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高一 科目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再别康桥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徐志摩相关文学常识,闻一多诗歌“三美”的主张
能力目标 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通过咀嚼、吟诵,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意象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诗人对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
重点难点 通过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及用具 诵读法、问题引导法
教学流程: 检查落实预案
了解作者及背景
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曾经在美国、英国留过学,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与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社,为新诗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话说,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期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诗人在他35岁时乘飞机从南京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
填空
《再别康桥》中的“康桥”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的中心意象是_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
阅读《再别康桥》,回答下列问题。
诗的开头三个“轻轻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时而放歌,时而沉默,你觉得这样写矛盾吗?说说你的理由。
2、自主学习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语速、节奏、情感。
分析鉴赏——感受意象美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3、拓展探究
(1)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整理提高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形式: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建筑美
语言: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音乐美
意境:金柳????新娘????招摇???彩虹似的梦——绘画美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但他这次重游康桥的时间,却是在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是在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通知,就在一个晴朗的下午,一个人怀着砰砰直跳的激动心情,悄悄地到康桥来找他的英国朋友的。所谓“康桥”,现在通泽“剑桥’,即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因徐志摩年轻时曾在此读书、生活过,结识过许多英国朋友,故对此常怀有一股特殊的感情。遗憾的是,因他事先没有联系好,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他。于是,他一个人就在他七八年前曾经生活过的每一块地方、每一个角落,静静地散起步来,那过去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忙,又赶着到达廷顿庄去会见另一位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的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运康轿的切身感受。
4、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名作欣赏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阅读鉴赏】
乡愁是游子心中的一种伤痛,一抹永远不会褪色的思念,也是游子的心中家园和归宿。在中国古今诗歌中,有许多描写乡愁的名篇,本诗是其中突出的一篇。
台湾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余光中这首诗歌最大的特点,是将人心中无形的愁思化作了具体可感的形象。从邮票、船票到坟墓、海峡,无论从空间还是到时间,感觉表达得是如此鲜明,触手可摸,却又意味深长。每一段的结构相似,却并不让人有重复拖沓之感,第一段话中换上几个不同的关键词,相互之间衔接自然分明,为我们塑造了一位长年在外却始终思念家园的游子形象。
想一想,诗人在每一段中所用的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与句子所表达的感情之间有什么联系?
【思考探究】
诗中,“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各有什么含义?
诗人是如何来抒发内心的乡愁的?
全诗四小节,每小节都有形容词,如“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全诗四段,结构相似,在感情表达上,是否也相同呢?
【思考探究答案】
“邮票”的含义是指“我”在书信中倾吐对家乡和母亲的思念;“船票”是“我”屡次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明证;而“坟墓”是表达“我”失去亲人的绝望和痛苦;“海峡”则是抒发对祖国大陆深切的思念和期盼。
(1)时间的顺序: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表明乡愁的连续不断和绵绵悠长,感情真挚浓烈。(2)空间感觉:邮票的两头,船票的两头、坟墓的内外及海峡天各一方,空间可以隔开亲人,却隔不断无尽的思念,令人读后意味深长。
加上这些形容词,是形成一种对比。“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从空间角度看,都是很小的,不大的物体,但正是在这些小东西和小物体上,凝聚了几代人不尽的忧愁和思念。这种对比感是强烈的,越发衬出了诗人内心乡愁之绵长悠远,表达了诗人几十年来的内心伤痛,令人为之震憾感慨。
不相同。前三段的感情表达是相同的,都是“我”对故乡母亲、亲人的思念,最后一段在感情上有一分升华,把个人的情感和希望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联系在一起,因而这种情感更具典型性,更容易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课后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