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0课《包身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0课《包身工》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07 14:1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包身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和阅读的能力,并且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2、学生掌握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了解课文结构。
学习《包身工》的写作手法:点面结合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教学重点:
本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典型人物、场面的描写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很快就要放暑假了,有些同学会去打暑期工,现在我们工作会比较自由,工资待遇也不会太低,可在过去,有一批你们的同龄人,我们工作没有自由,没有薪水,甚至会遭到别人的毒打,她们有个专属的名字,叫“包身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报告文学《包身工》。
文体介绍:
报告文学是采用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它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文学创作的“轻骑兵”。 其特点是: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作者介绍
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县人。现代剧作家,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创作和电影创作。著名的电影剧作有《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并把鲁迅的小说《祝福》、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 等改编为电影剧本。《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预习检查
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
年龄:十五六岁 性别: 女 绰号:芦柴棒、猪猡、娼妓等
工作单位:上海东洋纱厂
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以上
工作环境:三大威胁(音响、尘埃、湿气) 三大危险(殴打、罚工钱、停生意)
居住条件:十六七个人挤在一起,蜂房般的格子铺,鸽子笼一般,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
饮食条件:两粥一饭(乡下用来喂猪的豆腐渣熬成的稀粥和烂菜叶)
劳动待遇:每天三角八分(成年人的三分之一)
来历(身份):贫苦农村少女
五、分析课文
信息筛选:1、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示包身工的悲惨遭遇,集中写了她们一天的生活。请以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并进行评价。
四点一刻:起床情况 居住恶劣
四点半钟:早饭情景 饭食粗劣
五点钟:劳动情况 条件恶劣
黑夜:收工情况 悲惨命运
2、根据包身工的活动,给文章划分层次。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按时间顺序,抓住包身工们一天的三个情景,从住、吃、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第二部分(从“两粥一饭”到结尾)是全文的总结,作者概括了包身工人们的非人生活,并提出了自己的愤怒控诉。
3、教师归纳: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作者精心选材,描写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状况。他所使用的手法是 “点面结合”。
对“点面结合”的解释:
面: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
(主要框架)
↓↑
(具体内容)
点:典型人物、事件、细节、
场面
4、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哪些是“点”,哪些是“面”?
“面”:起居、膳食、工作、收入、地位
“点”“芦柴棒”、 吃不上“粥”的人、小福子、无名女工
5、从你收集到得信息中,可以看出 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
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猪狗般的非人生活
6、日本厂家为何特别愿意大量雇佣包身工?
(1)廉价(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
(2)安全(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
(3)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得自由)
7、形成包身工制度的根源是什么?
(插入背景)《包身工》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贫困,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就大量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根源: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农村破产,抵抗不了水旱自然灾害;农村破产造成大量劳动力流入城市。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起来拼命压榨剥削。
总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是使农村少女变成双重奴隶的社会根源。
(播放当代包身工图片)
8、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这篇文章?
我们必须记往:赶走帝国主义,推翻那个人吃人的社会制度,我们的先人曾付出了无数生命、血汗和眼泪。
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祖国献出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结束语
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七、作业布置
1、文章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2、找出文章中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有何作用。
八、板书设计
包身工

“面”:起居、膳食、工作、收入、地位
“点”“芦柴棒”、 吃不上“粥”的人、小福子、无名女工
总结:悲惨生活
教学反思:
《包身工》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报告文学,文章篇幅较长,所以在上这篇文章前,我叫学生事先预习课文,对包身工有个大概的了解。这堂课主要从包身工的内容和手法以及思想三个方面来讲述 。本文涉及的写作手法较多,本堂课主要抓住的是让学生了解点面结合这种手法。课堂上的节奏较快,但整体来说,学生是能跟着教师思路学习课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