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安塞腰鼓》创意教学活动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安塞腰鼓》创意教学活动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08 09:34:4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统编本初中语文八下第3课《安塞腰鼓》创意教学活动设计
No.1
走近安塞腰鼓。布置学生自己搜索、了解安塞腰鼓常识,观看安塞腰鼓视频,同时让学生讲述“你了解的安塞腰鼓”。
【创意教学活动设计说明】
教学《安塞腰鼓》,是一定要让学生亲眼看到安塞腰鼓的表演的。亲临现场不可能,但是观看视频是可能的。教师要精心选择能够展现安塞腰鼓特色的视频供学生观看。当然,也可以要求学生在家里自己查看。然而,尽管如此,仍然有必要在课堂上,由教师播放一段精彩的安塞腰鼓,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将安塞腰鼓的情绪带入课堂教学的现场。结合视频观看,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个课堂交流活动,说说你知道的安塞腰鼓(这是建立在布置学生在家上网浏览的基础上的)。
这个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的综合实践性跨界语文学习活动,更是丰富了学生学习《安塞腰鼓》的知识、情感与趣味的储备,是更好地走进《安塞腰鼓》的重要铺垫,
也许有老师舍不得安排这样的时间、这样的活动。安塞腰鼓毕竟还是一个距离学生比较遥远的一种的民间艺术,试想,如果学生不对安塞腰鼓有了一定了解,不满足他们对安塞腰鼓的好奇心,同时不“亲自”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氛围,他们学习《安塞腰鼓》是不是心里总是有点“隔靴挠痒”、“黑板上开机器”的感觉?

No.2
范读《安塞腰鼓》。
【创意教学活动设计说明】
不知大家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不同的老师适合上不同类型的课文。这是由教师的个性特点决定。有人特别适合上《乡愁》《背影》……有人特别适合上“大江东去”“在苍茫的大海上”“醉里挑灯看剑”……尽管我们无法也似乎不必要做到让不同的教师上不同的课文。
正因为如此,《安塞腰鼓》更需要能够范读好《安塞腰鼓》的教师来上。当然,说这话,并不表示不能朗读好《安塞腰鼓》的老师就不能上。我只是说,教师最好能亲自朗读好《安塞腰鼓》。这是最佳的状态。
教师能够范读出《安塞腰鼓》,这是将《安塞腰鼓》上成安塞腰鼓的重要条件之一,这样才能唤醒与激发起学生的内在的活力,就像文中说的那样,“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力量”。上《安塞腰鼓》,教室最好仿佛就是一个安塞腰鼓的现场。
换句话说,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激情与活力,也是本文的教学内容,甚而至于比学得本文排比、比喻、反复的运用好要有意义得多。

No.3
全班齐读,在教室里读出安塞腰鼓的现场感。
【创意教学活动设计说明】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教法。《安塞腰鼓》就要在教室里上出安塞腰鼓的现场感。安塞腰鼓是多人的群体表演,那么,让全班朗读自然也是一种群体活动,教室里也要像是“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当然,这个活动在处理过程中,可以将开头四节由一位同学来读,将最后三节也由一位同学来读,以避免对文中“静”的描写也读得“壮阔”、“豪放”、“火烈”。
这个朗读活动,可以自然启发点拨一下本文动静结合、以静衬动的写作特点。

No.4
将文章改写成诗样,用集体朗诵的方式来演读。
【创意教学活动设计说明】
教师范读,这是“一读”,全班集体齐读,这是“二读”,还可以进行“三读”。
《安塞腰鼓》就是一首散文诗。“三读”怎么读?就是将文章处理成诗的样式,组织学生交错朗读,使朗读更具有艺术性,同时,最好将安塞腰鼓的图片与《安塞腰鼓》的文字配合起来,图配文,文配图。这样更好。
比如:
(男单领)看!——
(女单领)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
(众合)好一个安塞腰鼓!
(男女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男合)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女合)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男合)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女合)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众合)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男单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
(众合)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女单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
(众合)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女合)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男合)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众合)好一个安塞腰鼓!
(男女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众合)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男女领)好一个黄土高原!
(众合)好一个安塞腰鼓!
(众合)好一个安塞腰鼓!
(众合)好一个安塞腰鼓!

No.5
用一个词来表达你感受到的安塞腰鼓,然后,缀词成诗并朗诵。
【创意教学活动设计说明】
在学生充分感受(看视频、讲所知以及多遍朗读)安塞腰鼓的基础上,此活动意在引领学生走近文本,理解文章。
“用一个词语来表达你感受到的安塞腰鼓”,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是一个整体感知性的问题,也是学生表达学生对安塞腰鼓感受与理解的一个活动。
让学生自由说出一些词语来(首先从课文中寻找与组合,然后再可以拓展到文本之外,二字四字皆可),都写在黑板上,然后,看看这些词语是否能够较妥地与安塞腰鼓的特点匹配,只要能够基本合适就保留下来。
比如:
忘情 火烈 震撼 奔突 搏击 强盛 壮阔豪放 惊心动魄
元气淋漓 恢弘气势 激情沸腾 亢奋有力 排山倒海
铿锵有力 叹为观止 恢弘铿锵 粗犷豪放 刚健雄浑 汪洋恣肆
慷慨激昂 酣畅淋漓 激情四溢 ……
接下来,在将这些词语,按照诗式组合成一首关于安塞腰鼓的诗,并组织学生演读。
比如:
师:好一个安塞腰鼓,
男合:你忘情、火烈,你震撼人心;
师:好一个安塞腰鼓,
女合:你搏击、强盛,你令人大彻大悟;
师:好一个安塞腰鼓,
男合:你似狂舞,你似旋风;
师:好一个安塞腰鼓,
女合:你似火花,你似斗虎;
师:好一个安塞腰鼓,
男合:你壮阔豪放,你惊心动魄;
师:好一个安塞腰鼓,
女合:你气势恢宏,铿锵有力;
师:好一个安塞腰鼓,
男合:你粗犷豪放,你刚健雄浑;
师:好一个安塞腰鼓,
女合:你汪洋恣肆,你排山倒海;
师:好一个安塞腰鼓,
男合:你痛快了山河;
师:好一个安塞腰鼓,
女合:你蓬勃了想象力
师:好一个安塞腰鼓,
男合:你的声与色,叹为观止;
师:好一个安塞腰鼓,
女合:你的舞与姿,叹为观止;
师:好一个安塞腰鼓,
男合:你的力与美,叹为观止;
师:好一个安塞腰鼓,
女合:你的健与奇,叹为观止;
齐:好一个安塞腰鼓!
图片
No.6
划出文章中运用修辞的词、句、段,通过朗读,重点感受排比的魅力;然后,连缀文中排比词句成诗,且并朗诵。
【创意教学活动设计说明】
每一个文本都具有自身的特质,也都具有独特的语用教学价值。《安塞腰鼓》的文本特质就是大量修辞的运用,包括比喻、引用、夸张、排比等,其中,重点是排比修辞的运用尤为突出,这是由文本内容(展现壮烈、热烈、火烈的安塞腰鼓)决定的。这个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划找、朗读、体悟的环节来感受本文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在学生读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重点选用运用排比的词、句、段整理成诗样,组织学生朗读。
比如:
好一个安塞腰鼓,
你,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好一个安塞腰鼓,
你,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你,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你,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你,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你,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好一个安塞腰鼓,
你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你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你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好一个安塞腰鼓,
你,容不得束缚,
你,容不得羁绊,
你,容不得闭塞。
你是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你的深重的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隆隆,隆隆,隆隆。
你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
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
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
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还可以创作一个排比诗来咏叹排比,并朗读:
好个《安塞腰鼓》中的排比
在《安塞腰鼓》中,
词与词,排比起来了,
句与句,排比起来了,
段与段,也排比起来了。
活泼灵动的排比啊,
排比中,多角度描述;
排比中,层层在递进;
排比中,动与静结合;
排比中,虚与实相生。
丰富多姿的排比啊,
排比中,有比喻的精妙;
排比中,有反复的咏叹;
排比中,有对比的有力;
排比中,有引用的高妙。
震撼人心的排比啊,
描述了一场精彩的安塞腰鼓;
铺陈了一股强悍的磅礴气势;
创新了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
展示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诗篇。
好个《安塞腰鼓》中的排比!

No.7
静静地品味,慢慢地赏析。请就本文语言之美、画面之美、构思之美,从妙词、短句、简段、标点、层次、色彩、修辞(前一活动是重点学习,这个活动也可涉及)等等自选语句与角度进行书面赏析,能够写出一段话来赏析某一处。
如:“多水的江南”这一段,看似写江南,实是写黄土高原,它一句话描写了江南的特点(“易碎”)。在行文中穿插这一段更能衬托出黄土高原独特的地域文化、厚重的土层,也能衬托出安塞腰鼓的粗犷、有力、磅礴的气势和能量。这种对比中衬托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手法丰富,内容有张力。
【创意教学活动设计说明】
《安塞腰鼓》的课堂学习活动有动的,也要有静的。在多形式、多遍数地朗读之后,也需要静静地品味、涵咏语句的妙处。
教师可出示一例,让学生明确要求,然后学生安静地赏析与写作。给学生从容的时间,然后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通过不断地肯定、追问、修正、补充等活动与学生互动。
“要求—示例—静写—交流—评点”,是这个活动的基本环节。

No.8
阅读延展材料,通过讨论与引导,初步理解《安塞腰鼓》表达的主题。
[阅读材料]
我在陕北生活多年。陕北以她的山河五谷养育了我,我在陕北发现了无数闪闪发光夺人魂魄的人类美质,因此当我决定此生以写作为业的时候,我就立誓,要长时间地写陕北,要把陕北那些令人感动的地方统统挖掘在世人面前。而在写《安塞腰鼓》之前,我已接连写了好几篇颇有影响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但使陕北骄傲地在新时期美的视野中踏出一方天地,而且都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讴歌改革开放。那个时期,我满脑子都是改革开放。因为天地的巨大变化给我个人和国家都带来了希望,我对改革开放充满了热情。

我多年写诗、读诗的经验,或者作为思想积淀,或者作为艺术积淀,都构成了作品的坚实基础。但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我动笔时的思维处于一种自由状态、沸腾状态,几乎像风一样自由、水一样沸腾。这状态太重要了。我体会,作家必须敏感于这种状态出现的时机,并奋力抓住。抓住它,就等于抓住了自己最高质量的心血。如果错过它,比方让我三五年后或者现在再写《安塞腰鼓》,那是断然写不出来的。

【创意教学活动设计说明】
感受了安塞腰鼓场面的恢宏,鼓声的铿锵,舞姿的洒脱,学习了《安塞腰鼓》语言的独特,修辞的精妙,意脉的清晰,对《安塞腰鼓》的学习还需要画龙点睛,也就是对文章的主题与立意还要有所领会。
安塞腰鼓是西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安塞腰鼓》赞美了民间艺术的叹为观止,也赞美了黄土高原的磅礴气势,赞美了黄土高原人生命中蕴含的奇伟磅礴的力量与蓬勃的想象力,更是赞美了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给黄土高原乃至整个中国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安塞腰鼓》是作者思想积淀与诗意飞扬的显性化的文字呈现。
对于这些主题方面的理解,不必讲得太多,主要在于启发学生思考,点到为止。
此活动意在带着学生“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