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水的浮力及溶液
【知识要点】
1. 浮力: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力。(实质是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表达式:F浮=G排液=ρ排gv排((ρ液指液体密度,ν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浮力只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重力、形状及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2.物体的浮沉条件: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ρ液)
②F浮>G 上浮(ρ物<ρ液)
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ρ物=ρ液)
④F浮=G 漂浮此时V排溶液: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溶液中溶解的物质
溶剂: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面形成的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溶解度:一定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液时的溶质质量。20℃时,易容物质-大于10克;可溶物-1-10克;微溶物-0.01-1克;难溶物,小于0.01克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4.物质分离办法:①结晶:溶液中的无法再溶解的固体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先加热再冷却;②沉淀;③过滤;④吸附;⑤蒸馏
过滤要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典型例题】
1.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6g水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64g酒精溢出。已知酒精的密度是0.8×10?kg/m?,则物块在水中的状态及物块的密度是( )
A.悬浮,1.0×10?kg/m? B.漂浮,0.95×10?kg/m?
C.下沉,1.2×10?kg/m? D.漂浮,0.90×10?kg/m?
把一铁块系在气球上,放入水中,恰好悬浮于水中某处,如图所示,现沿容器壁缓缓注入一些水,则铁块和气球将 ( )
A.仍然悬浮 B.下沉 C.上浮 D.都有可能
3.将甲、乙、丙三个体积相同的小球放在水中,如图所示,则浮力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无法确定
4.除质量分数外,人们有时也用体积分数来表示溶液的浓度。例如,52%的饮用白酒就是指每100体积的饮用白酒中含有52体积的乙醇。下列溶液的浓度是用体积分数表示的是( )
A.0.09%的生理盐水 B.5%的葡萄糖注射液
C.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75%的医用酒精
5.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
A. B.
C. D.
6.下列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碘酒 C.泥水 D.墨汁
7.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变大 ? 不变 B.变大 ? 变小
C.不变 ? 变大 D.不变?? 不变
8.苍南县的“五水共治”已初见成效,早期为清理河道,河道管理人员使用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这种方法最接近( )
A.沉淀 B.过滤 C.蒸馏 D.结晶
9.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B.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C.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10.如图所示,一个塑料小球堵在一个水池的出口处,水无法排出,则该小球( )
A.仍受水的浮力 B.不受水的浮力,也不受水对它的压力
C.不受水的浮力,但受水对它的压力 D.无法判断
答案
1-5 BBADB 6-10 BDBBC