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 章 电磁感应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奥斯特提出电流的磁效应,建立了电和磁的联系,为以后电磁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奥斯特
(Hans Christian Oersted
1777~1851年)
第 章 电磁感应
1821年,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赞叹奥斯特的发现: “它突然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使其充满明。”
1822年,法拉第在一篇日记中写下了要实现“由磁生电”的豪言壮语。
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
1791~1867年)
经过十年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在1831年8月29日,法拉第终于发现
了磁能生电。使人们对电与磁内在联系的认识更加完善,宣告了电磁学作为一门统一学科的诞生。
第 章 电磁感应
问题:磁如何生电?
第 章 电磁感应
实验探究:
磁如何生电?
思考:
1.怎样从现有的器材中获得磁场?
2.怎样判断导体中存在感应电流?
第 章 电磁感应
产生感应电流的五类情况:
1.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3.运动的恒定电流
2.运动的磁铁
4.变化的电流
5.变化的磁场
问题:磁生电需要什么条件?
第 章 电磁感应
结论: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与磁场变化有关,也就是说,与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有关,还与闭合回路的面积有关。
第 章 电磁感应
直观的表现为: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变化时,就有电流产生,否则就没有感应电流。
第 章 电磁感应
科学结论
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
第 章 电磁感应
归纳总结
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 就有感应电流.
法拉第失败的实验
方案一:1824年12月,法拉第把绕在磁铁上的导线和检流计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闭合电路,没有发现电流。
没有
电流
第 章 电磁感应
方案二:1825年1月,法拉第将一个接通检流计的导线与另一个接通电池的导线平行放置,两导线间只相距两层纸厚度的距离,检流计没有显示。换用两个平行的螺管线圈,仍然没有作用。
G
没有
电流
法拉第失败的实验
第 章 电磁感应
方案三:1828年4月,法拉第把一个铜线圈和一个小球(重物)用导线连接起来,再用线悬挂起来,使整个装置平衡,然后用一个条形磁铁放入线圈中,他预先估计线圈内应产生感应电流,再用一块磁铁接近线圈,线圈便会抖动;但是他什么也没有观察到。
小球
铜线圈
……………
法拉第失败的实验
第 章 电磁感应
1831年8月29日,法拉第又进行了实验。他用软铁做成一个外径6英寸,厚7/8英寸的环,其上绕有A、B两组线圈。B线圈接检流计,A线圈和十个电池组连接。当接通和断开电源时,发现电流计指针摆动。
有电流
第 章 电磁感应
课题研究:“摇绳能发电吗”
1.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矩形闭合导线框。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线框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
(1)保持线框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垂直,线框在磁场中上下运动(图甲)
(2)保持线框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垂直,线框在磁场中左右运动(图乙)
(3)线框绕轴线AB转动(图丙)。
没有
没有
有
例与练
2.如图所示,磁场中有一个闭合的弹簧线圈。先把线圈撑开(图甲),然后放手,让线圈收缩(图乙)。线圈收缩时,其中是否有感应电流?为什么?
例与练
4.矩形线圈ABCD位于通电长直导线附近,线圈与导线在同一个平面内,线圈的两个边与导线平行。在这个平面内,线圈远离导线移动时,线圈中有没有感应电流?线圈和导线都不动,当导线中的电流I逐渐增大或减小时,线圈中有没有感应电流?为什么?
(注意:长直导线中电流越大,它产生的磁场越强;离长直导线越远,它的磁场越弱。)
例与练
6、在一根铁棒P上套两个线圈A、B,如果给线圈A通以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4种电流,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哪种情况可以在线圈B中产生感应电流?为什么?
例与练
复习
1、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结论: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使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流中就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3、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电路闭合
(2)磁通量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