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水的分布及组成 C—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巩固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水的分布及组成 C—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巩固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1-07 14:1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水的分布及组成
巩固练习C
1.2018年5月,台州南部湾区引水工程开工,以缓解台州南部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该工程通过管道,将台州北部水资源向南部输送。该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 B.地表径流 C.海水蒸发 D.水汽输送
2.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3.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 :1
C.a管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管的气体能被点燃
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④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②③④ B.③
C.①② D.①②
5.2016年夏天,我国多个省市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农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泄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水循环角度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的影响
B.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C.我们可以利用冰进行人工降雨来缓解局部干旱问题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6.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是造成许多国家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是( )
A.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及空间分布不均匀 B.人类活动对水资源需求急剧增长
C.环境污染使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减少 D.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
7.大禹治水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势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他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
A.蒸发 B.降水 C.地表径流 D.水汽输送
8.2019年夏天,我国多个省市出现洪涝灾害,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农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泄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水循环角度来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的影响
B.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C.通常说的水资源指陆地水、大气水和冰川水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9.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①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②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③“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④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贫乏。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有关地球上水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地表塌陷 B.一般动物体内的含水量高于植物
C.冰川只分布在南北极地区 D.水资源与水循环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11.水循环的动力是( )
A.太阳辐射 B.地心引力
C.大气环流 D.水的三态变化
12.神舟九号宇航员在太空中暸望地球,能够感受到或看到的是( )
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上面有无数根的经线和纬线
B.地球的地轴和两极
C.地球的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
D.义乌境内德胜岩山脉的走向
13.水是生命之源,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时,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甲试管应该连接在电源的正极
B.甲、乙两试管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C.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14.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电解需要吸收能量
B.用电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水
C.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使用
15.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16.由于人类将使用含磷洗涤剂后的污水排入湖泊中,使得湖泊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生物耗氧量大大增加,湖水受到严重污染。太湖近年来就受到这种污染的严重威胁。你认为下列哪一情况下太湖水的溶解氧最低( )
A.白天、未污染 B.黑夜、末污染 C.白天、污染 D.黑夜、污染
17.当今世界,水资源危机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主要原因是
A.地球上的水很少,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B.地球上水的总量在不断减少
C.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总量不多而且不断被污染 D.海水不能被淡化
18.我国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的问题,较好的解决办法是( )
A.加快对深层地下水的开发 B.增加人工降雨的次数
C.把沿海的海水淡化 D.节约用水,建设水利工程和跨流域调水
19.电解水的实验中,往往加入少量硫酸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小科同学分别在等量的蒸馏水中加入不同体积的同种硫酸溶液,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了三次实验,测出电解水时收集到20毫升氢气所需的时间,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蒸馏水体积/毫升 200 200 200
加入硫酸的体积/毫升 10 5 2
收集20毫升氢气的时间/秒 396 578 1231
(1)甲试管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填名称);
(2)本实验是通过观测________来判断电解水的速度;
(3)小科同学发现:每次实验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产生气泡的速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你结合上述实验数据说明理由________。
20.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对应的是乙图中的气体_____ (填“A”或“B”)
(2)通电一段时间后,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_______试管中的气体。
(3)该实验结论:水是由____ 组成的。
(4)从图乙中发现:A、B两气体的体积比大于2:1,请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一种情况______ 。
21.小科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如图是小科同学测量水温时的情况,请指出他操作上的两个错误:___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他记录的水温随时间的变化数据如下表。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当时室温大约为_______℃,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_______分钟。
(3)如图是小科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_______.
22.下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水的异常现象”的实验现象。(烧杯内的水体积相同)分析比较图中的实验现象,可能能得到哪些结论:
(1) ;
(2) ;
23.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气体放出。
(1)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试管A得到的气体,发现它会____________,说明A气体是___________
(2)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这个实验发生物质变化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
24.右图是水的电解实验,由实验现象可知,右边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左边试管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的电解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电源a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极,电源b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做实验时发现产生气体的速度很慢,加入食盐后,产生气体的速度加快了,在实验中食盐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 BACAA 6-10 DCADC 11-15 ACBBA 16-18 DCD
19. 氢气 收集20毫升氢气的时间 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消耗的水越多,硫酸的浓度越大,所以电解水的速度就越快(电解水过程中液体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
20. A 乙 氢元素和氧元素 有少量氧气溶于水中
21.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液面相平 30 12 D.
22. (1)水在4℃时密度最大;(2)水变成冰后,体积要变大
23.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氢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
24.氧气(O2) 氢气(H2) 1:2 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 负 正 增强水的导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