军的
围追堵截
新局:会师陕甘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恶劣的
自然环境
材料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新局:会师陕甘
读材料,看习总书记如何总结长征精神五个方面的深刻内涵。
新局:会师陕甘
陕北人民迎救星
三大主力会师
新局:会师陕甘
材料二
长征是一个革命的大熔炉,培养和锻造了党和红军的大批骨干……新中国成立后授予军衔的10名开国元帅中有9人,10名大将中有8人,57名上将中有48人,177名中将中有157人,1359名少将中有857人参加过长征,这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邓广瑾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记》
材料一
材料三
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问题:用上述材料印证教材84页第一段长征胜利历史意义的文本。
危机·转折·新局
革命任务
革命中心
反蒋(国内革命战争)
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观察时间轴和路线图,说说你对本课主题的理解。
东南
西北
朗诵萧华将军的《长征组歌》(共10首:《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跃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大会师》),自选1首,录制音频,或独立完成,或多人合作。
音频文件以学校+班级+姓名命名,发送到邮箱729376521@
作业
等待你们的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