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第 周第 课时
课 题
《菩萨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识课文内容,体味作者想还乡而不能还乡的苦衷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鉴赏,理解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和飘泊难归的愁苦。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缘景明情的思想意识
重难点分析
重点:诗歌内容和作者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
难点:缘景明情和辞意婉约的风格特色
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诵读·鉴赏
教学过程
补充内容
一、熟识作者
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曾任前蜀宰相,其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传世。谥文靖。
二、熟识课文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三、思考鉴赏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明确
春水碧于天
从视觉角度描绘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绿,令人心旷神怡。
——好在景美
画船听雨眠
从听觉角度聆听着淅沥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意闲适。
——好在生活美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比喻生动贴切,极言其皮肤之白皙、细腻。
——好在人美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
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想还乡而不能还乡的苦衷。
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当时正处在唐朝将灭之际,中原地区烽火连天,今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不还乡。
四、主旨理解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
五、艺术特点鉴赏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
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
六、文学知识积累
词,诗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隋唐时期产生,定型于五代,盛于宋。词起源于民间,中唐以后越来越多的文人加入到词的创作中来,开阔了词的表现领域,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提升了词的品位。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花间词派: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文人词派。温庭筠、韦庄等十八词人的作品续集为《花间集》,他们的作品被称为“花间词”。多写花间月下,男女之情,风格是辞意婉约,香软浮艳。
到北宋,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艳,以雅正见长,情思曲折而真切,形成“婉约词派”。
七、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