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苏第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乌苏第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8 09:2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乌苏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考试卷
高一历史试卷(问卷)
(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1.走进孙中山故居,就会看到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彰显了先生的伟大胸襟。在历史上,也曾存在“天下为公”局面,后被“家天下”的局面所取代。这一局面被改变始于
A.禹 B.启 C.汤 D.姬发
2.有学者指出,(西周)几乎所有主要封国都有其不同于周文化的土著的立国基础,在分封制度实行以前……其他的封国基本上没有被融入……中原文化系统之内。因此,分封制度实际上是通过分封地区上层统治阶层的周朝化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中原文化运动。这一论述意在强调分封制
A.扩大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疆域范围 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
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 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3.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 “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利于邻里和睦 B.突出皇权至上
C.体现宗教色彩 D.深受宗法影响
4.公元前127年,身为重臣的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提议旨在
A.巩固汉初的郡国并行体制 B.削弱王国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
C.强化刘氏宗室的血缘亲情 D.以德治国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5.钱穆《国史大纲》中写道:“自唐代镇兵拥立留后,积习相沿,直至五代,造成国擅于将、将擅于兵的局面……由不断的兵变产生出来的王室,终于觉悟军人操政之危势,……自此节度使把持地方政权之弊遂革。”这说明宋代早期政治变革的主要意图是
A.确立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B.革除唐末以来的藩镇积弊
C.提升官员队伍的专业素质 D.加强对各级武将的行政监督
6.“该制度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其统治者在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材料中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国并行制 C.中书省制度 D.行省制度
7.“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掌握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材料所述的唐代政治制度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朝议制 D.内阁制
8.北宋宰相赵普认为:“今所以治天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为此,宋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三省六部 B.杯酒释兵权,文官担任知州
C.废丞相设内阁 D.设立军机处
9.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
10.票拟作为内阁的一项基本职权,皇帝可以干预,但不能废除;皇帝可以改票,但他在形式上还是要尊重内阁票拟。内阁常常在与皇帝意见不一时,有一票、再二票三票,乃至四五票,而不是皇帝亲自票拟批出。以下内容与材料符合的是
A.票拟对谕旨形成有一定约束力 B.票拟使内阁取得等同宰相的权力
C.内阁是皇帝的顾问与决策机构 D.内阁是明太祖基于政务繁冗而设
11.据学者研究发现,“全国文武官员,上至大学士、六部尚书、各省总督、巡抚,以至各道、府,关差、盐政、学差,以及将军、都统,驻各地区的领队大臣、办事大臣、参赞大臣等,应升调补放等事,均由军机大臣负责开列名单,奏交皇帝择取任用。”由此推知
A.军机处可以选拔任免地方官员 B.军机处可以统领六部百司
C.军机处是辅助皇权的中枢机构 D.军机处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12.雅典民主制度规定:五百人议事会成员从10个部落的公民中抽签产生,且每个公民在其他公民还未担任过此职前不得再出任。议事会设置类似主席团的五十人团,由议事会中各个部落的成员轮流担任,轮流秩序由抽签决定,每个五十人团主持政务35天。这些规定的特点是
A.部落管理和人民主权 B.直接民主和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和民主监督 D.直接民主和民主监督
13.《全球通史》写道:“他们(罗马人)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这部法律”是指古代罗马的
A.习惯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万民法
14.1841年,墨尔本首相在内阁会议上说:“我们还有一件事情没有达成共识,就是我们对外说什么?到底是降低农作物的价格好,还是保持价格不变好呢?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这番话表明英国内阁
实行集体负责制 B.成员间没有分歧
C.掌握国家行政权 D.需要对议会负责
15.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B.不具有普适性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具有借鉴意义
1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国民议会依照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总统有特赦权”。由此可见法国总统
A.需要对议会负责 B.拥有较大的权力
C.可行使独裁大权 D.与议会彼此制约
1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诞生,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选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A.帝国议会享有完全的立法权 B.帝国议会监督政府
C.帝国议会产生具有民主性 D.帝国议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
18.《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卜正民主编)记述到:“清朝也给予英国和美国‘治外法权’,意指这些国家的国民即使在中国涉嫌犯罪,也只会由这些国家的法律及法院审判。”清政府给予英、美等国的这一特权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居住及租地权 D.使馆驻兵权
19.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
20.下图为中国国宝圆明园鼠首和兔首。据香港报道,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公开拍卖当年从北京圆明园掠走的十二生肖青铜兽首像中的鼠首和兔首。引发中国抗议,轰动全球。文中“当年从北京圆明园掠走与哪一事件相关
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两”为太平天国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每25户为一“两”。每“两”生产的农副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25户中婚丧嫁娶等事所需的费用,都由每“两”的国库开支。这说明太平天国
A.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潮流 B.追求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
C.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构建平等自由的人间天国
22.有学者评价某历史文献是“近代中国要求学习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比较系统的著作”。该历史文献可能是
A.《四洲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新学伪经考》
23.张海鹏教授说:“为反抗摩尔联军乘火车进京,大规模破坏铁路,完全是作战手段。”而袁伟时教授却说:“……毁电线、折铁路、烧洋货……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两位教授评述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的是
A.三元里抗英 B.反割台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4.“《南京条约》并未结束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摩擦……因此1856年再次爆发战争就不奇怪了……中国遭受的第三次失败是最为耻辱的,因为这次是败在邻近小国的手下……两支军队发生冲突,8月,双方正式宣战,中国军队又轻易被击溃。”其中“第三次失败”使得中国
A.丧失了领事裁判权、居住及租地权等特权
B.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巡查贸易”
C.签订《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等商埠
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5.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等几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
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惩治附合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
C.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
D.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
26.徜徉在中国电影群星璀璨的艺术长廊里,战争题材的电影总是带给观者深刻的印象,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建党伟业》 ②《长征》 ③《建军大业》
④《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⑤《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②④⑤ D.①②③⑤④
27.学者李禹阶在文章中曾谈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国家与近代民族形成的新起点,是一次将王朝国家和以‘夷夏之别’为标志的古代民族向近代世界主权国家和近代民族转化的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由此可知,辛亥革命
A.推动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B.完成了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的转变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D.有力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28.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国民党的第四次军事“围剿”
C.开辟了抗日战争的战场 D.胜利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29.下图反映了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黄埔路陆军总司令部前进指挥所举行,侵华日军代表向中国代表递交投降书这一情景。下列有关这场民族战争的评价与认识,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十四年抗战,中国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C.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取得的
D.抗战胜利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0.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巴黎和会 B.西安事变 C.北平和谈 D.重庆谈判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二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选自《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1)据材料一分析“寡人”指的是谁?涉及他创建的有哪些重要政治制度?(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推行的这一政治制度的历史作用?(6分)
(3)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方面,包含着众多的矛盾和问题。试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归纳其中最主要的两大矛盾。由汉到明清,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图一),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它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终结。而且“总统府”以前还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从这个角度来讲,“总统府”的它承载着中国整个近代历史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
材料二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走“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相反的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近代史上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6分)
(2)依据材料一中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意义分别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3分)
(4)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9分)
2020-2021第一学期高一历史12月考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BBDBB 6——10DBBAA
11——15CBDAB 16——20BCBAB
21——25BCDCD 26——30BADCD
材料解析题
【答案】
(1)秦始皇(2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4分)。
(2)信息: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2分)。历史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4分)。
(3)矛盾:君权与相权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4分)。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2分)。
32.【答案】
(1)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在此定都,建立革命政权;1912年,中华民国在此宣告成立;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6分)
(2)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2分)
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分)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或“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分)
(4)意义:国内意义: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多年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3分);世界意义: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