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插秧歌》课后练习及答案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笠是 兜 鍪 蓑是甲 兜鍪:铠甲
B.雨从头上湿到 胛 胛:肩膀
C.唤 渠 朝餐歇半霎 渠:他
D.秧根未牢 莳 未匝 莳:移栽、种植
2.下列对《插秧歌》一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抛”“接”“拔”“插”四个动词描绘出全家插秧时忙碌混乱的场景。
B.“雨从头上湿到胛”写出了雨势之猛,表现出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C.本诗的颈联前一句 点出农夫起早出工,直到现在还水米未沾,说明农事已紧张到极点,后一句写农夫对农妇的呼唤置若罔闻,表现了农夫抢抓农时、忘我劳动的心理。
D.《插秧歌》似是率口而出,却又不失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
3.根据下面这首诗的前三旬,推断诗的最后一句应该是( )
桑茶坑道中(其七)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荫眠正着, 。
A. 一牛吃过柳阴西 B.不脱蓑衣卧月明
C.收篙停棹坐船中 D.麦花雪白菜花稀
4 (2020.江苏启东中学高一考试)下列诗句描写的景色,最适合用传统水墨画来表现的一项是 ( )
A.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
B.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C.晒网炊烟起,停舟月影斜。
D.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黄生。
5将下列诗词所描写的景色依时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②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③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④六出飞花人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6 (2020.江苏泰州调研测试)依次填人横线处的诗句,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从文体看,对语言要求最考究的是诗。诗要求高度概括,一语道破。宏大如“ ”,壮阔如“ ,精致如“ ” ,微妙如 “ ”。
①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②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④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7 . 对下面一段叙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我曾去煤矿采访过,所以在写作以煤矿为背景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时,落笔就不慌张。为了创作《额尔古纳河右岸》,我追踪放养驯鹿的鄂温克族部落一直到人迹罕至的大兴安岭深处,体验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原生态的歌声。写作《群山之巅》时,我更是调动了多年的生活储备,否则,我小说中的龙盏镇就没有生机 , 无法建构。
A.好作品都与现实密不可分。
B.写作绝不能离开现实的生活。
C.现实主义作品就是写真实的生活,不能虚构。
D.现实生活是作家创作现实主义作品的源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 ~ 9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①
杨万里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 ② 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
[注]①杨万里做此诗时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②无那:无奈。
8 .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锦绣堆"形容海棠花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这一繁花
似锦的美丽景象并非眼前的实景,乃为虚写之景。
B.诗中虽然写“梦人”,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春风和煦,春暖花开,感觉恍若置身梦境。
C.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形成了对比。
D.“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中的“社”说的是“春
社”,暗点“春”。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春意盎然。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10 ~ 11题。
春日耕者
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主持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1 0 .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 )
A.首联写老农从开冻变松的土壤中感觉到万物生长之气,夜间起来喂养饥饿的耕牛。
B.颔联写春雨充足,正是耕种的好时机,因而忙于春耕的农民到中午时候才吃上早饭。
C.“妇子同来相妩媚'用妇女和小孩子前来送饭,一家人相亲相爱的场景,侧面表现了农家耕作的繁忙。
D.“乌鸢飞下巧追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鸟儿上下翻飞相随的情景,谊染出温馨欢快的氛围。
1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
12(2020.河北部分重点中学期末考)把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5个字。
盛夏时节,走进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寿东村“粮画小镇”,如同走进了画的世界。近年来,当地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的信贷支持力度,建设了诸如“黄瓜小镇”“杂粮小镇”“鹊桥小镇”等一系列特色文化小镇和一批精品绿色旅游景区。这些特色小镇和景区既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又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助农致富脱贫。
参考答案
1.A 兜警:古代打仗时战土所戴的头盔。
2.A “混乱”分析错误。应是分工明确、热火朝天。
3.A本诗的第三句写出了牧童在柳荫下酣睡的自然悠闲,所以第四句
应该是“一牛吃过柳阴西”,如此就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生活情趣和
原始朴素的美感。另外,由“ 童子”的角度考虑,下文也应是“一牛”,“牛吃过柳阴西”是“童子柳阴眼正着”的结果。
4.C整体感知,传统水墨西相对来说,多用黑白两色,排除色彩鲜艳的诗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5.B①描写的是春季:②描写的是秋季:③描写的是夏季;④描写的是
冬季。
6.C考生要依据所给诗句的内涵、意境去选择,如①句体现的是“微
妙”,②句中的“银烛”“金樽”“绮筵”凸显“精致",③句中的“孤烟直”“落日圆”凸显“壮阔”,④句中的“常怀千岁忧”凸显"宏大”。
7.C C项,“现实主义作品就是写真实的生活,不能虚构”理解错误,现实主义作品是对生活的表现,对生活的艺术加工。
8.B , B项,“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 —— 感觉恍若置身梦境”赏析错误,首联诗人是真的梦见了家乡的海棠,或诗人假托梦境表达思念之情,借"有所梦"来表现“有所思”,并非是见眼前之景感觉恍若置身梦境,“海棠开”并非眼前所见之景。
9.①故园之思(怀乡之情)。写故园海棠花开眼前燕回絮飞的美好春
色,寓情于景,抒发思乡之情。②爱春、惜春之情。春光明媚,诗人爱之欲餐,抒写爱惜春天之意。③年华老去愁对春光的孤寂之情。诗人在春光中孤独地老去,抒发枉抛光阴之叹。
10.B B项中的“ 到中午时候才吃上早饭”错误。“日出三竿”,太阳升起来离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样高,指的是午前八九点钟。“日出三竿晓饷迟"的意思是:天已大亮忙于春耕的农民连送来的早饭都顾不上吃。
11.对农家春日忙碌和辛勤劳作的赞美,为农家温馨与和睦的生活感到高兴,对王安石变法后政令繁多且无用的峒讽(批判、否定)。
12.馆陶寿东村被誉为“粮画小镇”,既是休闲娱乐的场所,又提高了村民的收入,这得益于金融机构的助农信贷。
杨万里《插秧歌》诗歌赏析
《插秧歌》是
杨万里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生动地表现了农村插秧劳作的情景。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杨万里《插秧歌》诗歌
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
“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
赏析:
这是杨万里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生动地表现了农村插秧劳作的情景。
诗的头两句,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全家老少齐上阵,一家其乐融融的干农活,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下,有抛有接有拔有插,忙个不停。三、四句天公发威,大雨滂沱,而诗人别出心裁地把雨具 “ 斗笠 ” 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新鲜独特,且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农家儿女全副武装与天斗,与地斗,与雨斗,而 “ 雨从头上湿到胛 ” 又极写雨势之猛,插秧之 急迫与艰辛。总之,前四句诗人以朴素通俗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紧张插秧劳动的图画。
五、六句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暂憩片刻且用早餐,可是农夫照样低头弯腰劳作,这就意味着劳动紧张到了极点,分秒不能停。诗中的 “ 只不答 ” ,不是对农妇的呼唤一声不吭,而是说没有答应她 “ 歇半霎 ” 的请求,更妙的是农夫还用别的话岔开: “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 莳 ” 指栽种, “ 匝 ” 指完毕,这是说,秧苗刚种下,尚未挺拔,况且也没有种完,我怎么能歇得下?然后话题一转嘱咐妻子要管好小鹅小鸭,免得它们到田里糟蹋 庄稼。真是时时尽力,事事操心,农家吃苦耐劳的品格,全部凝聚在这朴实的答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