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水的浮力及溶液
巩固练习C
1.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密度和体积都不同的盐水,将同一个小球先后放入杯中,当小球在盐水中静止时两杯中的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则( )
A.小球在甲杯中受到盐水的浮力大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B.甲杯中盐水的体积大于乙杯中盐水的体积
C.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大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
D.盐水对甲杯底的压强小于盐水对乙杯底的压强
2.将质量为90g的物体放入盛有200ml的酒精量筒中(已知ρ酒精=0.8×103kg/m3),物体静止后,酒精液面上升到300mL刻度线处,则该物体在量筒中的情况是( )
A.物体沉在量筒底部
B.物体漂浮在酒精液面上
C.物体悬浮在酒精中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一块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的小气球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从底部缓缓放出一些水,则铅块和气球( )
A.仍然静止 B.向下运动
C.向上运动 D.静止,向上或向下运动都有可能
4.近来有研究报告称,除去“普通水”里含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大增强。对此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普通水”含有氮分子
B.“普通水”含有氧分子
C.除去氧气后的水就不再含有氧元素了
D.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
5.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 )
A.用洗涤剂洗碗
B.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6.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七种说法:①硫酸铜溶液一定是透明的;②溶液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③写毛笔字用的墨水属于溶液;④虎跑牌矿泉水属于溶液;⑤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⑥牛奶和肥皂水都是乳浊液⑦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6种 B.5种 C.4种 D.7种
7.压强为101kP下,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6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110
NH3 70 56 44.5 20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20℃时, 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
C.6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
D.NH3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无关
8.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由t2℃降温到t1℃,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g
D.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9.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a中含有少量c,要提纯a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10.下图是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
B.Z一定是熟石灰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oC降温至t1oC,析出的晶体X最多
D.N点表示在t2oC时,X、Y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1.冷却热饱和溶液常用来提纯一些物质,在烧杯中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过程中,剩余溶液跟冷却前溶液相比(不考虑水的蒸发)( )
A.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不变
C.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还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2.下列四个情景中,受到的浮力增大的物体是:( )
A.从深水处走向海岸沙滩的游泳者
B.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
C.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
D.海面下正在下沉的潜水艇
13.如图所示,在一只不计重力和厚度的塑料袋中装入大半袋水,用弹簧测 力计钩住并将其慢慢浸入水中,直至塑料袋中的水面与容器中的水面相 平.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A.逐渐减小到零 B.先减小后增大
C.始终保持不变 D.逐渐增大
14.小明学了浮力的知识后,为验证物体在水中浮力的变化,他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B.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C.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15.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 水分子间有空隙
B 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 H2O分子中有H2
C 橡皮容易被压形变 分子间存在斥力
D NaCl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Cl﹣
16.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
A.一定浓度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关系 B.固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C.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质量的关系 D.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17.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B.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C.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整个实验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不变
18.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蒸发操作时,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B.取少量液体试剂时,滴管伸入试剂瓶内液体中,挤压胶头吸液
C.点燃甲烷气体前,应先检查气体的纯度
D.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都应放回原试剂瓶
19.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并作出判断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下,某溶液达到饱和,该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某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若溶液质量不变,则溶液组成不变
C.恒温蒸发某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过滤后的滤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不相同
D.物质的溶解性跟溶剂和溶质的性质有关,物质溶解度大小也只与这些因素有关
20.如图所示为三种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如图甲所示的过滤操作,可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固体
B.进行如图乙所示的蒸发操作,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进行如图丙所示的蒸馏操作,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a进b出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需要用到图示甲、乙、丙三种操作
21.通过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配制蔗糖溶液 B.获取纯净水
C.获取氯化钠晶体 D.配制10%的食盐水
22.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图为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图为加热到50℃时的现象(不考虑水分蒸发),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N表示的是甲物质的溶解度 B.图中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图中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图中两溶液降温至30℃都会析出晶体
23.体积为1000cm3的正方体木块浮在水面上,其质量为500g,求:
(1)木块的密度____
(2)木块受到的浮力___
(3)木块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___
(4)用多大力才能使木块全部浸入水中____
24.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将木块A、金属块B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待A、B静止时,甲、乙容器中木块A下表面所受的压强p甲____p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______p′乙(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将乙容器中的绳子剪断后,金属块B沉底,则金属块B所受的浮力将________,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__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5.水上航标灯是一类不一样的交通灯,它能保证船舶在夜间行驶时的安全。如图所示,是科技小组同学制作的一款航标灯模具。航标灯A自重为4N,A底部与浮子B用细绳相连。浮子B自重为1N,体积为2×10-4m3。
(1)该装置中滑轮的作用是_________。
(2)若水位上升,则航标灯A排开水的体积___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3)该状态下,航标灯A浸入水中的体积为多少? _________
26.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27.小明在学习溶液知识之后,进行了下列实验。
(1)小明向各盛有等量70℃水的烧杯①,②,③中,分别加入20克X、Y、Z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其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烧杯是____。
(2)若Y为硝酸钾,则②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下列可以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____。
28.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
(1)新冠病毒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组成。
(2)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先突破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都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因此叫做____免疫。
(3)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公共场所可用0.5%的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溶液来消毒,要配制0.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0g,应称取5g过氧乙酸、溶于____g水中。
(4)以下是人们在面对“新冠肺炎”时的一些认识,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________)
A 家庭消毒时,消毒液越浓越好
B 吸烟、喝酒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C 应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和通风
D 必须每天吃药,补充人体所需化学物质
(5)在抗疫第一线,卫生部门使用了负压救护车。所谓负压,就是利用技术手段,使车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空气在自由流动时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而且负压还能将车内的空气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出,避免更多的人感染,在救治和转运传染病等特殊疾病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机率。下列例子中,同样处于负压状态的是(________)
A 充完气的轮胎
B 高空飞行中的飞机机舱
C 正在工作的吸尘器
D 烧煮食物的高压锅
29.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1)欲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变成饱和溶 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
(2)小明在 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_____。
A.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②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①③④中没有固体存在 D.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30.如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____;
(2)60℃时,按图示操作:
A中溶液是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_______ g;
(3)5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加热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50℃,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NO3溶液。
答案
1-5 (BC)ACCA 6-10 ACAAD
11-15 CCADD 16-20 BBCBB
21-22 BC
23.0.5g/m3 5N 500cm3 5N
24.大于 等于 不变 变小
25.改变力的方向 不变 5×10-4 m3
26.(1)碘; 汽油 (2)下层颜色较深上层较浅; 甲
27.①③ C
28.遗传物质 非特异性 995 C C
29.降温 ABC
30.KNO3 不饱和 167.6g 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