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课件(共22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1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课件(共22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1-07 11:34:51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2015年3月12日植树节,人民日报公众号从64个方面介绍了一棵树的价值:一棵50年树龄的大树,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外,价值在百万元以上。
问题:1.为什么一棵大树的价值如此之高呢?
2.除了生产氧气、涵养水源、提供栖息地等价值,树木还有哪些价值?
1.通过实例,说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与价值。
2.举例说明人类如何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学习目标】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
1、概念: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从自然环境中获得食物、淡水、木材、各种矿产……还享受了自然环境提供的质量良好的空气、舒适的气候以及娱乐和审美体验等),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服务功能类型、作用
类型
价值
供给服务
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如食物、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淡水),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调节服务
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如自然界中的水能调节温度的波动幅度、净化空气、容纳和降解人类排放的废弃物等。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来化解。
文化服务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可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支撑服务
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是保障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包括:养分循环、光合作用、水循环、土壤的形成等。
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的作用是保证自然环境自身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基本原理是由太阳能持续提供维持自然环境运行所需要的能量;通过生物控制的养分循环实现物质和能量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使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形成一个变化的物质循环;依靠生物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使自然环境能够适应外界条件变化并维持稳定。
举例: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3.自然资源服务功能的变化
1.农业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是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可再生资源。
2.工业社会从可再生资源扩展到金属、非金属、煤、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实现了种类上的不断增加。
在数量上,用于支撑现代工业社会所需的自然资源数量远远多于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人类对资源的消费量激增,是产生资源问题的原因之一。
森林的多种服务功能,多种服务功能同时存在
空气“净化器”、土壤稳定器、洪涝控制器、
生物栖息地、旅游栖息地······
【探究一】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结合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简析叙州区在低山丘陵地区大量种植油樟的益处?
材料一:油樟属常绿乔木,喜湿喜暖
,抗虫性较强,耐寒性较差,三年
即可郁闭成林。油樟叶经蒸馏冷凝可提取樟油,樟油在日化、医疗等产
业中用途较大。
材料二:2017
年,“宜宾油樟”正式注册成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了叙州区(原宜宾县,2018年6月撤县改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的突破。叙州区(位置见图2)位于宜宾市西部,平地少、坡地多。叙州区现有油樟35万亩(分布见图3),但分布相对分散,且仅占林地面积的1/6。
叙州区是全国最大的油樟基地,樟油产量占全国70%以上。图4示意油樟种植
材料三:在某个季节,叙州区村民纷纷
上山收集油樟落叶,并利用简易蒸馏器蒸煮樟叶,获取樟油蒸煮后的樟叶及山坡上的枯枝还可作为薪柴。其他季节村民可进城务工。
就供给服务而言,种植油樟可以增加樟油产量,蒸煮后的樟叶及山坡上的枯枝还为农民提供了充足的生活能源;
就调节服务而言,低山丘陵地区的油樟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油樟还可以抑制虫害;
就文化服务而言,油樟林可以作为乡村旅游资源;
就支撑服务而言,大量种植油樟可以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水循环、维护生物多样性。








气候失调
水土流失
风沙肆虐
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发
环境的调节功能下降,可能打破环境的稳定状态,支撑服务功能受到损害,会影响到环境的供给功能……
1.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的必要性(原因)
如果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受到损害,有可能打破自然环境的稳定状态,甚至使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变化,自然环境的供给和调节服务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就会使自然资源的供给难以为继。
有毒、有害物质就不能完全得到净化。
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的原则
(2)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人类获取的自然环境的不同服务有时是相互冲突的。为了可持续利用就需要综合权衡,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以获得自然环境服务的利用效益最大化和不损害自然环境)。
(1)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的极限。
人类通过修建水坝获得水能资源,调节水资源的供应量,提高应对旱涝灾害的能力,但同时也会对自然环境的其他服务功能造成一些影响(图1.4)。
【探究二】讨论修建水坝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可能影响
文化功能
供给功能
调节功能
供给功能
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
供给功能
供给功能
读图说出修建水坝影响了自然环境的哪些服务功能?
黑杨树具有生长快、吸水多的特点,产于我国新疆。其因良好的经济效益被引进并大面积种植于洞庭湖地区,但却使得当地生态遭受了极大的破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当地引进黑杨树,主要是为了(
)
A.防风固沙
B.防治水土流失
C.调整种植结构
D.获得木材资源
2.人类获取自然环境服务时,不同服务之间有时会相互冲突。大面积种植黑杨树对洞庭湖生态产生破坏,主要损害了自然环境的(
)
A.支撑服务
B.文化服务
C.供给服务
D.调节服务
D
A
森林康养是以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空气、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内涵丰富的生态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依托,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性、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活动的统称。目前,我国四川西部山区、黑龙江大兴安岭的森林康养业正步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下图为森林康养业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依托森林资源开展的养老活动,主要获取了森林资源的(

A.生态价值?
B.经济价值?
C.旅游价值?
D.文化价值
4.与黑龙江相比,四川的森林康养业更具吸引力,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配套设施好
B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C纬度较低,运营时间长
D.远离城镇,空气质量好
5.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业的目的主要有(
)
①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②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品位
③改善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④提高当地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A
C
D
知识梳理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概念
类型
供给服务
调节服务
文化服务
支撑服务
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
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的原则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供给功能
调节功能
文化功能
支撑服务
人类社会
提供服务
可持续利用
亚马孙热带雨林破坏导致的变化:
1.生物多样性减少
2.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3.全球变暖
4.降水变化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服务功能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1.开采:有计划、有选择、有步骤地采伐雨林,禁止掠夺式开采
2.垦荒:禁止刀耕火种式垦荒和粗放经营农牧业
3.环境保护:建立雨林自然保护区,保障雨林环境及物种不受侵害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1.1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教学设计
课题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说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与价值。2.举例说明人类如何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重点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与价值
难点
人类如何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板书)自然环境(森林)图片导入,让学生观看,然后思考我们生产生活中可以从森林中得到什么物质?森林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并回答:人类森林中可以得到什么东西?
森林图片导出课文中一棵树的价值。
讲授新课
(承接)(导入)图1.1树的价值
人民日报:64个数字带你认识一棵树的价值(图片介绍一棵树所产生的各种价值)2015年3月12日植树节,人民日报公众号从64个方面介绍了一棵树的价值:一棵50年树龄的大树,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外,价值在百万元以上。1.为什么一棵大树的价值如此之高呢?2.除了生产氧气、涵养水源、提供栖息地等价值,树木还有哪些价值?
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各抒己见),老师让学生总结规律。
介绍一棵树的价值引出自然环境的概念。
(承接)森林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自然环境有哪里服务功能?一、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概念(板书)(导入)课文图1.2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示例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从自然环境中获得食物、淡水、木材、各种矿产……还享受了自然环境提供的质量良好的空气、舒适的气候以及娱乐和审美体验等),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二、服务功能类型、作用(板书)(1)供给服务: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如食物、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淡水),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2)调节服务:
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如自然界中的水能调节温度的波动幅度、净化空气、容纳和降解人类排放的废弃物等。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来化解。
(3)文化服务: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可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4)支撑服务: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是保障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包括:养分循环、光合作用、水循环、土壤的形成等
举例说明自然资源服务功能的变化:1.农业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是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可再生资源。2.工业社会从可再生资源扩展到金属、非金属、煤、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实现了种类上的不断增加。在数量上,用于支撑现代工业社会所需的自然资源数量远远多于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人类对资源的消费量激增,是产生资源问题的原因之一。(导入)图1.3森林的多种服务功能(让学生找出各种服务功能)【探究一】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油樟属常绿乔木,喜湿喜暖
,抗虫性较强,耐寒性较差,三年
即可郁闭成林。油樟叶经蒸馏冷凝可提取樟油,樟油在日化、医疗等产
业中用途较大。
材料二:2017
年,“宜宾油樟”正式注册成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了叙州区(原宜宾县,2018年6月撤县改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的突破。叙州区(位置见图2)位于宜宾市西部,平地少、坡地多。叙州区现有油樟35万亩(分布见图3),但分布相对分散,且仅占林地面积的1/6。
叙州区是全国最大的油樟基地,樟油产量占全国70%以上。图4示意油樟种植
材料三:在某个季节,叙州区村民纷纷
上山收集油樟落叶,并利用简易蒸馏器蒸煮樟叶,获取樟油蒸煮后的樟叶及山坡上的枯枝还可作为薪柴。其他季节村民可进城务工。结合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简析叙州区在低山丘陵地区大量种植油樟的益处?(问题导入)如果过度伐森林会导致什么?(承接)面对环境破坏带来那么严重的后果,我们如何应对?导出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三、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1.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的必要性(原因)?如果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受到损害,有可能打破自然环境的稳定状态,甚至使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变化,自然环境的供给和调节服务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的原则(1)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的极限。(2)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人类获取的自然环境的不同服务有时是相互冲突的。为了可持续利用就需要综合权衡,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以获得自然环境服务的利用效益最大化和不损害自然环境)。【探究二】讨论修建水坝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可能影响。(导入)图1.4水坝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可能影响读图说出修建水坝影响了自然环境的哪些服务功能?
(导入)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时代。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的目标指向,描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的未来。
学生读图1.2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示例,勾出自然环境服务的概念。学生总结出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类型和作用学生观察课件并回答出森林的各种功能学生回答;就供给服务而言,种植油樟可以增加樟油产量,蒸煮后的樟叶及山坡上的枯枝还为农民提供了充足的生活能源;就调节服务而言,低山丘陵地区的油樟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油樟还可以抑制虫害;就文化服务而言,油樟林可以作为乡村旅游资源;就支撑服务而言,大量种植油樟可以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水循环、维护生物多样性。学生回答:气候失调
水土流失
风沙肆虐
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发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总结.
学生读图并一一指出(1)供给服务(2)调节服务
(3)文化服务(4)支撑服务
课堂小结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一、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概念二、服务功能类型、作用(1)供给服务(2)调节服务
(3)文化服务(4)支撑服务三、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1.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的必要性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的原则
板书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一、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概念二、服务功能类型、作用三、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课堂同步测试
1.1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建议用时:40分钟)
基础训练
2018年2月2日~3日,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据此回答第1题。
1.材料中的环境的主体(中心事物)是(  )
A.人类     
B.生物
C.地球
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2.能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生产活动是(  )
A.山区毁林开荒
B.围湖造田
C.在黄淮海平原上建造林网
D.过量抽取地下水
3.渔民出海捕捞是利用自然环境的(  )
A.供给服务
B.调节服务
C.文化服务
D.支撑服务
读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完成4~6题。
4.图中表示人类社会的是(  )
A.内圆
B.外圆
C.箭头①
D.箭头②
5.下列人类活动能用图中箭头②表示的是(  )
A.废弃物
B.生存空间
C.物质和能量
D.消费活动
6.若箭头④表示沿海低地淹没,则箭头③表示(  )
A.全球气候变暖
B.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C.极冰融化
D.海水膨胀
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
A.崇拜
B.依赖
C.征服
D.友好
8.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2020年7月2日,由生态环境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和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共同承办的2020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于多家线上平台播出。作为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第十一届“绿色发展·低碳生活”公益展,也首次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和屏幕前观众见面。今年把展搬到线上,既是应对突发疫情的需要,也希望通过新的探索给大家带来更多惊喜。号召人们从这场线上公益展开始,迈出改变的步伐,从自身做起,从一件件低碳小事做起。据此回答9~10题。
9.“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的主旨重在强调(  )
A.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
B.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C.扩大绿地面积
D.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10.首都钢铁公司已基本搬迁到河北唐山曹妃甸地区,首钢的搬迁最有利于改善北京的(  )
A.大气质量
B.交通
C.水质
D.水土流失
11.读人类社会演进示意图(图甲)和人地关系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图甲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图乙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列举两项中国古代破坏自然环境支撑服务功能的农业生产活动。
(3)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能力提升
2018年12月25日,《中国绿色GDP绩效评估报告(2018年全国卷)》发布。该报告基于学界对绿色GDP的界定之核心内核,充分考虑到经济增长中的能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生态损耗,以GDP、人均GDP、绿色GDP、人均绿色GDP、绿色发展指数5个指标,综合呈现了全国内陆31个省自治区市的绿色发展情况。据此回答12~13题。
12.以下有关“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GDP”的增长主要靠提高绿色农业产值和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来实现
B.“绿色GDP”的含义之一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
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
D.“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3.近几年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秋收以后,某些农作物秸秆并不挖掉,而是等到第二年春耕之前再挖掉,这种做法的好处是(  )
A.涵养水源
B.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肥力
C.农民忙于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没有时间
D.防风固土,减轻沙尘天气的危害
2017年3月22日是第25个“世界水日”,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完成14~15题。
14.我国工农业生产受缺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华北地区
15.有利于解决该地区水资源供给服务问题的人类活动有(  )
①跨流域调水 ②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高水价,强化节水意识 ③缩小工农业生产规模,减少耗水量 ④科学种田,实施节水灌溉技术 ⑤改造自然,实施人工降雨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云南省的哀牢山中,一层层梯田不停息地漫向四野,朝着天际跋涉。它的形象莽然巨大,占据天地,却宁静安详,无声无息,精致到绝美,那磅礴大气与细腻爽洁的点线相谐,堪称真正的世界奇迹。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红河州哈尼族多处于封建领主制经济和封建地主制经济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尼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在哈尼梯田(元阳梯田)这个环境中有哪些环境要素?
(2)哈尼地区的自然环境要素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3)哈尼地区的哪些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
1.A 由题目可知本题所指的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C A、B、D选项表述的生产活动都破坏了周围的环境,使得周围环境与人类对立起来;C选项表达的人类活动目的是防止风沙影响黄淮海平原农业的发展,使得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相协调。
3.A 海洋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4.A第4题,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中,一般用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输方向、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用圆表示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并占据一定的空间,因此,表示人类社会的应是内圆。
5.A第5题,消费活动是在人类社会中完成的,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用箭头②表示;自然环境向人类社会提供生存空间、物质和能量,用箭头①表示。
6.B 第6题,沿海低地淹没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冰融化和海水膨胀的结果,而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则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人类活动。
7.C 第7题,从图①中可知人类大规模地开发环境应对应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征服自然。
8.B 第8题,图②主要突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应为采猎文明时期;图③既表现出人对环境的影响,又表现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应为后工业文明时期,即谋求人地和谐,故选B。
9.B 第9题,“绿色发展·低碳生活”是善待自然的做法,能够实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统一。
10.A 第10题,首钢对所在地区大气、水源会造成污染,此外还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城市交通紧张,但最严重的还是大气污染,因此首钢搬迁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11.[答案] (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放火烧山;围湖造田。
(3)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解析] 第(1)题,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是恐惧、崇拜,人类对自然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改造自然,人地关系不协调;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呈现全面的不协调。第(2)题,在中国古代,人类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了负面影响。第(3)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地关系也逐渐变化。
12.D 第12题,此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绿色GDP”的内涵。
13.D 第13题,北京冬春季节风大,气候干旱,易发生沙尘天气。
14.D 第14题,华北地区降水少,季节分配不均;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多,且水污染、水浪费严重。
15.A 第15题,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状况要从“开源”——跨流域调水和“节流”——节约用水两方面着手。
[答案] (1)自然环境要素:阳光、大气、生物、土壤、水和岩石等。社会环境要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等。
(2)修建梯田的劳动量大,耕作和取水不便;粮食的产量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
(3)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等。
[解析] 第(1)题,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的主要环境要素是土壤、岩石、大气、水、生物等,加上阳光,共同构成了环境的自然要素;哈尼梯田是人类活动改造地形要素而成的人工景观,在修建梯田的过程中,不仅有人类的劳动,而且加入了农业生产技术,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规模庞大的梯田是人类群体劳动的结果。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当地为地形崎岖的山区,坡度较陡,修建梯田的劳动量大,耕作和取水不便;云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自然灾害。第(3)题,理论上,坡度较陡的山区不适合发展耕作业,但这里长期的封建领主制经济和封建地主制经济阶段为大规模的群体活动(修筑梯田)提供了可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解放了生产力,梯田的建立,为居民提供了充足的粮食,闭塞的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