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21 古诗词三首
√
×
√
湖
畔
二、看拼音,写词语。
忧
愁
寒
山
寺
榆
关
B
C
B
A
四、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1)诗中静态的景物有____、____、____,
动态的景物有____,以动写____,以有声写____,
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____。
(2)品读诗句,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佛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月松间照
明月
松林
石头
清泉
静
无声
幽静
明亮的月光从松树的间隙里斜照下来
泉水潺潺的流淌声
2.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__。
(1)由“_______”而知浣女归来,由“____”可见渔舟顺流而下。
(2)下面对这两句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用洗衣女子的欢歌笑语以及渔舟归来荷叶晃动的场景,
衬托出月夜山村的清幽。
B.“归浣女”可理解为“浣女归”,“下渔舟”可理解为“渔舟下”。
C.这两句诗主要是静态描写,写出月夜下竹林和荷塘的美景。
莲动下渔舟
竹喧
莲动
C
(3)读这两句诗,想象一下诗句中描写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我仿佛听到浣女归来竹林中的欢笑声,
仿佛看到渔舟顺流而下时莲叶晃动的景象。
3.______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1)第一句诗中所见所闻所感分别是什么?(填序号)
所见:____ 所闻:____ 所感:____
①月落 ②乌啼 ③霜满天
(2)“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中,动态景物是____,
静态景物是____。
(3)诗中“____”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
月落乌啼霜满天
①
②
③
渔火
江枫
愁
五、(易错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山居秋暝》的作者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
2.“王孙自可留”中的“王孙”是指国王的孙子。(
)
3.《长相思》是一首词,“长相思”就是词牌名。(
)
4.《枫桥夜泊》中“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
一江边,一江上,景物搭配和谐。(
)
√
×
√
√
六、(课内精华)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代词人_________。
2.“___________”这句词写出了将士们夜晚宿营时的壮观场面,
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自然转换。
3.词中“山一程,水一程”表明征途的____(遥远 气候恶劣);
“风一更,雪一更”突出了征途的_____________(遥远
气候恶劣)。作者巧用数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____之情。
清
纳兰性德
夜深千帐灯
遥远
气候恶劣
思乡
4.“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此声”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词人的故园有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首反映将士戍边生活的诗歌,我还知道类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雪交加之声
故园是宁静祥和的,有亲人的关爱,温暖舒适的家庭……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七、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bó
chóng
huán
B
B
3.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
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
A.因为诗人虽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B.因为诗人已经回到家门口了。
C.诗人正在归家途中,归心似箭。
A
4.下面诗句中,诗人的乡愁各由什么事物引发?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
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风雪)
C.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天涯)
C
八、诗词大会有一道看图猜古诗的题很有意思,
请你为下面的两幅图配上恰当的诗句。
(与春天有关)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与思乡有关)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共20张PPT)
22 四季之美
A
黎
明
二、读拼音,写词语。
漆
黑
夜
幕
愈
发
未
免
心
旷
神
怡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1.填上合适的叠词。
(
)飞舞 (
)细雨
(
)炭火 (
)归鸦
2.填上合适的修饰词。
(
)的心情 (
)的微光
(
)的冬晨 (
)的情景
翩翩
蒙蒙
熊熊
点点
闲逸
朦胧
寒冷
迷人
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
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1)作者善于捕捉景致瞬间微妙的动态变化,
上面句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天空颜色的变化,用“____”“____”“____”等动词和
“_____________”“____”等叠词写出了天空颜色变化的过程。
鱼肚色
红晕
红紫红紫
泛
染
飘
一点儿一点儿
微微
(2)像这样运用颜色和动词写两句话,描写你喜欢的景致。
绣球花的花最开始是绿色的,慢慢舒展开,花瓣尖端开始染上红色,
红色一天一天向周围渲染,有一天,花瓣全部展开,变成了鲜红鲜红的。
2.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
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
(1)“凛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从动静态看,白霜是____描写,熊熊燃烧的炭火是____描写;
从颜色上看,白霜是____色,炭火是____色。
一静一____,一____一____,韵味独特。
寒冷得刺骨
静态
动态
白
红
动
红
白
3.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____________。
(1)把句子补充完整。
(2)作者在秋天的黄昏听到的声音有____、____,
我也能像这样写一写春天的声音。
春天的清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起来愈发叫人神清气爽。
夕阳西沉
夜幕降临
心旷神怡
风声
虫鸣
清脆的鸟鸣声
风吹树叶的沙沙声
五、回顾课文,下面说法有误的是(
)
A.作者眼里四季最美的时间分别是黎明、夜晚、黄昏和早晨。
B.《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是按照由近到远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C.作者眼中最美的景物是东方天空颜色的变化、
夏夜细雨中翩翩飞舞的萤火虫、
秋天的归鸦与大雁、冬天熊熊燃烧的炭火。
D.第4自然段描写在冬天的早晨,
作者手捧火盆穿过走廊的场景,不仅写出了冬季早晨的情趣,
还写出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B
六、(课内精华)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
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是蒙蒙细雨的夜晚,
(
)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即使
也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用“——”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3.选文中描写了三种夏夜不同的景致,
分别是明亮的月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主要采用了____(静态 动态)描写,
重点描写的景物是_________,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
__________________”中“________”指的也是这种景物。
漆黑漆黑的暗夜
蒙蒙细雨的夜晚
动态
萤火虫
轻罗小扇扑流萤
流萤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爱秋天
秋天,色彩绚丽的季节;秋天,果实累累的季节。我爱秋天。
每当秋天悄然而至,我都要去田野里、山坡上,欣赏秋赐予大地的新装。瞧这边的田野,脱去了绿裙子,换上了金黄的斗篷,又是一种别样的美。天是那么( ),那么( );流水是那么( ),那么( )。
直是一团团的火焰在燃烧。烧得我心中暖意融融,烧得我甚至忘记了将要到来的寒冬。
每当秋天悄然而至,田野间,果园里,到处都是忙碌收割的人们,到处都是笑语声声。看,庄稼都结满了饱满的果实;瞧,株株果树也是硕果累累。“春华秋实”,丰收来到了农田里,沉甸甸的稻谷笑弯了腰,麦子甩出了大穗子,还有那香气扑鼻的苹果……真是数不胜数。
农民们可乐坏了,他们从早到晚忙着收割,还一边唱着小曲:“大玉米哎大高粱,收割完了送回家……”秋收的喜悦,在这个迷人的季节里传向了祖国大地……
我爱秋天——它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如画的秋色!
我爱秋天——它给每一个人,每一个辛苦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我爱秋天!
1.填入第2自然段括号里的字正确的是(
)
A.高 蓝 急 清
B.高 蓝 清 柔
C.晴 静 清 柔
D.高 晴 缓 清
2.请找出第2自然段中描写秋天动态美景的句子,用“——”画出来。
3.第2自然段运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____、____和____。
B
拟人
排比
比喻
4.第3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画横线的句子,想一想,省略号后省略了什么?接着写一写。
丰收来到了农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采用了(
)的结构。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秋天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黄灿灿的玉米笑咧了嘴
C
八、你曾经观察到一年四季中怎样的美景?请你写一写。
____最美是
是清晨。凉爽的晨风拂过荷塘,一池的荷花、荷叶仿佛都跳起了舞。荷叶上滚动着的晶莹露珠,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间探出头来,粉红的、雪白的,亭亭玉立,婀娜多姿。
夏天(共18张PPT)
23 鸟的天堂
√
jīn
xīng
gàn
dí
shǔ
船
桨
二、读拼音,写词语。
抛
下
纠
正
木
桩
水
塔
树
梢
三、我会查字典。
1.“应接不xiá”的“xiá”我不会写,我会用____查字法,
先查大写字母____,再查音节____,这个字的意思是____,
这个成语的意思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眉毛”的“眉”不会认,
我会用____查字法,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
我能写出两个含有“眉”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
音序
X
xiɑ
空闲
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形容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部首
目
四
眉飞色舞
喜上眉梢
四、选词填空。
1.那翠绿的颜色,(
)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2.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
)了。
3.如果我们(
)电脑游戏,就会影响学习。
4.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
)。
明亮
光明
迷恋
留恋
五、下面句子是静态描写的有(
),是动态描写的有(
)
A.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B.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
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C.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
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D.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
AD
BC
六、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引号的作用有:①表示特定称谓;②表示特殊含义;③表示引用的语言。这句话中的引号的作用是____。
2.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________,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
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是因为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
在____(时间),他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却没看到一只鸟。
他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____(时间),他见到了________的热闹景象,所以作者才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①
大榕树
作者亲眼见到后,认为大榕树确实是鸟栖息的好地方
傍晚
茂盛的大榕树
早晨
群鸟纷飞
②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
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
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第①段选文属于____(静态 动态)描写。
2.读句子,照样子写出句子描写了鸟的什么特点。
(1)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
(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
(3)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
)
动态
鸟多而热闹
大小不一,颜色各异
姿态万千,自由自在
3.选文既描写了群鸟姿态,又着力描写了一只画眉鸟,
这样的写法叫做__________(前后呼应 点面结合)。
4.文中写出了鸟儿不同的姿态,但肯定不止这些,
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加点的词再写出一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面结合
有的在嬉戏,有的在整理鸟窝,有的横掠过水面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离开县城驱车三十分钟左右便来到西普陀了。从西普陀的大门看去,一片绿茵茵、软乎乎的草地铺在眼前。右边是一根根绿色竹子,围绕着一条长长的木头栈道。“哗!哗!哗!”原来是左边一个大大的水车在慢悠悠地翻转,飞泻的水流冲击着水车,使它不停地转动,里面的水便滚来滚去,溅得到处都是。旁边的草地沾上点点滴滴的水珠,在太阳的照射下,像掉了一地的珍珠。
一直往里走,一棵棵参天大树遮住了碧蓝的天空,顿时凉快极了。调皮的阳光想从树叶的缝隙里挤进来,趁着风吹树叶,“哗啦啦”一下子就钻了进来,星星点点地把地上的鹅卵石装扮着。草地可沾了“光”,变成金黄的了;池里的水也跟着沾“光”了,变得闪闪发亮。
继续向前,便是古藤园了。阳光很难照进来,古藤园里显得十分潮湿。一条条褐色的古藤一团一团地缠绕着,形状十分奇特,有些像秋千,一头挂在树上,一头缠在已经枯了的树干上;
有些像绳子,一头缠在树上,一头悬挂着;有些像椅子,中间系了个大结,两边成了一个“八”撑着中间。轻轻一碰,立马变成了一个平平的“一”。
登上坐落在半山腰的云峰寺,往下望,一片翠绿,郁郁葱葱的树木交织在一起,好像一张柔软的绿地毯。前方的山峦中有一座很有特色的山,叫合掌山。它好像僧人在拜见菩萨,据说观音菩萨在此停留时,对面的山神聚拢来,形成了这座山。每当晨曦来临或雨过天晴时,寺里烟雾笼罩,故取名为“云峰寺”。
1.短文是按照(
)顺序来行文的。
A.时间 B.事情的发展
C.逻辑
D.移步换景
2.作者在描写古藤的形状时,
主要运用了____和____的修辞手法。
D
排比
比喻
3.找出文中一句静态描写的句子,画上“——”;
找出文中一句动态描写的句子,画上“——”。
4.作者在文末描写了合掌山的传说,目的是(
)
A.给文章增添传奇色彩。
B.解释合掌山的来历。
C.随笔一写,无深意。
A
九、(拓展题)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鸟的天堂”与下图有什么不同?
造成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鸟的天堂”中鸟儿自由、快乐地生活,而图中的鸟儿连家都没有。
这是因为课文中当地人们保护大榕树,保护鸟儿,
而图中的人们砍伐树木,破坏鸟儿的栖息地。(共13张PPT)
24
月 迹
一、下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嫦蛾 经常 B.嫉妒 妒忌
C.袅雄 枭枭 D.酒瓮 恣盆
B
二、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读音,再填一填。
累:①léi ②lèi 悄:①qiāo ②qiǎo
劳累(
) 静悄悄(
)
果实累累(
)
悄没声儿(
)
累累的意思是___________,
我还可以写出含“累累”的四字词语_________。
②
①
①
②
接连成串
硕果累累
三、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
)
2.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
嫉妒
面面相觑
四、在句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叠词,并选用几个叠词写两句话。
1.满院子的白光,是(
)的,(
)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2.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
),
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
)的(
)的感觉。
远处炊烟袅袅升起,我心中不禁起了淡淡的乡愁:
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到我可爱的家乡?
玉玉
银银
袅袅
淡淡
痒痒
五、选择下面句子的描写方式。(填序号)
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
1.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
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
2.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
末了,便全没了踪迹。(
)
3.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
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
B
B
A
六、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课文按地点的转换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我们”堂中赏月,
第二部分写“我们”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写“我们”_______________。
院中寻月
河边寻月
七、(课内精华)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消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1.“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中“盈”的意思是(
)
A.充满。 B.多出来;多余。 C.姓。
2.月儿圆了,我们____;
月儿缺了,我们____,表现了孩童的____________。
A
高兴
失望
天真、稚气
3.“____”一词生动地写出了月亮优雅的神态。
从“溜”“爬”等词语体会到月亮就像一个_____________。
款款
淘气的孩子
4.下面说法有误的是(
)
A.这段文字,作者借助竹帘、镜子,清晰地描绘出月亮移动的踪迹。
B.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将月亮悄无声息慢慢升高的情态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C.“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住气儿……吹跑了呢”
写出孩童特有的感受,体现了作者感受的细腻和描写的传神。
B(共17张PPT)
语文园地七
一、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1.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1)这句话中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赋予____、____以情感,十分动人、美好。
急急匆匆
比翼而飞
归鸦
大雁
(2)下面对这句话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描写了夕阳斜照,归鸦、大雁的动态美。
B.描写了夕阳斜照时西山的静态美。
C.朗读时,要适当加快节奏,
以体现归鸦和大雁“急急匆匆”“比翼而飞”时的动态画面。
B
2.①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②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③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1)文段中第②句话(
),第③句话(
)
A.突出了榕树生命力的旺盛。
B.突出了绿叶层层叠叠,枝叶繁密。
(2)这段话主要描写了榕树的____(静态 动态)美。
B
A
静态
二、五(2)班正在筹备元旦联欢会,同学们都承担了各自的任务。
1.练练同学负责制作本班元旦联欢会的宣传标语,
他找到了以下几则标语,其中合适的有(
)
A.喜迎元旦,祝福万家。
B.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安康,笑口常开。
C.成青春之梦,创青春辉煌。
D.风华又正茂,活力在学校。
CD
2.请你帮练练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上面写上宣传语,
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
三、仿照例句,将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改写: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1.游船飘荡在水面。
各式各样的游船载着游人,悠然地飘荡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
2.太阳出来了,放射着光芒。
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云彩里钻了出来,金色的光芒顷刻间洒满了大地。
3.海鸥飞过海面。
海鸥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飞行,长长的翅膀掠过水面,
惊得鱼群四处逃窜。
四、读《渔歌子》这首词,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对的画“√”,错的画“×”。
1.“渔歌子”意思是渔夫唱的歌。(
)
2.从“桃花流水鳜鱼肥”这句来看,这首词描写的是盛夏时节的景色。
(
)
3.这首词在写景时十分注重色彩的描写,白鹭是白色的,桃花是红色的,箬笠是青色的,蓑衣是绿色的,构成了一幅清新、秀丽的画面。(
)
4.“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思是说钓鱼的人陶醉在清新、幽静的大自然中,因而不避风雨,流连忘返,生动地表现出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
×
×
√
√
五、阅读理解。
秋的原野
窗外飘进来一片梧桐的落叶,我对它凝视了一会儿,恍然领悟到: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临。
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漫步游荡,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凉风,感到浑身说不出的舒畅。我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又不由自主地哼出一支轻快的小调。
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被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村外的那个小塘,也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般美好的天色。
那塘边开满白花的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白鹅,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着。它俩显得天真烂漫,或者这儿稍显寂寞吧,于是伸出脖颈,“哦!哦!”有节奏地叫着,在水面上荡起一圈圈的波纹,也为大自然的画面平添了不少生气。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它们无限的热情,不然,它们为什么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呢?
村前村后,等待收割的水稻,好似一片金黄色的大海。一阵微风吹过,泛起一排金色的波浪;稻禾深处,也不时传来一阵阵农民的欢笑声。
当七彩的晚霞,在天边编成瑰丽的织锦时,村里屋顶烟囱上也升起了缕缕的炊烟,跨在牛背上回家的牧童们,唱着抒情的歌谣,歌声在晚风里飘得很远很远……
半空中飞过一队“人”字型的雁群。村里的孩子们立刻眯起一只眼睛,高举双手,做成托枪瞄准的姿势,对着它们“砰!砰!”地喝叫,雁儿们“咿咿呀呀”地叫着,好像在说“明年见,孩子们”,又继续向暮色苍茫的天边慢慢地飞去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辽阔遥远而望不到边。(
)
(2)渴求而不知满足。(
)
(3)自然而然的增添。(
)
苍茫
贪婪
平添
2.找出文中一个比喻句,写在下面,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有什么好处,再仿写一句。
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被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
把天空比作蓝宝石,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天空那种洁净和明亮的特点。
晚霞像一大片盛开的绯红色的樱花。
3.选文中下面这些景物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
白鹅 枫叶 芦苇丛 大雁 天空 炊烟
静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空
枫叶
芦苇丛
白鹅
大雁
炊烟
4.作者是抓住了秋季区别其他季节的哪些明显特征来描写的?
秋风的凉爽,枫叶的红,水稻的金色,
南飞的大雁这些景物都是秋天特有的。
5.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原野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