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说课稿?
我说课的篇目是《雨巷-戴望舒》(板书),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说明。?
一、关于教材、课标、学情?
《雨巷》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学习现代诗歌。本诗语言清新,旋律回环往复,意象优美,作者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给学生一种朦胧幽深的美感。?
课程标准对诗歌的要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意蕴,领悟作品魅力。审视诗歌的思想内容,给予适当评价?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由于本诗的意象对于北方的学生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展示相关资料?基于以上对教材、课标和学情分析,我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体会意境美。学习如何分析意象是本文的难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反复诵读中,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作者情怀(重点),引发共鸣,培养良好的审美态度。?
教学重点:本文的把握诗歌情感?
教学难点:针对北方学生对于诗中的意象比较陌生,我将分析意象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关于教法?
针对本文与学生特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
1、情景导入法:针对本文意象比较陌生,可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图文并茂,再现诗歌情景。?
2、问题法:为了解决教学难点,我采取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逐步体会文中感情。
?三、关于学法?
1、诵读法:为了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我采用诵读法。?
2、合作探究法:诗歌内涵解读丰富,个体对诗歌理解把握不够全面,合作探究的方法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四、教学过程?
1、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2007年春晚舞蹈《小城雨巷》?
同学们,刚才播放的唯美舞蹈,叫做《小城雨巷》,这支舞蹈来源于一位诗人的诗。这位诗人就是戴望舒,他在1927年夏天写了这首诗,这首诗让他一举成名,
这首诗就是《雨巷》。舞蹈可以从视觉直接的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而文字让我们有更多想象空间。我们刚刚欣赏完舞蹈中的雨巷,今天我们要欣赏文字中的雨巷,看看文字的雨巷带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
?2、初读文本,感知节奏?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学生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诗歌的节奏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重叠和反复的运用,双声叠韵词的运用,让学生体会诗歌一唱三叹,悠长舒缓的优美旋律。
?3、细读文本,品读意境?
在整体感知诗歌的音韵之后,学生们再次朗读,体会诗中情感。设计两个问题?:
1)诗歌中流露出怎么样的情绪?学生可以用诗中的原文词语回答,如忧愁,哀怨,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2)这些情绪由哪些意象引发来的?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意象:油纸伞、雨巷、丁香姑娘等。先用多媒体展示这些图像,激发学生感受。
着重分析“丁香般的姑娘”这一意象,教师可以介绍丁香的图片,含有丁香的古诗词,然后学生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由教师总结板书
?4、讨论内涵,丰富体验?
再熟悉了音韵美,意境美之后。学生们达到探究思考作品内涵的阶段,这个环节我涉及了两个问题。?
1)诗人为什么惆怅徘徊??
2)丁香一样的姑娘是某一个人还是有别的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插入对作者及时代背景的介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要求统一答案,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最后展示多家之言,教师加以点评、总结。最后听名家范读,再次回味本诗。
?5、课堂小结?拓展阅读?
从感受音韵之美,到探究意象之美,最后讨论文本内涵,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完成该诗的鉴赏。学生可以阅读戴望舒其他象征派诗歌如《寻梦者》
?6?、课后作业?巩固创作?
1)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结合诗歌,展开想象,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意象,写一段文字?
五、?板书设计
?雨 巷???
??????? 戴望舒?
意象????特点?????????象征意义?雨巷????幽深、寂静?
油纸伞???复古、怀旧???????心情?
丁香般的姑娘????美丽、高洁、愁怨???恋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